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 » 正文

这十种海水养殖细菌性病害千万不能忽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26 11:32:12
导读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技术的迅速发展,海水养殖受到地区、时间的限制度越来越低,以广东、广西、海南为代表的南方海洋大省刮起一阵海水养殖的热潮,养殖的海水鱼类有牙鲆 、石斑鱼 、红鱼 、鲳鱼、鲷类、东方鲀等,其养殖模式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三种。由于人工养殖的养殖密度大、饲料及鲜活饵料投喂水平高,致使

  随着我国海水养殖技术的迅速发展,海水养殖受到地区、时间的限制度越来越低,以广东、广西、海南为代表的南方海洋大省刮起一阵海水养殖的热潮,养殖的海水鱼类有牙鲆 、石斑鱼 、红鱼 、鲳鱼、鲷类、东方鲀等,其养殖模式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三种。

  由于人工养殖的养殖密度大、饲料及鲜活饵料投喂水平高,致使养殖环境日益恶化,导致养殖鱼类经常爆发细菌性病害,导致养殖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小编结合自身养殖生产经验,将海水养殖生产上常见的细菌性病害特征给大家一一介绍。

  一、虹彩病毒病

  病原:虹彩病毒 (Iridovirus)。

  流行:发病水温为 20 ~ 25度,易感染鱼类是卵型鲳鲹 、牙鲆 、美国红鱼、真鲷等 。

  症状:病鱼体色变黑 , 无力地游在水面 ,个别眼球突出 、出血 ,体表和鳍出血,鳃褪色 ,有的鳃上发现黑褐色或黑色颗粒 ;解剖观察内脏诸器官褪色, 脾脏肿大;脾脏组织切片可看到许多异常肥大的细胞。

  二、淋巴囊肿病

  病原:淋巴囊肿病毒 (Lymphocysticvirus)。

  流行:多发生在高水温期 ,主要感染鲈形目 、鲽形目。鳃、损伤的皮肤 、鳍是病毒入侵的地方。

  症状:病鱼的头 、皮肤、鳍 、尾部及鳃上出现小水泡状肿胀物 ,使皮肤呈砂纸状;肿胀物大部分分布在血管附近 ,成熟的肿胀物可轻微出血;肝脏颜色发白。军曹鱼体上的淋巴囊肿细胞呈集聚性出现, 随着病情的发展 ,可形成一个大的囊肿物 。

  三、病毒性出血败血症

  病原:艾特韦病毒(Egtvedvirus)。

  流行:发病季节为 6~ 11月, 流行季节为 9~11月;当年鱼和 2龄鱼均可感染 。易感染鱼类是花鲈、大菱鲆等 。

  症状:病鱼体表两侧 、上下额、吻部、胸鳍 、背鳍基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充血,严重时患病鱼部分鳞片脱落 ,有的溃疡;解剖可见肝脏失血 ,肠管充血 。

  四、细菌性肠炎病

  病 原:肠 型 嗜 水 气 单 胞 菌 (Aeromonashydrophila)。

  流行:流行季节为 5~ 10 月。多种海水鱼类可感染致病。

  症状:病鱼不摄食 , 肛门红肿或外突 ;解剖可见腹部有浓状液体流出 ,肠道充血 ,尤其以后肠充血发红最为明显,肠壁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而有很多淡黄色液体。

  五、烂鳃病

  病 原:柱状屈桡杆菌 (Fiexibactercoiumnaris)。

  流行:水温 20度以上开始流行 , 26 ~ 32度时最甚 。各种规格鱼类均可发病 ,常与赤皮病和肠炎病并发 ,危害多种养殖的海水鱼类。

  症状:病鱼鳃片上常见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黏液增生 ,并常黏附淤泥 ;鳃丝肿胀,颜色变为深红色 ,末端腐烂缺损 ,软骨外露, 严重时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损伤, 鳃盖有一小孔, 俗称 “开天窗”。

  六、弧菌病

  病原:鳗弧菌 (Vibrioanguillarum)、副溶血弧菌 (又称嗜盐菌 , Vibrioparahaemolyticus)、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溶藻胶弧菌 (Vibrioalginolyticus)等 。

  流行:大多数海水鱼类较常发生 。感染途径主要为经皮感染,其次为经口感染 ;真鲷的发病季节为 6~ 9月的 25度左右的高水温期和 11月~次年 3月的 15度左右的低水温期。

  症状:共同病症是体表溃疡;初期体表呈斑块状褪色,食欲不振, 浮游于水面,有时旋转游动,鳍基部 、躯干部发红或出现斑点状出血,胃囊膨大等症状 ;解剖可看到内部各器官和肌肉组织有弥散性或点状的出血,肠道有炎症 。

  七、类结节病

  病 原:杀 鱼 巴 斯 德 氏 菌 (Pasteurellapiscicida)。

  流行:广泛发生于鰤鱼 、真鲷、黑鲷、鲈鱼 、石斑鱼 、香鱼等品种 , 南方网箱养殖主要危害大黄鱼、红鳍笛鲷等。水温超过 20度且降雨较多的梅雨期及盐度下降时较易发病 。

  症状:食欲减退 ,离群静止于水底, 体色变黑 ;解剖观察脾脏 、肾脏上有许多小白点, 在心脏 、肝脏、肠系膜 、鳔 、鳃等处可见少量小白点 ,类似于结节状物 ,严重时肾脏肿胀, 呈贫血状 ,脾脏肿胀呈暗红色。

  八、链球菌病

  病原:链球菌(Streptococcussp.)。

  流行:多发生在夏季至秋季的高水温期 ,各种不同规格鱼都会发生此病。危害品种主要有鲷 、鰤鱼 、虹鳟 、香鱼等 。

  症状:病鱼游动缓慢 ,浮于水面,头向上 ,尾向下, 呈悬垂状。病鱼体色发黑 ,眼球充血 、肿大、突出, 鳃盖内侧出血 , 体表有一处或多处隆起, 尤以尾部多见, 隆起部位出血或溃疡 ;肛门红肿;肝脏肿大 ,出血或褪色;胃肠积水 ,肠壁发炎 。

  九、诺卡氏菌病

  病 原:卡 姆 帕 奇 诺 卡 氏 菌 (Nocardiakampachi)。

  流行:多发生在每年的 9月~次年 2月, 大多发生在 1年鱼和 2年鱼身上。危害品种主要有牙鲆、鰤鱼、真鲷等。症状:病症有两种类型 ,一是躯干结节型 ,躯干形成脓肿和结节;二是鳃结节型, 鳃上形成结节。脾脏 、肾脏上形成米粒状结节 ,结节多时可发展到心脏 、鳔和鳃上 。

  十、爱德华氏菌病

  病 原:迟钝爱德华氏菌 (Edwardsiellatarda)。

  流行:流行于高水温期, 主要危害牙鲆、鲷、卵型鲳鲹、鰤鱼、鲻鱼等。

  症状:不同养殖品种的症状不同 。卵型鲳鲹体侧肌肉组织溃疡, 溃疡处周边出血, 腹部膨胀 ,腹腔内充满气体;大黄鱼 、鰤 、鲷等脾、肾脏上有小白点结节 ;鳗鲡至今只发现该病会引起病鱼的肾脏、肝脏形成很多脓样病灶。

  这十种海水养殖病害大家清楚了吗?如果您发现鱼出现了这些情况,千万要引起重视了!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这十种海水养殖细菌性病害千万不能忽视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796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