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 » 正文

村官段必清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26 12:37:33
导读

2009年9月,段必清考取了云南省瑞丽市的大学生村官。他没有想到的是,从此刻开始便与一个叫户瓦的边境线上的景颇族村落结下不解之缘。斑色花细小、低调,一点也不显眼。它的颜色为鹅黄色,形状呈喇叭状,绽放在深山老林中。但是,它的花期长,香味浓。花开时节,山山岭岭芬芳弥漫,数月不断,令人陶醉,浸入心脾。景颇族把

2009年9月,段必清考取了云南省瑞丽市的大学生村官。他没有想到的是,从此刻开始便与一个叫户瓦的边境线上的景颇族村落结下不解之缘。 斑色花细小、低调,一点也不显眼。它的颜色为鹅黄色,形状呈喇叭状,绽放在深山老林中。

但是,它的花期长,香味浓。花开时节,山山岭岭芬芳弥漫,数月不断,令人陶醉,浸入心脾。景颇族把斑色花当作吉祥、美丽、富贵和幸福的象征。我们故事中的主人翁段必清就是一枝盛开在景颇山上美丽迷人的斑色花。下面让我们寻着他的足迹,去领略一番这枝娇艳无比的斑色花芳香四溢的绚丽风采。

“村官”生活 家住瑞丽城区的段必清,2009年毕业于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没有和其他同学一样留在昆明找工作,而是直接回了老家瑞丽。段必清说:“中学时我很叛逆,很多时候都与家人对着干,让家人很操心。上了大学之后,一个人在外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懂事了。”毕业后,他回到瑞丽也就是为了好照顾家人,同时也想为家乡做点事情。在和家人商量之后,段必清决定报考村官,到最基层的农村去锻炼自己。 全市同一批有23个村官,只有段必清被分在了这么偏远的地方。

户瓦村位于瑞丽市勐秀乡的西北边,与缅甸仅一河之隔。段必清的父亲在瑞丽生活了四五十年,也从未听说过户瓦村这个名字。 在村官分配现场,一个身穿迷彩服、皮肤黝黑的景颇族老干部将段必清“领走了”。段必清坐在摩托车后座上,颠簸了一路,心里也“咯噔”了一路,直到天黑才到了村子。 在成为村官的头三个月,段必清彻底“晕”了。除了刷厕所、拖地板、擦桌子,每天无所事事。最无聊的时候,村委会的5间屋子他轮流睡了一遍。 户瓦村委会几乎是清一色的景颇族干部,平时他们开会交流,说的都是段必清听不懂的景颇话。在村干部眼里,这个细皮嫩肉的大学生村官,只不过是组织上安排他来户瓦村渡金的过客而已。村干部和村民们当时,还真没拿他当回事。

户瓦村是一个景颇族聚居的边境贫困山村,村委会对面就是缅甸,仅有一条小河作为分界线,当时全村1404人中景颇族就有87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469人。村民以种植甘蔗、玉米等农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贫困人口年纯收入仅2000多元,村内经济滞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村民生产生活十分艰辛。屁股还没有坐热的段必清这时只有一个念想:赶快考上公务员,赶紧离开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然而,在后面的实地走访中,段必清却被眼前看到的一切惊懵了。段必清受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的影响,用3个月时间深入村寨调查研究,走遍了户瓦村的每一个角落,走访了户瓦村的每一个农户。通过走访,他发现造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村民生活贫困的原因除了区位、交通等客观因素以外,更主要的原因是贫困村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经济基础差,思想守旧,生产技能落后,接受外界新事物的能力较慢,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足等因素。 当年留在段必清脑海里的一幕幕贫困景象叫他一辈子也遗忘不掉。

当时段必清去走访一家农户,对方家里就有两间茅草屋,里面的一间是卧室,全家睡在一个竹篱搭的床上。外面的一间是伙房,房间地板是裸露的*地,烧的是枯枝干叶,用的是*碗铁锅。当时这样的贫困现象,在户瓦村随处可见,让段必清感到无比震撼。渐渐地,段必清在内心里便萌生了为当地老百姓做点什么来帮助到他们的念想。于是,他立即把报考公务员脱离苦海的想法抛在了脑后。此刻,他决定留下来,用他的聪明才智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出来。 留下来做什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段必清着实为老百姓脱贫致富找出路的问题伤透了脑筋。一次段必清在央视农业频道看到一个村子发展生态放养*鸡。该村和户瓦村相似,都属于山区村,村民们结合山地放养*鸡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段必清看完节目后,一直在想,户瓦村何不尝试生态放养*鸡呢?随后,段必清又做了大量调研,得到的结论是户瓦村真的很适合放养*鸡,于是他便开始动员村民。但是,村民一直以来都习惯了种植业,而且养鸡的投入至少要数万元,这对于山区群众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大家都对该项目不“感冒”。思来想去,段必清决定自己先“试水”,只有等自己成功了,别人才会有信心跟着一起干。 在确定了*鸡养殖这条致富的路子以后,段必清说干就干。

2010年底,段必清经过四处大奔走,终于筹集到了40万元资金。随后他又向村民租赁了15亩荒山动工建起了养殖场。接着,这个在家里很少干活的城里娃,拿起锄头干起了活儿,和工人们一起平填租来的山地,一锄头一铲子地开辟出进入养鸡场的道路。为了节约成本,他和工人从附近的山上砍来竹子自己动手搭建鸡舍,等到养鸡场的基础设施弄好了,段必清的手上也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而为了学到养鸡的技术,段必清和搭档更是走遍瑞丽、陇川和芒市的大小养鸡场,同时从书店里买来很多书,又在网上搜集资料,边学习边养殖。就这样,第一批养殖的1500只鸡顺利出栏上市了。在市场上,热心的村民们主动热情地向顾客推销:“这是我们村官养的环保鸡!”。段必清听后,顿时眼前一亮,第二天就去瑞丽市工商局注册了“村官鸡”的商标。从此,凭借绿色、生态、环保的标签,“村官鸡”立刻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供不应求。 就在养鸡场慢慢步入正轨的时候,2012年11月,段必清的合伙人提出撤资“不和他玩了”。

这对于段必清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段必清也理解朋友的苦衷,按照当初的口头约定,他顶着资金链断裂的压力硬是在约定的期限内把资金退还给了朋友。真正让他痛心的是不仅少了资金支持,而且还少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帮手,段必清的日子更加难过起来。然而对于段必清来说,最大的压力不是缺资金和缺人手,而是流言蜚语。很多人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这个城里来养鸡的年轻人,觉得他只是图新鲜、图一时好玩。合作伙伴的撤离,更让人们觉得段必清的养鸡场已时日不长。

段必清说:“那段时间,我每天1、2点睡,5、6点就起床打理养鸡场的事情。”谁料想,“屋漏偏逢连天雨,船破又遇打头风。”段必清的压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段时间,许多养殖户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大量鸡苗成批死亡,农户损失严重,几乎是血本无归。这样不仅大大打击了群众的养鸡积极性,使很多农户对养殖*鸡这一行业的未来忧心忡忡,而且欠养殖场的鸡苗费都难以筹措。许多养殖户生活一下子跌入了低谷,觉得养鸡风险太大,本身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所以有些农户则开始另劈溪径,养殖起小耳朵猪来了。为了稳定群众养殖*鸡的信心,段必清毅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赊鸡苗给村民,保证出售的鸡苗成活率不低于95%,从厂家直接进禽药以减少村民的开支。在技术指导方面他毫不吝啬,三天两头去养殖户家里进行指导。

农户的鸡养出来了,找不到销路,段必清果断决定,凡是继续养殖*鸡的,一律以保底价回收,即按照每斤12元的价格回收散户的鸡。当时市场上一只*鸡的价格是10元一斤,一只鸡将近亏损了7元,由他全权赔付。为了这一承诺,他每个月要将近垫付几万元,真正让农户达到了零风险。他的这一做法,让农户看到了他发展养殖*鸡的决心和信心,许多农户相信他,坚持跟他走养殖*鸡这条路。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宁可亏了自己,也不能让村民们丧失对*鸡养殖的信心。” 就这样,在经历了合作伙伴撤资、流言满天飞,以及禽流感导致的市场惨淡和散户鸡苗大批死亡等各种磨难之后,段必清硬是把养鸡场盘活了。 段必清养鸡成功后,如何带动村民发展*鸡养殖成了他的当务之急。经过自身实践与努力,在技术、销路渐已成熟的情况下,他逐步向村民们推广*鸡养殖技术,并总结适合户瓦村的合作发展模式。 为了把养鸡事业做大做强,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和段必清的努力下,广大农户积极响应,于2014年初成立了《瑞丽市户瓦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共110户村民,他们制定了章程,规范了管理,创新了经营模式。

并积极探索“合作社+公司+科技+农户”的养鸡生产模式,坚持以科技推广为重点,以中介服务为手段,以诚信经营树立口碑,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促进山区养鸡业的快速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年出栏*鸡在9万羽左右,年生产鸡蛋70万枚,年产值800多万元,户均增收9000余元。 走过的8年,段必清见证着户瓦村发展变化的一点一滴。现在,原本文化水平较低、生活困难的山区群众不仅成了*鸡养殖户还是科学养殖生态*鸡的示范户,对周边村寨发展*鸡生态养殖还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对固边守*和保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也发挥着积极地作用。 户瓦村委会干海村民小组的腊对在段必清的指导下开展*鸡养殖,一年内卖出了第一批300只*鸡,卖了9000多元。

对此,腊对逢人便说:“这比起过去种地,钱来得太快了,而且也没那么辛苦,现在自己还有200只鸡准备出栏,下一步还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呢。”当谈到段必清时,腊对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连连称赞道:“这个村官对呢!对呢!”。 从缅甸嫁到户育乡班岭村的思空宝南(音),身有残疾,与丈夫二人是村里多年的低保户,每个月仅有200多元的固定收入。这几年跟着段必清养鸡后,日子越过越好了,还想着以后还可以多养点,盖幢新房子。 如今,户瓦村委会56%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参与了*鸡养殖。全村有178户,640余人加入了段必清成立的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销售额达到了800余万元,户均增收9000余元。开展培训80余场次5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000余人。这几年,段必清还将*鸡养殖发展到了景颇族较为集聚的隔壁乡、隔壁县,在那里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鸡养殖,共同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 2015年,段必清村官任期满后,组织上有政策安排他回城工作,但他还是选择了继续留在户瓦山。段必清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在农村工作了8年,其他村官来来去去,只有我坚持做了这么多年。在农村扎根后感受到了农民的淳朴,也看到他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能让他们随时兜里都能掏出钱来,这就是我认为的成功和喜悦。

” 对于即将结束的2017年,段必清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年内要将养殖户发展到300户,将产业脱贫拓展到更多的村寨,年销售额争取提高到2000万元,户均单项纯收入达12000元以上。让幸福的斑色花开遍户瓦村的家家户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段必清工作出色的事迹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中国国际频道、新华网、人民网、云南日报、德宏电视台等对他的事迹都进行了广泛的报道。

段必清也先后获得了德宏州第五届道德模范、2016年云南省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奖、2016年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等荣誉,并在由国务院扶贫办主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承办、《大学生村官报》、共青团中央《大学生村官之家网》、国家行政学院《大学生村官培训网》、《中国扶贫》杂志社协办的“贫困县大学生村官脱贫攻坚论坛”中作了事迹发言。 一花到来百花开,万紫千红春满园。段必清是景颇村民的“福星”,这朵美丽迷人的斑色花在景颇山上一绽放,立刻使景颇族聚居的户瓦村发生了裂变。8年前还是贫穷落后的村寨,如今因养殖*鸡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幸福写在了每个景颇族村民的脸上,满山遍岭的斑色花绽放在景颇山区的村村寨寨。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村官段必清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803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