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平凡的世界》中,作者路遥为什么要把田晓霞写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22 08:32:10
导读

优质回答:路遥出身贫寒农家,曾经在县高中读过书,这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在路遥的成名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男主角高加林和孙少平都有在县中读书的经历,这两人身上其实有路遥本人的影子。 路遥(左)和朋友在延川黄河畔合影(1970年)高中毕业后,路遥曾经参加过造反派组织,并担任过县革委会负责人之一,后来回乡务农。路遥内心里对外面的世界和权力有一种天然的向往,这在他的作品及人生中都可以看到

优质回答:

路遥出身贫寒农家,曾经在县高中读过书,这也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在路遥的成名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男主角高加林和孙少平都有在县中读书的经历,这两人身上其实有路遥本人的影子。

路遥(左)和朋友在延川黄河畔合影(1970年)

高中毕业后,路遥曾经参加过造反派组织,并担任过县革委会负责人之一,后来回乡务农。路遥内心里对外面的世界和权力有一种天然的向往,这在他的作品及人生中都可以看到。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爱上了黄亚萍,而黄亚萍父亲是县武装部部长,在当地属于“高干”;孙少平爱上了田晓霞,而田晓霞的父亲田福军更是大名鼎鼎,曾担任过原西县革委会副主任、黄原地区地委书记和陕西省委主要领导。

孙少平与田晓霞

在生活中,路遥的两任恋人都是来自首都北京的知识青年,社会地位和家庭出身远远高于路遥,其中一位后来成为路遥妻子。

我个人认为《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将田晓霞写死,是因为路遥实在无法自圆其说了。试想,孙少平是煤矿工人、农民子弟,田晓霞是省报记者、省委领导千金,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人能成为夫妻吗?所以,路遥只好让田晓霞在抗洪采访中牺牲——这种结局对于路遥、孙少平和田晓霞来说,都是一种解脱。

其他网友观点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路遥《平凡的世界》。

看原著,更深入。

田晓霞为什么会死?

首先田晓霞的死并不是突然的,而是必然的。

路遥把她的死,设计得跟她的个性产生了极大的关系。

其实田晓霞本不应该出现在洪水现场的,她应该与孙少平一样,准备着,期待着,那个在古塔山的两年之约,她此刻应该在省城报社的办公室里,又或者早已回到了黄原。

那么田晓霞又是怎么到达洪水现场的呢?

这要怪,还是要怪吴仲平,是吴仲平去报社找高朗,想把这个大新闻告诉他。

可是他找不到高朗,却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田晓霞。

田晓霞本就是一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人,再加上她天生极富有冒险精神,所以当她一听到这样的重大新闻,就立刻冲向了前线。

田晓霞为救小女孩,被洪水冲走

到了前线的她,如果安心做她的记者写稿工作,她也应该是安全的,可是她偏偏去做了疏导群众的工作。

路遥的笔锋就在此刻,指向了田晓霞。

他为了让田晓霞死得壮烈,死得其所,死得高尚,他让田晓霞在解救了三千人的行动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接着又让田晓霞不顾生命危险的去救一个小女孩,结果小女孩得救了,田晓霞被洪水冲走了,一命换一命。

田晓霞在最后的那个瞬间,伸出了一只手,眼前浮现出了孙少平的面影。

她想抓住自己亲爱的人,但是却抓不住……

路遥为什么要写死田晓霞?

路遥将田晓霞写死了之后,更是像失去了自己真正的亲人一样,痛哭流涕,无以复加。

然而为了剧情的发展,他不得不强忍着巨大的痛苦,让田晓霞去了天堂。

那么他为什么不能设计田晓霞与孙少平两情相悦,白头到老的剧情呢?

这其实是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思念观念息息相关的。

就路遥的人生经历来说:路遥曾经的初恋,最爱的女人林虹是当年北京来的知青,他们相爱了。

结果当路遥为了爱情,给了林虹一个改变命运的工人名额之后,进了厂改变了身份的林虹就立刻抛弃了路遥,另觅新欢了。

这次痛苦的人生经历,让路遥对于身份相差巨大的爱情是非常抗拒的,是不抱希望的。

路遥认为只有门当户对的爱情才能天长地久

在路遥的心中,门当户对,身份地位相近,才是能够相爱一生的基础。

在书中,孙少安为什么拒绝田润叶,理由就是一个:差距太大;

孙少安为什么立刻娶了贺秀莲,理由也只有一个:差距不大;

孙少平为什么不能娶田晓霞,因为:差距太大;

孙少平为什么能够与惠英在一起,因为:差距不大。

在路遥的实际生活中,路遥与另一位北京来的知青,也是林虹的同学林达,从恋爱到未婚妻,这段爱情长跑跑了6,7年,直到他成了省级文学杂志的编辑之后,他才正式与林达结婚。

所以,路遥虽然是相信爱情,享受爱情的,但是他在骨子里从来都不相信差距太大的两个人会有美好的结局。

路遥为什么转笔会转得这么急?

至于路遥为什么把田晓霞写死,而且是那么的突然的原因,应该就在于如果按照以前的剧情这样下去,他自己都无法把控全书的脉络了。

因为路遥在前期加了许多孙少平有可能会选择惠英的片段,就是为了让孙少平能够放弃田晓霞,转而与身份地位更接近的惠英在一起。

如果真让晓霞和少平去赴了那个两年之约,如果让他们一起携手回了双水村,让他们的恋情大白于天下,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一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路遥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也为了让田晓霞和孙少平这段完美的恋情不至于产生裂痕,故让田晓霞壮烈地走,是最好的选择。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路遥《平凡的世界》系列问答。

喜欢请点赞,加关注,还有后续。

其他网友观点

对于路遥为什么要把田晓霞写死这个问题,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我是一个东北人,九四年在河南新乡的地摊上买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以后每年或者隔年的看一遍,一共该有十几二十几次了吧,记不清了,因为我和书中孙少平同是农村人,而且同年高中毕业,也有类似的经历,类似的结局……所以我对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种看法……

(1)时代感,因为那个年代,城市和农村是两个世界,是泾渭分明的,城市人看不起农村人,不想和农村人交往,农村人自知低人一等,不敢和城市人交往,就是城市和农村的亲戚都很少来往的,所以路遥把他们俩写成结婚了,很不现实,读者也不会接受的,把他们俩写成分来了,又和孙少安田润叶故事雷同……所以必须得把田晓霞写死。

(2)作者的经历,路遥的初恋,付出了纯洁的爱,可那位清华大学附中,能歌善舞,活泼开朗的林虹还是抛弃了他,这路遥心中留下了永远摸不掉的阴影,好的作品就是作者情绪的喷发……

(3)路遥写的就是(平凡的世界),假如孙少平和田晓霞结合,那叫平凡吗,就连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的孙少安田润叶都没能结合,何况中学才认识的孙少平田晓霞呢?因为路遥写的就是平凡的世界,一个挖煤的和省长女儿结合能叫平凡吗?……平凡的世界也会偶尔奇迹发生,但终究要归平凡……

一个平凡的人不要有过多的梦想,走平凡的路,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其他网友观点

伊人已去,爱却永留心间;我带着你的爱,在苦乐人间,继续前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耗时六年,用心血甚至可以说用生命写就的百万长篇巨著。这部小说曾获茅盾文学奖,“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19年,路遥还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小说以孙少安和少平的奋斗经历为主线,同时也描绘了他们各自的爱情。但是很不幸的是,结尾处他们都痛失所爱:少安的妻子得了肺癌;少平的女朋友为了救人溺水而亡。

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多么美好!可是作者路遥却生生把田晓霞写死!大多数读者不明白,为什么要如此残忍?

我也和大家一样,希望结局圆满;但是想一想也理解,觉得这样的结局,也是一种美好;虽然是凄凉的美好。

试分析,个人认为原因如下:

一、太有可能的现实

依着田晓霞的性子,她太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从她一出场,就是个正能量的好女孩。她男孩一样爽利,家庭条件优越,却不清高傲气,她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心地善良。所以才让穿得破烂内心自卑的少平对她颇具好感;当然,这时的好感还不是爱情。

等到他们发展为爱情,晓霞的表现就更好了:她从未嫌弃少平的出身和工作,她的爱是纯粹的爱。她鼓励他惦念他关心他,看到他盖的被褥破了就悄悄地给他换成新的;她在日记里称他为“我那淘炭的男人”,语气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她甚至爱屋及乌,去看少平读大学的妹妹兰香,给她买衣服,给她钱,却为了照顾她的自尊心说是少平给的……她是多么的体贴入微!

她有事业心,十分敬业,胆子还大。为了写稿体验生活,敢以女性之身下到矿井下。包括那次救人,也是为了工作,作为一个记者去一线报道水灾实况。在这过程中,看见有孩子落水,她毫不犹豫地投入水中去救,很符合她的性格。

二、作者自身经历的影响

大家知道,路遥的生活艰苦,爱情也不幸。他的初恋是林红,因为爱,他不惜把自己的工人指标让给了她;可是有了正式工作之后的林红无情地抛弃了路遥。

而路遥的妻子林达,也因为他老家一些人的拖累;加之路遥总是常年在外采风创作,聚少离多,大大影响了正常的家庭生活而离开了他。

所以说42岁就英年早逝的路遥的爱情是悲剧的,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思路,在作品里有意无意地,能找到他自己经历的影子:那就是他笔下的爱情,几乎没有完美的,都是遗憾收场或带了残缺。

就拿《平凡的世界》来说,少安因为现实原因放弃了青梅竹马一往情深的润叶,娶了秀莲;秀莲和少安同甘共苦任劳任怨,却在砖厂复产迎来好日子的时候离去;而润叶和深爱自己的李向前有名无实地过了多年,等李向前双腿残了才和他好好过日子。还有润叶的弟弟润生,和少平的初恋郝红梅结了婚,可是郝红梅已经有了几岁的孩子;少平最后和孤儿寡母的师娘惠英过光景;他的好朋友金波还因为难忘那个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藏族姑娘单着身……

甚至,连曾被人们艳羡的各方面都十分相配的杜丽丽和武蕙良,也因为遭遇了背叛而劳燕分飞!

这一点也在他的另一名著《人生》中得以体现:美丽而善良的刘巧珍被进了城的高加林抛弃;而被贬回农村的高加林又被黄亚萍甩掉……

要么爱而未得,要么得而复失,路遥小说里的爱情,总是太多感伤和缺憾!也许,这就是生活吧!

也是生活阅历在作者心中留下的烙印在作品上的影射和写照。

三、作品需要,悲剧的美才永恒。

“得不到的永远最好”,就象张爱玲小说里说的那样,爱情,总是花开两朵,“得到了白玫瑰,时间久了,就成了饭粘子;而红玫瑰成了胸口的朱砂痣。得到了红玫瑰,时间久了,就成了蚊子血;而白玫瑰就成了心头的白月光”!

文学作品中,似乎一些名著都已悲剧收场,当初的爱有多么美,最后就有多悲凉!这样强烈的反差和矛盾,更使人难忘。《飘》里的斯嘉丽发现自己对瑞德的爱时,瑞德已远走他乡;《简•爱》里的简爱回去和罗切斯特一起生活时,庄园已被烧毁罗切斯特因伤致残!就连沈从文的《边城》也以翠翠日夜孤独地守在在河边,不知等到何时的等待而结尾……

所以,路遥把晓霞写死,也可能是出于对作品审美的需要。

四、作者有点小小的自私也是美好的心里想法

请原谅我,不是对路遥不恭敬!我特别佩服他!特别喜欢他的作品!

为什么说他把田晓霞写死,我觉得也许在路遥的心中,爱情夭折于命运之手总比败给残酷的现实要好!

田晓霞对少平是真爱。可是,少平从阴冷潮湿的井下上来时,晓霞会做好了热乎的饭菜在家里等么?晓霞需要呵护时,少平会第一时间冲到她面前吗?少平的徒弟和工友们来家时,晓霞会热情地招待吗?晓霞的单位有活动时,大家会对一个矿工报以什么眼光呢?

爱情是宝塔山上杜梨树下的承诺,是你来我往一封封火热的情书;可婚姻是柴米油盐,是人间烟火!

他们如果结婚了,结局就两个:要么是少平换个工作,婚姻才有可能长久;这估计就得动用当高官的老丈人田福军的关系了;要么就是两个人的爱情抵不过似水流年,终于分手。

而这两个结果都不是路遥想要的!所以,他把晓霞写死,就让这份美好的爱情永远地,截止了!留住了!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我都不敢说真正地读懂了《平凡的世界》;更不敢妄谈能读出路遥的内心世界。

关于路遥把晓霞写死的结局,让我想到了早些年读过的席慕容的《最美的时光》:

我可以锁住笔,

为什么,却锁不住爱和忧伤?

长长的一生里,

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

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少平的心里,都会永远铭记晓霞对他的爱;他和晓霞的相识、相爱和相思,会是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最值得回忆的好时光!

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谢谢啦!

(图片如侵权,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路遥为什么要将田晓霞写死呢?

有些人说,是路遥不尊重现实所致。一开始时,路遥过分追求理想主义,后来发现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伤害了《平凡的世界》的真实性,于是,路遥只得笔锋一转将田晓霞写死。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颇有道理,但经不住推究。路遥先生在动笔前,已经为《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勾勒出了最终归属和相互间的交集。这就像曹雪芹一样,在动笔写《红楼梦》前,已经为书中的人物写了判词。对人物的命运做了全盘考虑,何来写作中途突然变卦之说。

路遥将田晓霞写死,或许从路遥的两次恋爱中能找到一些原因。

一、路遥与林虹的爱情。

1969年,延川县来了2000多名插队知青,这些知青全部来自北京海淀区,其中,大部分是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林虹便是其中之一。林虹美丽活泼,能歌善舞,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气质美。林虹在路遥心中就是白雪公主,是仙女。

其实,在路遥与林虹谈恋爱之前,曾经有一位乡下姑娘主动向路遥表白过,但心高气傲的路遥拒绝了这位农村姑娘。在路遥看来,北京女知青林虹的气质、身份和才能是他所需要的。当然,路遥对林虹也是真心实意的——路遥曾经将自己的招工名额让给林虹。这对于想跳出农门的路遥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事与愿违,林虹返回北京后,便断绝了与路遥的关系。这极大地打击了路遥,路遥为此曾经想投河自尽。

二、路遥与林达的婚姻。

林达也是北京来的知青,且是林虹的好友。林达曾经受曹谷溪委托去说服林虹回心转意。后来,曹谷溪见林达的说服工作无望,于是,曹谷溪又撮合林达与路遥谈恋爱,并将自己的照相室提供给两人做约会的地点。众所周知,路遥与林达结婚后,生有一女,后来两人分手。

作家创作离不开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将自己的某些情感融入其中。路遥写高干子女田晓霞与农民儿子孙少平谈恋爱,从某种程度上说,折射了自己两场恋爱的影子,而路遥的两次情感经历,最后都没能善终。

将田晓霞写死,便折射出了这两次没能善终的情感。路遥将田晓霞写死后,曾经打电话让弟弟来看他,见了弟弟便痛哭流涕地说:“田晓霞死了!”此时的路遥对田晓霞的情感已经超出了对自己书中的人物的感情。就像脂砚斋批《石头记》时常说的“为谁一哭”一样,《石头记》里的许多人物原型都是脂砚斋与曹雪芹身边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平凡的世界》的许多人物的原型也是路遥的身边人。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我是路遥的忠实粉丝,希望在此结识更多的路遥迷。

其他网友观点

电视剧我没有看过,但是书我看了很多遍,一开始也不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晓霞安排牺牲掉,但是随着看的很多遍以及每次都注意到的一些细节,慢慢就理解了作者的安排!

首先少平和晓霞两个人在整本书中都没有任何污点,两个人正直阳刚温暖善良…所有的褒义词都可以用到这里。

少平有骨气,愿意一辈子当旷工,认为自己从农民变成煤矿工人已经很了不起了,虽然自己在矿上想出了如何解决农忙时节工人们旷工,矿上领导却没有任何办法的问题。但是矿上却没有任何要提拔少平的意思少平也无所谓,少平活在自己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世界里。下井挖煤领工资,看书,去师傅家吃饭,和晓霞通信… 这就是少平的生活。 书中几乎没有描写过少平对未来和晓霞结婚后如何生活的文字… 所以这里已经是少平和晓霞没有未来的一个潜在答案!

再说说晓霞,自身条件当然不用说,追求者数不胜数,为什么这般的喜欢少平呢?因为少平身上有晓霞所仰慕的特征,那种永远乐观不怕吃苦的精神…,他们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话题。命运给了他们第二次相遇,就是少平打工时在电影院门口碰到了晓霞,在这之前少平没有回复晓霞的最后一封信,这也就标志了少平懂了他和晓霞不在一个世界,晓霞也懂得了少平的认命! 可是这次的相遇给了他们两个人新的开始… ,在这之前,两个人其实都已经认命了… 少平不在奢求能见着晓霞,晓霞也认命了少平会和其他青年一样回到农村养个猪讨个老婆…… 可是命运安排了他们的第二次相遇,少平只能继续发挥自己身上那种坚强不屈的性格… 来“吸引”晓霞!

好了说重点,书中唯一的一个晓霞的小污点,晓霞为了帮助少平当煤矿工人第一次走了后门,然后少平就是那一批新招工人的第一个确定下来的名额!! 从这一刻起,晓霞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希望少平和其他机关领导的儿子或者亲戚一样,先农转工,在矿上签个到,然后再通过她的关系转到县城或者市里,做一名记者或者教师,或者其他政府类工作等等,这样她和少平就可以“门当户对”,他们的结合更符合所谓的常理! 而这时的少平还只是沉浸在自己有了一份工作的喜悦之中,此时此刻两个人突然就不在一个频道了。

最最重要的一个地方,整本书中只有一两行文字提到了这里,读者一定要仔细,就是少平已经在矿上落脚之后,书中大概这样描写“晓霞在信中不止一次含蓄的提出,可以通过她的关系将少平调离矿上,在市里安排一个好工作”,但是少平都回绝了, 其实这里就基本交代了这两个人走不到一起了…… 也就解释了少平对于他们的未来根本就不敢去想,也就从这里开始,两个人的价值观稍微不同了,假设少平接受了晓霞的建议,读者朋友们你们愿意吗?好吧,出于私心我愿意接受少平接受晓霞的建议,通过关系调离矿上然后安排一份好工作,可是作者辛辛苦苦为我们建立的少平人设就崩塌了… 原来少平说的自己愿一辈子吃苦的话是假的…原来少平也免不了陷入世俗之中…!!!

但是书总要有结尾,而安排晓霞的牺牲就很合理,安排少平回到了那个家…

路遥在写到晓霞牺牲后的那几天里,一直哭的不能自已,第一个知道晓霞牺牲的是路遥的弟弟,路遥打电话还是电报通知了自己的弟弟说晓霞死了,路遥弟弟就放下自己的事情回去照顾了路遥了几天,之后路遥才接着写下去…

整本书我最喜欢八个字“不要见怪,不要见外”,不知道读者还有印象吗?

自己去年根据高考作文题目写了一篇关于王满银的作文, 其实只是想说“娶妻当娶孙兰花,嫁人千万别嫁王满银”,题外话,最后希望大家喜欢我的分析!

其他网友观点

如果你将《平凡的世界》再认真地多读两遍就会发现,田晓霞可不是路遥的“笔锋突转”给写死的,其实,早在大牙湾煤矿的矿井下,路遥就已经暗示了她的死亡。

怎么回事儿呢?

还记得小说中,田晓霞第一次到大牙湾煤矿时的场景吗?

那是六月中的一天,由于发生了冒顶(指矿井采掘时,通风道坍塌所产生的事故),孙少平和工友们累死累活,直到上午十点才把活干完,好在没有人受伤。

孙少平乘最后一罐笼上井,到达地面后,他看见“晓霞正微笑着立在井口”,少平以为是强烈的阳光刺花了眼,使他产生了幻觉。少平使劲儿眨巴几下眼睛,当他确认这是真的后,呆立在原地。

不光是少平,其他所有上井的工人们,都呆立在井口旁边,用震惊而诧异的表情观看晓霞。晓霞是太引人注目了,尤其在这样一个女人从不涉足的特殊的环境里。

本来对孙少平这样一个煤矿工人来说,跟田晓霞这样一个在社会阶层上高出自己N个等级的省报女记者谈恋爱,就已经跟做梦一样了。现在,田晓霞出现在大牙湾煤矿,就仿佛是地狱中突然降临了一个仙女。

此刻,孙少平的心里最强烈的感受,并不是与爱人久别重逢时的惊喜,恰恰相反,他在喜悦的同时,却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的分裂——他和田晓霞之间的分裂,爱情与婚姻的分裂,男人与女人之间社会身份的分裂。

一个“煤黑子”,女朋友却是省报的记者!这件事儿是多么的梦幻啊?关于这一点,路遥也通过对少平的心理描写交待了:

有时候,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是真的,总觉得这是一个梦幻。
其实认真一想,也许这的确是一场梦幻。
是的,梦幻。一个井下干活的煤矿工人要和省城的一位女记者生活在一起?这不是梦幻又是什么?凭着青春的激情,恋爱,通信,说些罗曼蒂克和富有诗意的话,这也许还可以。但未来真正要结婚,要建家,要生孩子,那也许就是另一回事了!
唉,归根结底,他和晓霞最终的关系也许要用悲剧的形式结束。这悲剧性的结论实际上一直深埋在他心灵的深处。
可悲的是:悲剧,其开头往往是喜剧。这喜剧在发展,剧中人喜形于色,沉湎于绚丽的梦幻中。可是突然……

可见,能跟田晓霞成为恋人,孙少平的内心是无比骄傲的,但是,理性却告诉他,晓霞是绝不可能会属于大牙湾煤矿这个地方的。他和晓霞谈恋爱可以,但结婚生子,在这里过日子,绝无可能。

这时候或许有人会说,婚姻对于少平和晓霞来说怎么不可能呢?把少平调回省城,安排个工作,那不就是晓霞爸爸(当时田福军是省委副书记兼省城的市委书记)一句话的事儿?

如果你要是这么想,《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可就算是白读了。

为何《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能够打动这么多人?正是因为孙少平这个青年身上的那种精神,那种追求独立,尤其身陷囹圄也要追求人身独立、思想独立的那种不畏苦难的奋斗精神。

孙少平是什么样的人生观,都在他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

亲爱的妹妹,关于你,说心里话,是出乎我意料的。因为我原来对你不抱什么大的希望。我想你一生能有个温暖的家庭,生儿育女,有吃有穿,不要像姐姐那样恓惶和屈辱就行了。现在我越来越看出,实际上你的天资比我和大哥都高。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的!而且我从你的来信中,看出你已经对人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有了觉悟。这使我非常激动!我感到,人的一生总应有个觉悟时期(当然也有人终生不悟)。但这个觉悟时期的早晚,对我们的一生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应该做什么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要知道,对于我们这样出身农民家庭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不容易啊!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给妹妹的信

对于孙少平来说,田晓霞不仅是他的恋人,她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权力关系网,他只要征服田晓霞,就可以通过田晓霞跻身到这权力关系的网络中。一旦他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动用了田晓霞背后的关系网络,他将成为这关系网络中的一份子,要么顺从,要么滚蛋,他也就不可能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思想者了。

孙少平不想成为高加林(路遥《人生》中的角色),田晓霞也正是因为他那独立的精神,才彻底为他折服,爱上他的。如果孙少平请求或者接受田福军动用关系帮他安排工作,那他摧毁的不仅是他做人的根基,还有田晓霞跟他之间爱情的根基。

因此,为了保住自己平凡人的那不平凡的精神,路遥只能安排孙少平回归到平凡人的世界。在孙少平归隐于大牙湾煤矿这个“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遥必须为他清除掉他所面临的最后一个障碍——近乎完美的田晓霞。

而事实上,从文学属性上来说,田晓霞这个“启蒙者”形象,从她彻底被孙少平的精神所折服,成为他的恋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死了。

在大牙湾煤矿时,晓霞曾经对少平说:“我和你在一块,才感到自己像个女人。”

少平说:“你本来就是女人啊!”

还记得晓霞是怎么回答的吗?

她说:“可和我一块的男人都说我不像个女人。我知道这是因为我的性格。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当他们自己像个女人的时候,我只能把自己变成他们的大哥!”

回想一下,少平刚认识晓霞时,晓霞也是以“大哥”的形象面对他的。现如今,她为什么在别人面前仍旧像个男人,但在孙少平面前却“像”个女人呢?

显然,在孙少平面前,田晓霞以前的“启蒙老师”形象已经丧失了,回归到了一个“女人”的身份。拜倒在“学生”孙少平面前,意味着启蒙者田晓霞的身份终结,更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独立的孙少平诞生了。

在文学上,主人公的精神蜕变往往是需要献祭点儿什么的,而被献祭的也往往是主人公过去最珍视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显得深刻,才可以刻骨铭心。而此刻,能作为孙少平蜕变的祭品的,非田晓霞莫属了。只有通过对田晓霞死亡的祭祀,孙少平才能够埋葬那虚幻的梦想(他和晓霞那不可能有结果的恋情)。

晓霞死后,孙少平回到了黄原,去履行晓霞生前和他的那个约定。

这个祭奠性的仪式行为,不仅是告慰晓霞的亡灵,其实它更是一个暗喻,暗示了一个全新的孙少平的诞生——平凡的世界之中,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其他网友观点

田晓霞不得不死,她死了,但爱情在。

假如她活着,很可能是,爱情就死了。

田晓霞,一个省委书记的女儿,省报记者;孙少平,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煤矿工人。这两个人的爱情即便是现在看来都很另类,俨然一个现代版的公主与乞丐小伙子的童话。平凡的世界,在这里是那么让人看着不平凡。人们常说穷人没有爱情,但是这里很多穷小子都拥有爱情,而且是最纯真最朴实也是最感动人的爱情。其实田晓霞和孙少平的爱情更多地是寄托作者对爱情的理想,路遥总是这样把爱人理想化,把爱情神圣化,也许他在底层生活,对伤害分外敏感,对温情也就格外看中。正如他在《在困难的日子里》所说的:“人要是处在厄运中,哪怕是得到一点点的同情和友爱,那也是非常宝贵的。……应该珍惜这种美好的人情,并以同样高尚的心灵给予回报”。

从爱情的构建和描写来讲,我认为田润叶与孙少安的爱情是小说里写得最成功的一对,感情的细微处理要比与田晓霞与孙少平好,田润叶这个人物要远比田晓霞鲜活、真实。而小说中对田晓霞的爱情心理描写是单薄的,也许原本她的存在就是很单薄,这样的爱情无法回避它的现实矛盾,作家也无力深写。

田晓霞活着,路遥就不该如何是好了。

假如他们二人结婚,巨大的落差,生活的矛盾如何调和呢?

那不过是作家的爱情梦而已。

其他网友观点

这才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个人的理想往往被现实打败,明知不可为,但如果而为之,只能说是作者的败笔,这是作者的文笔与现实生活接轨的真实写照,一个报社的记者,省委书记的女儿,不管怎么样也不可能与一个农村的农民有一个阶大欢喜的结局,作者的这种悲情结局,往往使读者对作品有一种惜恋之感,意由未尽。

其他网友观点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在结尾处笔锋突转,将田晓霞写死。作者是让读者发肺心省,回味无穷。是体现出田晓霞一身的事迹积累,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精神,献身于人民的真实写照。

作者路遥是贫寒家庭出生,念过高中,参加过文化大革命造反派组织。与孙少平是同学,孙少平劫是煤矿工人,农民子弟,却爱上由晓霞。田晓霞是省报记者,是省委领导田福军的千金。根据作者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体现田晓霞与孙少平的热恋,不门当户对。会召到家庭反对。田晓霞却没有这样的思想。作为领导的女儿,以身作侧,不骄不躁,以平凡的心去看待爱情,看待生活,看待工作。面向天下百姓,体现爱情,体现生活,一身朴在为人民服务之中。孙少平自悲,认为自已不配作田晓霞的恋人,总是躲躲闪闪的。但田晓霞常去煤矿探望孙少平。以往继往的爱着孙少平。

田晓霞在一次抢洪工作中,拯救了三千多人民的生命,已经劳累过度的身孑,在一次跳进洪水中,用微弱的身子拯救了一个小女孩,自已去牺牲了。

作者用田晓霞的牺牲,成为《平凡的世界》笔锋突转结尾。让成千上万的人去想,共产党领导人培养的孑女,是为人民服务的,将自己一身献身于人民。她就是人民的女儿,劳苦大众的英雄。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平凡的世界》中,作者路遥为什么要把田晓霞写死?链接:http://www.esxun.cn/news/16446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