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山东油旋的做法(山东油旋饼的做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3-06 09:57:01
导读

视频加载中...视频来源:抖音@美食山东油旋,又叫“油旋回”,是山东济南特色传统名吃,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因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润呈金黄色,故名油旋。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据说道光年间济南城里的凤集楼是较早经营油旋的店家,光绪二十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曾以经营油旋等众多地方小吃而闻名

视频加载中...

视频来源:抖音@美食山东

油旋,又叫“油旋回”,是山东济南特色传统名吃,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因其形似螺旋,表面油润呈金黄色,故名油旋。

清代顾仲编著的《养小录》中这样记载油旋的制作:“……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据说道光年间济南城里的凤集楼是较早经营油旋的店家,光绪二十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曾以经营油旋等众多地方小吃而闻名泉城。

济南人吃油旋多是趁热吃,再配一碗鸡丝馄饨,可谓物美价廉,妙不可言。油旋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更有精细者,在油旋成熟后捅一空洞,磕入一个鸡蛋,再入炉烘烤一会,鸡蛋与油旋成为一体,食之更美。

相传油旋是清朝时期的徐氏三兄弟(今齐河县)去南方闯荡时在南京学来的,油旋在南方的口味是甜的,徐氏兄弟来济南后依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将油旋的口味改成咸香味,一直传承至今。

海报制作:赵琳 山东财经大学

除了大名鼎鼎的油旋,还有一道同样精致的面点也是济南传统风味小吃——清油盘丝饼。提起清油盘丝饼,许多住在济南的年轻人也许会感到陌生。清油盘丝饼又叫盘丝饼、清油饼,老济南人俗称“一窝丝”。盘丝饼是将抻面的功夫融于油烙工序之中做出来的面点,相传是从老北京传过来的。制作盘丝饼要先知道和面的学问,和面时须加多少碱、盐和水应根据季节和空气的干湿程度调配。

将和好的面“醒”一段时间后,把面团搓成长条,抓住长条的两头在案板和空中反复摔打。拉抻到一定程度后将条面切成15公分的小段,再反复拉抻至八九扣时,就形成了数百根细如发丝的“龙须面”,在上面刷一遍油后用刀截成数段,然后将面丝一圈圈盘成饼状放在鏊子里烙制(烙制时还要刷上一层花生油)而成。吃的时候撒上白糖或青红丝,用手捧着盘丝饼轻轻一挤,千条均匀的“金丝”宛如细细的菊花瓣轻轻散开。送入口中,顿觉外焦里嫩、香脆爽口。

中国现代散文家梁实秋对山东的清油盘丝饼印象颇深,有文字为证:“清油饼实际上不是饼。是细面条盘起来成为一堆,轻轻压按始成饼形,然后下锅连煎带烙,成为焦黄的一坨。外面的脆硬,里面的还是软的。山东馆子最善此道。我认为最理想的吃法,是每人一个清油饼,然后一碗烩虾仁或烩两鸡丝,分浇在饼上(《梁实秋散文精编》)。”

上世纪30年代,位于济南经三纬四路口的“又一新饭馆”就以经营特色的清油盘丝饼而闻名。1949年,年仅16岁的纪善祥来到“又一新饭馆”,当了一名烧火工,后来跟着店里从当时的北平请来的“面点大王”王庆国师傅学习制作盘丝饼。50年代,“又一新饭馆”以制作风味面点闻名泉城,除盘丝饼外,铺子里经营的水晶饼、荷叶饼和馅饼也很受济南市民的欢迎。因为“又一新饭馆”的炒菜北京口味较重,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和京剧表演艺术家尚小云、奚啸伯等名角当年在济南北洋大戏院唱完戏后经常光顾“又一新”,品尝盘丝饼。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晨 李欣苁 整理报道)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山东油旋的做法(山东油旋饼的做法)链接:http://www.esxun.cn/news/61036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