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预防动物疾病的措施有哪些(预防常见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14 13:02:59
导读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如何更好地预防食物中毒这份“食品安全知识”请查收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四)动物性食物中毒禁食河豚鱼中毒原因误食河豚鱼或河豚鱼加工处理不当。河豚鱼含有剧毒物质其中以卵巢最毒,肝脏次之,毎年春季(河豚鱼生殖产卵期)是中毒高发季节。中毒症状:发病迅速且症状剧烈,一

食物中毒是指

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

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

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

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

如何更好地预防食物中毒

这份“食品安全知识”

请查收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四)动物性食物中毒

禁食河豚鱼

中毒原因

误食河豚鱼或河豚鱼加工处理不当。河豚鱼含有剧毒物质其中以卵巢最毒,肝脏次之,毎年春季(河豚鱼生殖产卵期)是中毒高发季节。

中毒症状:发病迅速且症状剧烈,一般在食用后数分钟至3小时内发病,先感手指、口唇等麻木或有刺痛感、胃肠道症状,继而四肢乏力,甚至全身麻痹成瘫痪状,病死率一般为20%,严重时甚至达到40%-60%。

预防方法:禁止采购、加工制作所有品种的野生河鲀和未经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的河鲀。

预防鱼类组胺中毒

中毒原因

食用了不新鲜的高组胺鱼类(如鲐鱼、秋刀鱼、金枪鱼等青皮红肉鱼)所引起的过敏性食物中毒。

中毒症状: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食后一般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不适,主要症状为面部、胸部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并伴有头疼、头晕、心跳呼吸加快等,皮肤可出现斑疹或荨麻疹。

预防方法:对易产生组胺的鱼类应注意

1、主要是防止鱼类腐败变质。一定要采购新鲜的鱼,井避免解冻时间长等原因造成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而造成组胺增多。

2、烹调前可在冷水或盐水中浸泡;应选用加热充分的烹调方法,不宜油煎或油炸;烹调时加入少许食醋,可降低组胺毒性。

3、体弱、过敏体质及患有心脏病等人群应慎用。

预防有毒贝类中毒

中毒原因

食用含毒素的贝类(织纹螺、紫贻贝等)后引起中毒,常发生在“赤潮”期(一般5月至9月)。

中毒症状:中毒症状各不相同,一般为数分钟至数小时起。唇、舌、指尖逐渐至腿、臀、颈部等出现麻木;或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记忆丧失,还可有出血斑;或初期面部或四肢的暴露皮肤出现红肿等;重者发生急性肝萎缩或呼吸困难,严重者常在2-3小时内呼吸麻痹而死亡,死亡率约5-18%。

预防方法:注意有关部门发布的赤潮信息,不食用赤潮水域内的贝类。

预防雪卡毒素中毒

中毒原因

摄食了含有雪卡毒素的海鱼(珊瑚鱼为主)而引起。常见为多种石斑鱼、梭鱼、黑鲈和真鲷等原本无毒的鱼类摄入海洋内有毒物质,造成雪卡毒素在深海鱼体内尤以内脏中蓄积,鱼越大,含毒素可能越多。每年赤潮期和2-3月生殖期是危险期。

中毒症状:一般食后2-10小时内出现症状,轻者可出现口腔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知觉麻痹;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甚至瘫痪,部分病人有特异性温度感觉倒错特征,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预防方法:食用珊瑚鱼等深海鱼类应尽量避免在赤潮期和2-3月份进食、避免进食1.5公斤以上、避免进食鱼头及内脏;购买后最好放养15天左右,待毒素排出体外后再食用。

来源:苏州市场监管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预防动物疾病的措施有哪些(预防常见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措施)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7537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