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 » 正文

浅析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的试验及科学应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25 09:56:13
导读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就是下面 网小编主要谈到的内容。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叶龄模式理论”、“肥效反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制定了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每个叶龄期的生长发育标准,并根据田间诊断结果,进行相应肥、水、植保等措施调控的技术体系,使传统的种、管、收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就是下面 网小编主要谈到的内容。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叶龄模式理论”、“肥效反应”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水稻栽培新技术,制定了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每个叶龄期的生长发育标准,并根据田间诊断结果,进行相应肥、水、植保等措施调控的技术体系,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

一、叶龄

水稻不同品种的主茎叶数比较稳定,每片叶称为一个叶龄。一个品种的水稻,每一叶片长度都是基本固定的。一般11片叶元粒品种水稻:

第1叶长2公分左右。

第2叶长5公分左右。

第3叶长8公分左右。

第4叶长11公分左右。

第5叶长16公分左右。

第6叶长21公分左右。

第7叶长26公分左右。

第8叶长31公分左右。

第9叶长36公分左右。

第10叶长31公分左右。

第11叶长25公分左右。

寒地水稻第2叶片是中苗的功能叶。秧田管理的重点是控制第一叶鞘的高度不超过3公分,以保证第二叶片(中苗的功能叶)的长度在标准范围内,不超过5公分。超过就不是壮苗。这就是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严格以叶龄掌握农时,以叶龄长势长相及生育进程,调控肥水管理,按高产的轨道进行计划栽培。只有把它运用到你的水稻种植上,你的水稻才能优质高产在高产。

二、按叶龄进行本田管理

1.分蘖期管理:

11叶品种机插中苗4片叶也叫返青叶片,最晚初叶期为6月5号,叶长11厘米。

5叶最晚出叶期为6月10号,叶长16 厘米左右,叶片色应浓与叶鞘。

6叶最晚出叶期为6月15号,叶长21厘米左右,叶色浓绿明显较叶鞘深。

分蘖期水层管理:花达水移栽,灌护苗水至最上展开叶叶枕,返青后浅水(3cm)增温促蘖。

底肥中营养元素氮磷钾对分蘖的影响非常大。

分蘖期稻苗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是:氮2.5%、磷0.25%、氧化钾0.5%。叶片含氮量为3.5%时分蘖旺盛,钾含量在1.5%时分蘖顺利。水稻分蘖期对磷的需求非常大,约占施肥(底肥)总量的50%。所以要想水稻分蘖好,底肥是关键。

2.生育转换期的管理:

水稻完成有效分蘖后,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进入幼穗分化期。生育转换期是以幼穗分化为中心前后一个叶龄期,即以倒4叶为中心,前后一个叶龄期,约在出穗前的20-40天,11叶品种为7、8、9叶期。生育转换期是水稻生育中的一大转折,是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由氮代谢为主转向碳代谢为主、由茎叶生长为主转向穗粒生长为主,适期进入生育转换期,是确保安全抽穗的前提,在寒地水稻稳产高产中有其重要意义。生育转换期田间管理,通过调整氮素,壮根壮株,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控制无效分蘖,调整长势长相,为后期壮杆大穗、提高粒重奠定基础。

3.水层管理:

当水稻达到有效分蘖的标准时,选晴好天气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晾至大面积无水、脚窝有水,地表出现微裂。可复水后再进行第二次晾田。通过晒田向*壤中输送氧气,排出有害物质,使根系下扎,壮根壮杆,为水稻穗发育打好基础。

7叶最晚出叶期为6月20号,叶长26cm左右,叶色比6叶期略淡,叶态以弯叶为主,茎数达计划茎数的80%。

8叶最晚出叶期6月25号,叶长31cm左右,叶色平稳,叶态以弯、挺叶为主,11叶品种一般在7.5叶龄时达到计划茎数,并开始幼穗分化。

9叶最晚出叶期7月2号,叶长36厘米左右。

进入生育转换期要调节氮素吸收,以促进生长中心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方面转移,并要增强体质,提高碳氮比,控制无效分蘖,改善株型高产防倒。改善株型就是不要水稻营养生长过旺。想做到这些。主要是分蘖肥不使用尿素。

有些药品,改善株型高产防倒。

4.结实期的管理

(1)结实期的生育过程:

从出穗到成熟是水稻结实期,也是稻谷产量生产期,其中抽穗前15天和出穗后25天又是产量决定期。历经开花、受精、灌浆(乳熟、腊熟、黄熟),最终完成水稻的一生。

(2)结实期生育进程:

开花受精后7-9天子房纵向伸长,12-15天长足宽度,20-25天厚度定型。从抽穗到最终成熟,需要40-50天,需活动积温900度左右。

(3)结实期生育与环境:

始穗到抽穗经7天,如遇低温天气,抽穗速度变慢,齐穗期拖后。开花期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此时如遇低温、连续阴雨,将增加空粒率。灌浆结实过程,以日平均温度20度以上为好。温度低灌浆速度变慢,日平均气温降至15度以下,植株物质生产能力停止,日平均气温降至13度以下,光合产物停止运转,灌浆随之停止,这是水稻成熟的晚期。

(4)结实期的叶片:

结实期的叶长与叶态都已定型,正常叶色为绿而不浓。抽穗期主茎绿叶数不少于4片,功能叶为剑叶。

(5)结实期的灌溉:

目的是养根保叶,防止叶片衰老,保持活叶成熟。若长期淹水,过早停灌,或严重脱肥,叶片衰老速度加快,将导致物质生产不足,秕粒增多,千粒重降低,减产降质。进入乳熟期要间歇灌溉,即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脚窝无水再进行补水,如此反复;腊熟期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脚窝无水再进行补水,黄熟初期排干。

5.长穗期管理:

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阶段时间为长穗期。长穗期生长点由分化叶子到分化穗子,节间开始伸长,叶鞘由扁到圆,根系向地表和地下扩展,从*壤里吸收的养分占一生的50-60%,根深叶茂制造的干物质也多,这些物质除用作新器官生长外,一部分贮藏在叶鞘和节间,抽穗开花后再运往籽粒。所以长穗期不但是决定粒数的时期,也是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时期。

6.水层管理:

1、幼穗分化至剑叶露尖前:以间歇灌溉为主,向*壤供给氧气,使根系向下深扎,吸收*壤深层养分避免根腐,脱肥及早衰。

2、剑叶部分露出:灌10厘米左右水层,做防御障碍型冷害准备。

3、剑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间距正负5厘米间(减数分裂期):

约抽穗前8-14天范围内,是水稻一生中对低温最敏感时期。如出现17度以下低温,水层加深至17厘米以上,防止障碍性冷害的发生。以后继续进行间歇灌溉。

10叶最晚出叶期7月9号,11叶品种叶长30厘米左右,叶鞘色应深与叶片,叶态以挺叶为主,茎数达到最高值,无效分蘖开始死亡,此期进入拔节期,基部节间开始拔长,株高迅速增长。11叶品种10叶前半叶为施穗肥的好时期。

11叶品种7月15-16号叶龄达11叶,7月25号达到出穗期。

剑叶露尖为封行适期。站在池埂上顺行观察4-5米远处看不见水即为封行。

长穗期从*壤里吸收的养分占一生的50-60%。这是体现底肥好坏的时期。肥料有没有后劲,能不能与水稻同步营养。脱不脱肥。长穗期不但是决定粒数的时期,也是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时期。所以使用好的底肥,水稻才能优质高产。

关于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的田间试验及应用,大家都了解了吗?想种植寒地水稻的农友们可以参考此文章进行学习!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浅析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的试验及科学应用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784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