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关于中国传统绘画认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2-03 15:04:59
导读

中国画按内容分,主要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战国时,中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人物画,唐朝时达到了顶峰。著名的人物画家有顾恺之、吴道子等。山水画是表现山川美景的画种。它产生于秦代,隋唐时成为独立的画种,宋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著名的山水画家有李思训、王维、唐寅等。花鸟画画的是自然界中的花卉、鸟兽、鱼虫。南北朝时出现了花鸟画,宋代走向成熟。著名的花鸟画家有擅长画花鸟的朱耷、擅长画竹子的

中国画按内容分,主要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战国时,中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人物画,唐朝时达到了顶峰。著名的人物画家有顾恺之、吴道子等。

  山水画是表现山川美景的画种。它产生于秦代,隋唐时成为独立的画种,宋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著名的山水画家有李思训、王维、唐寅等。

  花鸟画画的是自然界中的花卉、鸟兽、鱼虫。南北朝时出现了花鸟画,宋代走向成熟。著名的花鸟画家有擅长画花鸟的朱耷、擅长画竹子的郑燮、擅长画鱼虾的齐白石等。

  中国画按画法分,主要有工笔画和写意画。工笔画的特点是按照事物原来的样子,一笔一笔画得非常细致,尤其注重细节的描绘;写意画是一种概括、夸张的画法,要求用简单的笔墨画出事物的神韵,虽然笔墨简单,但意趣生动,表现力特别强。

  一幅国画作品,除了图画以外,还有诗文和印章。因此,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它的艺术成就和民族风格早已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中国画不仅能美化人们的生活,而且能给人们带来高雅的情趣和艺术享受。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之骄傲,以我国所特有的绢、宣纸、毛笔和墨,绘景抒情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在村料与表现内容上也具有新的发展。

  中国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绘画作品的意境之美和笔墨之美。追求意境,这和中国诗词的发展息息相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这句诗中让人看到一幅壮丽的画。同样一幅画也是一首诗,是作者内心的渲泄。祝允明说过“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得意,得真意而点出之则万物之理,挽于尺素间矣,不其难哉。”创意难,意在何处?意在反映万事万物里所包含的某种道理,所以中国绘画特别强调画家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能动精神,倘若画家在其作品中真的把握住客观对象的本质,则绘画的境界即显出很高的审美特征。

  《易•系辞》中的说的“立象以尽意”所以对中国画的学习应是“取法乎上,而气韵不可学”在意境方面人人都可以向更高的格调攀登,当然这需要提高作画者各方面的修养。

  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不同在于我们用线条来表现,它的每一点每一笔都有表现力。一代宗师潘天涛所绘的画中,可看到许多线条组合的画面,几乎每一点每一线都可成为一张精彩的画,使人百看不厌。虚实问题对于中国也比西洋画重要。中国画的“虚”为留白,西洋画则仍为色彩。从一定程度上讲,留白比填色更难。这一切的种种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

  中国画不可能自己成就自己,需要学术思想的帮助。学术思想对书画的艺术本质和风格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儒家思想使书画贴近民众,使国画一直存在着理性精神,国画严格按照礼学观念去构建,把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给予理性秩序的概括,强调主观的由情而发的“心境”;老庄思想使书画表现出一些尽显才智、尽显虚无飘渺的唯美倾向.老庄的审美方式是独特的,强调对自然和自身的体验,强调抒情性,在笔墨的处理上有着极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

虽然儒道两家分别从理性、感性,一正一反,一 出一入的不同侧面入手,但为何能在书法中协调起来,就是因为在笔墨表现“情境”的“意象”性质上是一致的。儒道思想的特有气质、人生理念和思维方式决定了书法的意象境界,超越了感性与理性的对立,使书画成为了一个被直接把握的、直观的、原初经验性的美之现象。虽有图解之嫌,但儒道思想提升了书法的题旨和内在意蕴,使其扩大了“感觉”的范围和空间,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但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确切地讲应该是一个非常浮躁,非常喧嚣的世界.一切一起都使人感觉到了急功近利,见利忘义.中国画的领域也是如此,面对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很少有人可以静静地在那里探索什么笔墨的奥妙,也很难去做.都巴不得今天学一天中国画,明天就可以去卖钱,明天就是大师了.

  中国画是寂寞之道,讲究凝神定气,波澜不惊.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不是依靠浮躁之气而产生发展的,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中国画讲究的儒家道家佛家三位合一的境界又在哪里?

  近代以来,徐悲鸿、林风眠等老一辈中国画家不断吸取西方美术元素中的写实主义、现代主义手法,对中国画进行创新发展,使他们笔下的中国画形成了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新面貌,并逐渐占据了当今中国画的主导地位。为适应新的形势,当今的中国画也必须不断创新。虽然中国画毕竟是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独立绘画品种,它以笔墨来写意,有自己独特的创作与欣赏品格。但是中西方美术之间可以对话交流、互相借鉴,同样也决不能因此丧失中国画自己的特色与地位。

  正如前面说过中国画的许多优秀之处是西画所无法比的。无论怎样都不应失其民族性,否则这艺术便毫无价值。不少人常说改革开放的时代,国画也要开放,也要中西结合,对于这观点我认为流于肤浅。开放是要开放的,结合当然也是必要的。但这个中西结合该如何个结合法呢?长期以来中国绘画的意境、气韵都是西方人所无法理解的,是中国绘画的经典之处。中西方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不同,人的思想情感当然不同,所以这个意境是不适于中西结合而讲的。有些人甚至去极力模仿西方一些大师,勉强的搬到自己画上,凑成所谓的“中西结合”这种结合我认为是不可取的。所以,我觉得目前为止这个结合可从材料上去考虑在

  不变其本质前提下更新。或在原有的勾、皴、擦、点染手法上进一步扩展。中国画从古发展到今在不觉中已形成一种程式化,今天我们应突破这一程式,吸收西方绘画优秀的东西。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面临的更大一个课题便是内容上的问题。传统的中国绘画有雄伟壮丽的山水景色,同时有崇山峻岭,残山幽峪,喜欢在大自然中修身养性。时代的生活方式、节奏在改变,中国画也须扩大题材范围,去表现新的审美情趣。

  中国画——历史留下的丰厚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关于中国传统绘画认知?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5588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