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专家预测未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趋势:顶天、立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23 11:27:00
导读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从2021年起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新机遇。今年,职业教育将如何发展?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又该如何转型?3月21日,新京报邀请多位职业教育专家和业界代表做客直播间,围绕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挑战及策略展开讨论。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促进教学资源转化教育数字化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给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从2021年起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新机遇。今年,职业教育将如何发展?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又该如何转型?3月21日,新京报邀请多位职业教育专家和业界代表做客直播间,围绕“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挑战及策略”展开讨论。

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促进教学资源转化

“教育数字化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给职业教育的变轨超车带来了历史机遇。”2月2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要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具体而言,教育部将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持续开发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推动建设数字化、融媒体教材,加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启动职业学校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试点,不断夯实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服务高质量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学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有哪些举措?

“我们学校有人工智能训练师实训基地、人工智能体验中心、科大讯飞创新工场等,还开发了200多门在线开放课程,仿真VR、AR,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教学场景等软资源建设。”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刘文龙介绍了该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努力。

刘文龙表示,综合利用“硬”基地和“软”资源也很好地满足了学校线上、线下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求,“我们也在不断构建‘互联网+’融合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人人可学、处处可学的校园资源空间。”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霍丽娟表示,推动职业教育进行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不仅要审视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变革,也要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比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新型教材、课程的优化,构建富含产业新场景的学习空间。

“核心主体是人。具体在教育教学中是教师和学生,要提升教师、学生信息素养、数字素养,让资源‘建以致用’、真正用在课堂上。”霍丽娟认为,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资源转化,深化产教融合。

中国高科集团-英腾教育副总经理朱雄志、十方融海创始合伙人兼CEO 陈劢也在直播中分享了职业教育机构在数字化教学、培训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将“顶天”“立地”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专升本率、创业率居北京高职院校前列,2020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称号……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如何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刘文龙介绍了学校组建“北京数字经济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业群对接企业群的专业群学徒制,以及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做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国家和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旨在提升教育与产业和企业的契合度,提升教育服务贡献度,提升专业对企业发展支撑度。

霍丽娟用“顶天”“立地”两个词概括了未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顶天’就是说产教融合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进步的有效途径,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创新的有力支撑。‘立地’指的是它将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抓手,有效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和技术创新。”

此外,当天与会专家还围绕如何把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从2021年起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新机遇。今年,职业教育将如何发展?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又该如何转型?3月21日,新京报邀请多位职业教育专家和业界代表做客直播间,围绕“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挑战及策略”展开讨论。

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促进教学资源转化

“教育数字化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给职业教育的变轨超车带来了历史机遇。”2月23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要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升级。具体而言,教育部将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持续开发优质数字教学资源,推动建设数字化、融媒体教材,加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启动职业学校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试点,不断夯实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服务高质量发展。

目前,职业教育学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有哪些举措?

“我们学校有人工智能训练师实训基地、人工智能体验中心、科大讯飞创新工场等,还开发了200多门在线开放课程,仿真VR、AR,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教学场景等软资源建设。”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刘文龙介绍了该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努力。

刘文龙表示,综合利用“硬”基地和“软”资源也很好地满足了学校线上、线下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求,“我们也在不断构建‘互联网+’融合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人人可学、处处可学的校园资源空间。”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霍丽娟表示,推动职业教育进行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不仅要审视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变革,也要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比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新型教材、课程的优化,构建富含产业新场景的学习空间。

“核心主体是人。具体在教育教学中是教师和学生,要提升教师、学生信息素养、数字素养,让资源‘建以致用’、真正用在课堂上。”霍丽娟认为,这样才能促进教学资源转化,深化产教融合。

中国高科集团-英腾教育副总经理朱雄志、十方融海创始合伙人兼CEO 陈劢也在直播中分享了职业教育机构在数字化教学、培训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将“顶天”“立地”

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专升本率、创业率居北京高职院校前列,2020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称号……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如何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刘文龙介绍了学校组建“北京数字经济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业群对接企业群的专业群学徒制,以及与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做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国家和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旨在提升教育与产业和企业的契合度,提升教育服务贡献度,提升专业对企业发展支撑度。

霍丽娟用“顶天”“立地”两个词概括了未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顶天’就是说产教融合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进步的有效途径,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创新的有力支撑。‘立地’指的是它将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抓手,有效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和技术创新。”

此外,当天与会专家还围绕如何把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专家预测未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趋势:顶天、立地链接:http://www.esxun.cn/news/7049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