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中国人喜欢看书吗(中国看书的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10 09:15:33
导读

从古至今,历史上从不缺爱书的人。爱书,就要“呵护”它。为了做一个精致的图书爱好者,中国人为书籍设计了各式包装。正如现在很多“文艺青年”们热衷于书衣、书具、腰封、胶带等手账文化一样,古人为了看书,做出的花哨事情也不比咱们少。美美的书衣们近三十年来,随着图书流通市场的活跃和国家全力推进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人们的视野逐步从中国古代书籍的内容延伸到了外在的形式——装潢。“装潢”一词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后

从古至今,历史上从不缺爱书的人。

爱书,就要“呵护”它。为了做一个精致的图书爱好者,中国人为书籍设计了各式包装。

正如现在很多“文艺青年”们热衷于书衣、书具、腰封、胶带等手账文化一样,古人为了看书,做出的花哨事情也不比咱们少。

美美的书衣们

近三十年来,随着图书流通市场的活跃和国家全力推进的“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人们的视野逐步从中国古代书籍的内容延伸到了外在的形式——装潢

“装潢”一词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后为历代习用,泛指对纸质书籍与书画的保护保存方法。

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宋拓醴泉铭

就工艺层面而言,完备意义上的装潢除图书装订外,还包括书具如函套、书匣、书箱等的设计与制作。就艺术层面来说,装潢还包括装饰的涵义,即怎样使书变得更为美观。

瞧,这不是有些像咱们的书籍相关“文创”嘛!

装潢是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与图书本身的书法、雕版等一起构成了书籍的艺术性元素。

人靠衣装,书靠"装潢”

书籍的装潢样式可以叫做“护帙”,那么,书籍都有哪些装潢样式呢?能叫出的名字不少,有简策装、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册页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简策装

简策装是将刻写了文字的竹片或木板连接成策的装帧方式,是我国最早的装订形式。其方法是用麻绳、丝绳或皮绳在简的上下端无字处编连,类似竹帘子的编法。编完一篇内容为一件,称为策,也称简策。

蝴蝶装

蝴蝶装是将单面印成的书页,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并将中缝处粘贴在一张用于包背的纸上的装帧方式。采用蝴蝶装的书籍在翻阅时,展出的书犹如蝴蝶的双翅,因此叫做蝴蝶装。

现代蝴蝶装

包背装

其实,蝴蝶装也是包背装,二者的区别在于包背装对折页的文字朝外,背向相对,两页版心的折口在书口处。

蝴蝶装和包背装很像,但还是有区别滴

卷轴装

卷轴装是指将印页按规格裱接后,使两端粘接于圆木或其他棒材轴上,卷成束的装帧方式。卷轴装仍是现代装裱字画的方式。

《妙法莲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存卷四,唐写本。卷轴装,旧装、民国龚心钊重装本。

册页装

册页装是由最早的卷轴装,经由经折装的过渡后,发展而来的一种装帧方式,由一张张对折的硬纸板组成,可以左右或上下翻阅。

《卤簿图》清内府彩绘本。册页装,清内府装池本。

线装

线装书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公元15世纪的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装订方式。

《幸浙盛典图记》清乾隆间内府绘本。线装,内府装池本。

《古香斋鉴赏袖珍施注苏诗》

经折装

经折装又叫梵夹装,是将一副长卷子向左、右反复折叠,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折子,前后各加一张硬纸板或木板,作为书皮的装帧方式,佛教经典多用此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经折装依然是当下书籍装帧的流行款式

旋风装

旋风装与经折装互有异同。相同之点在于,二者都是采用左右反复折叠式。不同之点在于,旋风装是用一张整纸作书面,将其首尾粘贴起来,使首页和末页相连缀,这样,就不会象经折装那样容易散开,也便于循环翻阅。

给书籍“整整容”

自明代古书成为收藏家的追逐对象时起,旧传之本即由实用之物变身为收藏之品,其重装的重心也由“护帙”转为“饰观”,即对图书面貌的美化。

美美的《四欧宝笈》

古书流传不易,存世之珍本多为藏书家视若拱璧,因之往往于重装之际,题以跋尾,钤以藏印,以志眼福因缘,并期世代永宝。

《麓山寺碑》

正因为跋尾、藏印必随书以传,故无论藏家自题,抑或邀请胜流品题,多不会在珍本上率尔操觚,必郑重下笔、经心钤印而后已,所以跋尾之书法、藏印之篆刻,自然而然逐步成为古书装潢中意匠经营的一个方面。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历史上一位爱书的反面教材——乾隆皇帝。

乾隆早早退休当了太上皇,一有空就把收藏的字画拿出来瞧,每瞧一次就盖一次章。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被密密麻麻盖了几十个章,盖到无处可盖时,乾隆依然意犹未尽,于是大笔一挥,写了一个“神”字。

王羲之表示忍无可忍

“饰观”中尤为踵事增华的修饰,是专门为图书绘制图画。这种做法,或昉自佛经扉画,就清代而论,发端于乾隆内府,复兴于近代吴门,而成为一时图书尤其是碑帖重装的一道风景。

难道这也是乾隆“独特”审美发扬之下的结果?(乾隆:喵喵喵?)

《九成宫醴泉铭》,唐魏征撰,欧阳询书。

《两宋十大家词》

文人的“书包”

书具,涵盖书匣、书箱之属,其制作同样兼顾“护帙”与“饰观”两项原则——

就护书而论,木材选择至关紧要。以美观而言,书匣、书箱之外观造型,无不求其雅致精巧,箱盖、匣身所镌书名,则往往名家手笔,手书上板。至雕刻书画、镶嵌珠玉,多出内府,民间偶或一见,虽堂皇富丽,实为别格。

《黄庭经》宋拓本。册页装,清蔡仲重装本。

《进瓜记》《江流记》明王昆玉撰,清内府四色钞本。线装,内府装池本。

遗憾的是,书具的保护一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事实上,很多书具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是书籍装潢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将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保护和修复。

决定书籍颜值的外衣

书衣即图书的封面,扩充一点说,函套也可归入此属。

蝴蝶装、线装书本以纸制书衣为主,间或用绢;卷轴装覆背用锦,经折装、册页装则多用织锦面板或高级木版;而函套之属,一般用布或锦。若重装旧本,尤其讲究材料的匹配,以旧料为尚。

鹿皮书衣

近几年日本手帐文化中流行的书衣,其实咱们的老祖宗几千年前就将其做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实际上,书衣绝不仅仅只是功能性的,用来保护书籍的用具而已。它也许会成为一种符号,也许成为一本好书的延展,它写着使用者的态度,甚至可能成为永世流传的珍品。

《曹娥碑》宋拓本。册页装,清赵怀玉重装本。

《倚松老人文集》宋饶节撰,宋庆元五年黄汝嘉刻本,存卷二。金镶玉线装,民国袁克文重装本。

《鬳斋考工记解》宋林希逸撰,宋刻本。线装。

《礼记》汉郑玄注,唐陆德明音义,宋绍熙刻本。线装。

古代图书的装潢艺术,一是工艺水准高,不少装潢精美的图书会把工匠名字也题写上去,这是很难得的待遇;二是所用材料好,装潢图书讲究用旧料,比如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就收藏了不少宋纸;三是讲究审美性,出现了不同的装潢风格,高级装潢讲求个性,内行人一看装潢样式就知道出自哪一家之手。

(注:本文根据上海图书馆年度大展“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策展思路创作,该展被称为年度“读书人必看”展览。图片经上海图书馆授权,未经说明,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部融媒体工作室 溯源君OCC(ID:gmrbjzb)

本期编辑:吴亚琦 张永群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中国人喜欢看书吗(中国看书的人)链接:http://www.esxun.cn/news/61590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