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新闻8点见丨呼应公众诉求,优化防控20条措施来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11 20:21:48    来源:新京报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今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

其中提出了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将原有密切接触者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此外还提到了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阅读全文>>>

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记者注意到,这些举措将对不同人群产生具体影响。阅读全文>>>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基于此,为适应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适时、适度优化调整相关防疫举措,显然是应时之举;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也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

而对此前不少地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通知》也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比如,针对封控区民众就医难,《通知》要求“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对一些学校动辄封校的行为,要求“严禁随意封校停课”。与此同时,还要求各地分类有序做好滞留人员疏解,并要求目的地要增强大局意识,不得拒绝接受滞留人员返回。

这些精细化举措的出台表明,决策层已经注意到了此前一些地方在防疫过程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并认为其中一些问题的存在违背了科学精准防控的要求。及时优化调整防疫措施,呼应了公众诉求。接下来,各地要强化责任担当,以“二十条”为依托,让地方防疫更加科学精准,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扩散,使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好进行。阅读全文>>>

视频丨1分钟看防疫措施优化>>>

一籽落地,万谷归仓,在这场与时间浩大的奔赴中,新京报迎来了19岁生日。19岁,风华正茂,19年,奔跑不息。一路走来,我们秉持初心,正道直行,用笔与镜头,记录世事沧桑,观照人间冷暖。

近7000个日夜里,无数新闻变旧闻,多少细节成历史,而我们,自始至终站立在这厚实的大地上,见证梦想发芽,倾听万物生长。

经风雨沐阳光,时间给我们以荣耀,我们回时间以尊严。一家报社的立命之本,唯使命在肩,当品质不变。

苍茫时空里,我们将那些或瞩目或平凡的时刻,融进国家的宏大叙事,标注成国民的荣辱浮沉,这是一张新闻纸的主动担当,也是一家媒体的久久为功。

久久为功,必然是青春朝气,不失蓬勃。如红日初升,似江月初照,就像这世间的一切美好。

19岁,青春年少,花样年华,我们因年轻而一往无前,因心怀宽广与时代共鸣,终究蓄积起生猛成长的力量,乘风破浪,沛然莫御。

久久为功,必然是不守旧成,日日逐新。时代大潮,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变是我们的初心,是始终坚守的承诺,我们在变中发现新的价值,锚定前行的航向,终而激荡起鼓舞人心的变革奏鸣曲。

久久为功,必然是步履踏实,初心稳健。我们用一篇篇报道,一段段文字,一帧帧影像,笔端求真,流量向善,向美而行。

19年,新京报以变应变,19岁的新京报青春勃发。不囿于已知,不踟躇于过往,一以贯之,点滴成海,再续荣光。

新的时间已经开始了!我们久久为功,笃行进取,与家国同行,不止步,勇向前。阅读全文>>>

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它讲述的是青海湖一个本地人,一个外来者,然后是一群人共同为生态保护而奔走,最终实现家园梦想的故事。

本地人叫南加,青海省共和县倒淌河镇梅雅村的藏族牧民,1991年开始,他花了31年时间保护普氏原羚、救助青海湟鱼、复苏 “小泊湖”的湿地、环青海湖捡拾垃圾、近两年戴着假肢恢复沙漠植被。他因此被无数环保志愿者誉为环保“愚公”。

外来者叫陈杰,是北京的记者,在去青海湖前,他曾发表过诸如揭开腾格里沙漠腹地污染问题的十几篇关于重大环境问题的报道,这些报道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批示,并由国务院督办,直至将问题全部或部分解决。2015年1月开始,陈杰连续七年持续关注和报道青海湖的环境治理,帮助南加和湖边200多个村庄、几十座寺院的原住居民实现了葱绿草地、清澈流水的家园梦想。

陈杰到今天还时常被青海湖的牧民们提起,他们在湖边搭起迎宾帐篷,烹制羊肉,献上哈达,称呼他为“尊者”,赞扬他和南加一起为青海湖保护所做的不懈努力。

新京报:提到“初心”这个词,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陈杰:抵达很多地方,去眼见。

南加:“初心”,我想到的是我的妈妈在我小的时候给我讲的那些环保的故事。

一个就是关于水,妈妈说,不能糟蹋水,水是特别神圣的,还有不能抓小鸟,也不能打鸟蛋,因为鸟蛋就是小鸟,打烂了就是打死了小鸟。

新京报:如何理解“做自己”?

陈杰:需要卸载过去不断堆积身上和心理上的枷锁,去经历和用心体验我们所做的事情,并专注于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南加:“做自己”就是要做好一个真正的环保人士,青海湖的生态也越来越好,我要在这往后的五年或者十年里,把这个展馆不断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来这里进行生态交流和学习。阅读全文>>>

不管是什么原因,饲养了宠物的人,总是在不经意间“爱心泛滥”,比如——本小编。小编养了条柯基犬,从此以后“撸狗”成了工作以外最爱干的事情。而走在路上,小编也看不得那些流浪的小猫小狗畏缩在路边,总想着给它们带一些吃的,让它们少挨一天饿。

11月2日,北京平谷区马坊镇的一个废弃养鸡场里,十几只猫在玻璃房里踱步或睡午觉。玻璃房后的厂房隔间里,养着240只狗狗。看到李林到来,狗狗们特别激动,摇着尾巴叫着,前爪搭在栅栏上,鼻子伸到洞口。

这是李林7年的时间里救助回来的流浪动物。这个养鸡场是北京Rain救助小院所在地,更是它们的家。

今年45岁的李林,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收养了一只流浪猫,从此一发不可收。救助流浪动物之外,还到救助站当志愿者,直至自己设立救助小院。不管是创业失败,抑或是缺乏救助经费,李林都没有放弃,“那么多的生命,说服不了自己。”

李林熟练地叫出每只狗的名字,她知道每条狗的来历、年龄。哪只狗做过大手术,哪只狗的身体有钢板,哪只狗的性格活泼亲人,李林都一清二楚。

李林不时弯下腰和狗狗们打招呼,亲昵地和它们说话,用手指点点它们的鼻子,或者把胳膊伸进洞里,摸着它们的脑袋和下巴,就像对待一个个小孩。

2022年8月至10月,因为缺少两名工人,李林只能顶替上来照顾猫狗。她每天5点半至6点起床,开始给隔间打扫卫生、添水,然后再遛放150只狗。九十点钟开始喂食,一直到11点半。中午休息后,下午2点继续开始遛放狗。

一天工作下来,李林的微信运动步数都在三四万步。李林之前跑过全程马拉松,自认为体力不错,然而一天下来,“已经累到睡觉好像昏过去一样。”她的脚趾被磨破,胯骨也脱臼了。

为了让这些流浪猫狗更好地生活,李林也在努力。组织领养活动,向外界宣传救助小院,招募更多志愿者,募集更多经费。

李林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用领养代替购买,救助小院的猫狗都能有好的归宿,“都能有一个家”,而救助小院只是一个暂时的中转站。“最好的场景是,每只猫狗都有好主人,没有遗弃和虐待。”阅读全文>>>

接到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的电话时,卡罗琳·贝尔托西(Carolyn Bertozzi)正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睡觉。“看到这是来自瑞典的电话,我就知道它应该不是骚扰电话。”贝尔托西对新京报记者说道。

距离获奖已月余,谈到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这通电话时,她难掩笑意。北京时间10月5日上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丹麦化学家莫滕·梅尔达尔和美国化学家卡罗琳·贝尔托西、卡尔·巴里·沙普利斯,以表彰他们在发展“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的贡献。

现年56岁的贝尔托西是诺贝尔化学奖史上第八位女性得主,她的主要贡献是开发了生物正交反应,而这一反应对于改进癌症药物靶向性非常关键。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称,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反应将化学带入了功能主义时代,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益处。

北京时间11月10日上午,贝尔托西在斯坦福大学办公室内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连线专访。

贝尔托西说,我的家人对于科学事业非常支持。我是在大学期间读医学预科的时候发现了化学的魅力。我真的非常喜欢这门课,觉得它非常有趣,又有实际用处。整体来说,化学可以说是我的激情所在。

我一直很喜欢摇滚等类型的音乐,在读大学的时候加入了一个摇滚乐队演奏,负责在乐队里弹键盘,玩一些摇滚和流行音乐,加入乐队主要是因为好玩和赚钱,当时我就是这么养活自己的,玩音乐也会让我心情变好。

不过,现在和这些乐队里的朋友都不太联系了。我们的鼓手当时在读医学预科,后来去了医学院,贝斯手在历史专业拿了博士学位。当初乐队的领导人汤姆·莫雷洛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专业音乐人,是非常成功的摇滚吉他手。(莫雷洛曾入选《滚石》杂志的“100位最伟大的吉他手”)。

得知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自己被称为“酷姐”时,贝尔托西称,我想认为我很酷的,可能大多是年轻人对吧?如果(中国)年轻人认为一位化学家很酷,认为一位女性化学家很酷,那很棒。因为在美国,科学家不会被认为酷(cool),年轻人可能对体育明星、好莱坞明星更感兴趣,化学家一般不太受关注。所以,如果我能让化学变酷,那可能比获得诺贝尔奖更有意义。阅读全文>>>

编辑 刘喆 设计 许晓 校对 李立军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新闻8点见丨呼应公众诉求,优化防控20条措施来了!链接:http://www.esxun.cn/news/8272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