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宋朝用牛车(古代牛车马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14 19:06:44
导读

公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解释为“属于公家的车”。这个解释虽然不够全面和准确,但确实从起源上和用途上定义了“公车”一词。作为政府公用的车,至少在我国汉代就出现了。此后,公车使用制度日渐发展完备,不同级别的官员,在公车使用上也有严格的区别。围绕公车,发生过许许多多值得说道的故事。01轻车简从不一定受表扬古代把车叫舆,历代有《舆服志》,顾名思义,就是记录车驾制度和服饰制度的书。《舆服志》中,对公车的

公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解释为“属于公家的车”。这个解释虽然不够全面和准确,但确实从起源上和用途上定义了“公车”一词。

作为政府公用的车,至少在我国汉代就出现了。此后,公车使用制度日渐发展完备,不同级别的官员,在公车使用上也有严格的区别。围绕公车,发生过许许多多值得说道的故事。

01

轻车简从不一定受表扬

古代把车叫舆,历代有《舆服志》,顾名思义,就是记录车驾制度和服饰制度的书。

《舆服志》中,对公车的规制有详细的记载。总体来看,就是公车的规格和乘坐人的级别挂钩,一旦违反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例如,汉景帝时,朝廷制定了详细的车辆(指马车)使用规定,其中要求不同等级的官员使用不同规格的车辆,还要求商贾一律不得乘马车。

如何通过乘坐的车来判断官员的级别?

• 一是看驾车的马匹数量,

• 二是看车幡的颜色。

车幡,指车辆两侧用来遮挡尘土的帘子,官员按照级别,俸禄在600石以上的,可以将左幡漆成红色。俸禄在2000石以上,可以把两幡都漆成红色。因此,“朱幡”和“朱轮”,也就成了高官的代名词。

按照规定,低级的官员不能乘坐高级的车子。同时,高级的官员也不能乘坐低级的车子,更不能在正式场合不按规定乘车。

史料记载,有一次,汉宣帝祭祀汉惠帝,不巧这天下起了大雨,道路泥泞,韦玄成等几位前来陪祀的列侯,就弃车骑马赶来了。事情传出去后,韦玄成等人被弹劾,削去了侯爵。韦玄成对这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去世前还叮嘱子孙千万不要在坐车这种事情上犯错误。

02

宋朝以后流行坐轿子

东晋时期,国都位于江南,而南方的马又比较少,轿子开始流行,成为“公车”的重要形式。当时,上自天子、王公,下至官员、百姓,都可以乘马,但轿子却是给宰相、大臣等地位尊贵的人的特别恩赐。

到了北宋时期,百官办公往往乘马,轿子是给重臣老病者的特供。宋室南渡后,百官普遍乘轿。此后历朝历代,轿子一直是“公车”的主要形式。

不同等级的轿子,区别主要体现在轿夫的数量和轿子的颜色。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种特供,文官比武官更有资格享受轿子。

例如,明朝初年出台规定:

• 三品以上的文官准许乘坐轿子,

• 三品以下的官员只准骑马;

• 勋戚、武官不管老少都不得乘轿;

违制乘轿、擅用八抬大轿的,要受到严厉惩处。

惩处有多严厉?

一次,一位四品官员离开京城办案,偷偷坐了轿子。谁知恰被朱元璋派出的耳目逮到。朱元璋毫不含糊地把那位超标用“车”的官员处死。自此,满朝文武官员再也没有人敢超标用“车”了。

不过,虽然明令禁止,但到了明中叶以后,律令松弛,百官不分大小纷纷坐上了轿子。甚至连举人、监生、秀才都坐起了轿子。

清朝伊始,鉴于公车使用的混乱情况,政府另行制定了严格的制度。虽然上有规定,但贪图轿子舒服、有面子,很多官员违反规定。乾隆的亲信福康安,身为武将,打仗督阵都要坐着轿子,还用了36名轿夫,轮岗抬轿。

03

清朝官场浮夸

现在的戏曲和古装电视剧中,古代官员坐着轿子出场时,前面会有侍从打伞打扇,还会有人鸣锣开路,并打出“肃静”“回避”的牌子。其实,这种规格不是随便什么官员都能享受。

清代规定,

• 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乘坐绿呢大轿,侍从有杏黄伞一把、青扇两把,旗枪六根,金黄棍两根。

• 四品以下官员,只能坐蓝呢大轿,道府级别可用杏黄伞一把,青扇一把,以及“肃静”“回避”牌各两面。

• 到了州县一级的官,出行时候只许用蓝伞、青扇各一,不能打“肃静”“回避”牌。

不过,在清朝晚期,这些规定形同虚设,地方知县出行,仪仗大多违制,好不威风。

正因为官场风气普遍浮夸,清代官员如能做到轻车简从,不仅不会像汉代那样被撤职,反而会获得好口碑。晚清重臣曾国藩在这方面就是很好的范例。

曾国藩在道光年间连年被提拔,在升为正三品后,按规定轿子应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但为人谨慎的曾国藩,在升为三品官后,没有增加护轿人,也没有把蓝轿换成绿轿。不久后,曾国藩又升为二品,按官制,他的四抬大轿应该换成八抬大轿,但曾国藩还是没有增加抬轿人。曾国藩在任上的功绩人所共睹,但他也因蓝呢轿而遭到别人的恶意攻击和嘲笑。不管怎么说,曾国藩的做法确实给当时的官场某种警示,当时京城三品以上大员出行,有意无意都要向护轿的官员交代一句:“长点眼睛,内阁学士曾大人坐的可是蓝呢轿!”

04

牛车跻身豪华公车行列

牛车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不过,那时候的牛车,主要是用来拉货物,很少拉人,当然更没有资格做公车。所以,有“古之贵者不乘牛车”的说法。

到了东汉末年,牛车渐渐风光了起来。究其原因,和东汉的末代皇帝汉献帝有关。

《三国志》中记载,董卓被杀后,他的部将李傕伙同郭汜等人叛乱,占领长安。汉献帝被迫逃亡陕北,一路上狼狈不堪。“天子走陕,北渡河,失辎重,步行,唯皇后贵人从,至大阳,止人家屋中。奉、暹等遂以天子都安邑,御乘牛车……”

后来,汉献帝在杨奉、韩暹等人的拥立下,临时将安邑作为国都,君临天下。由于是特殊时期,汉献帝也顾不上讲究,坐起了牛车。而牛车,也因此被认为救驾有功,档次飙升。

牛车稳当、舒适,坐着不像马车那么颠簸,渐渐成为达官贵人宠爱的时髦座驾。曹魏以后,贵族出门,往往喜欢以牛车代步。如果穿越到南朝,在南京的马路上见到一辆牛车,那里面坐的说不定就是王导或者谢安。当然,贵族们乘坐的牛车,大都四面遮蔽,想看里面的人可没那么容易。

05

加长版豪车

除了牛车,在古代一度享有尊贵地位的,还有驼车。

史书记载,辽代的皇帝皇后出行,喜欢乘坐驼车,皇帝嫁女儿,也会给女婿家赏赐驼车。如今,在吉林、内蒙古等地的辽代墓葬中,能看到大量壁画上的驼车。

从图画看,驼车像是高轮平板大车,车厢稳稳地架在平板上。与一般车不同的是,驼车有两间车厢,前面一间是平顶,两侧挂有毡帘。后面一间是歇山顶,顶棚正脊两侧还有装饰。

在许多古代画家的作品中,也有驼车的形象。比如,宋代的《文姬归汉图》,就有驼车。明代的江南画家仇英,画有一幅《明妃出塞图》,图画中的王昭君,就坐在一辆豪华的驼车里。

从画面上看,这辆驼车也有两个套间,前面一间的前、左、右三侧都挂有帷幔,帷幔上部有流苏装饰,帷幔可以挂起来,方便车里的人观看外面及上下车。后面一间和前面是连通的,但车厢的左、右、后三面都被遮盖得严严实实,只要放下帷幔,里面就像是一间黑乎乎的卧房。

说了这么多,你们觉得古代的公车,比起现在怎么样呢?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宋朝用牛车(古代牛车马车)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5234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