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知识 » 正文

现代化早期的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1-25 09:52:27
导读

第二单元 现代化早期的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 洋务运动(领导:地主阶级洋务派)1.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2.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4.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5.内容:(1)建立军事工业:从19世纪60

第二单元 现代化早期的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八上历史1-2单元知识点总结(八上历史第2单元知识背诵手册)(1)

第4课 洋务运动

(领导:地主阶级洋务派

1.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人物:

中央——奕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4.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5.内容:

(1)建立军事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以“自强“为口号,安庆内军械研究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现代军事工业成立;

(2)建立新型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京师同文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国际学生出国深造;

(3)创办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求富“为口号,建立了船舶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4)建立新型海军:陆军-组建新式洋枪队;海军: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

(1)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化运动。(中国现代化的开始)

(2)进步:它客观地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抵制外国资本入侵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3)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其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繁荣的道路。

7.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不改变封建制度

8.启示:学习西方,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技,还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分为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实现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统治世界的梦想。

2.时间:1894-1895年

3.爆发: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宣战日本。

4.经过: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了。

2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名士兵一起殉国。

三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牺牲;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杀害了2万多名中国人。

4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政府战败,派李鸿章去日本议和,签字《马关条约》

日本马关、李鸿章、伊藤博文于1895年签署了《马关条约》。

八上历史1-2单元知识点总结(八上历史第2单元知识背诵手册)(2)

影响:《马关条约》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三、瓜分中国狂潮

1.导火线——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向中国索要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表现:列强在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时局图);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第6课 戊戌变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一、背景:中日战争失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分裂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二、经过

1.公交车上的书: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怒。

(2)经过: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举人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绝、变法、迁都

(3)影响: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拉开了

2.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图强,促进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上《时务报》(梁启超)和《天津国闻报》(严复)

3.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施变法。

(2)主要内容:

八上历史1-2单元知识点总结(八上历史第2单元知识背诵手册)(3)

三、结果:失败。违反了变法顽固派慈禧太后发动(戊戌变法)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寻维新人士,废除变更法令。康有为和梁启超逃跑了。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捕,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四、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五、意义:戊戌变法有利中国资本主义有利于发展科学技术传播有利于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作用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六、变法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势力薄弱。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没有充分动员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变革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六、教训:在中国,资产阶级改善的道路是不可行的。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19世纪末,山东直隶一带。

2.发展:为了利用义和团,清政府用“招抚”代替“消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义和团通过摧毁教堂、拆除铁路和切断电线来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到1900年夏天,义和团已经被控制了京津地区

3.口号:扶清灭洋“——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并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同时,它也反映了义和共青团对清政府本质的不清楚理解和幻想。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5.影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的沉重打击,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仍然充满了无限的活力。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爆发:1900年6月,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奥林匹克组织联盟西摩尔在天津的带领下,从北京入侵。

3.经过:

1廊坊八国联军在阻击战中惨败,退回天津。

2.占领大沽炮台 ,慈禧太后宣战。

在北京,清政府鼓励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大使馆区,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四天津保卫战,与侵略军争夺老龙头火车站,炮轰紫竹林租界。聂士成殉国。

4.结果: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西逃,下令绞杀义和团。联军在北京屠杀劫掠。

三、签署《辛丑条约》

1.时间与签约国: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2.内容:

八上历史1-2单元知识点总结(八上历史第2单元知识背诵手册)(4)

3.评价:《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赔偿数量最大,主权损失最严重不平等条约。

4.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现代化早期的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链接:http://www.esxun.cn/news/9520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