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古代暖床怎么说(古代人暖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31 09:31:18
导读

送走了2022的严寒,2023温暖的日子不远了!不过现在天气还是很冷的,北方地区取暖主要靠暖气,南方地区则主要靠空调和一身正气。在电气时代还未降临的时候,古人又有哪些取暖方式呢?今天就让小探君带大家穿越回那个时代,看看古人怎样取暖吧!火塘01古人取暖小妙招!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和好友围坐在小火炉旁,一边赏窗外的雪,一边喝着温热的酒,古人的浪漫,真是让人神往。画珐琅开光手

送走了2022的严寒,2023温暖的日子不远了!不过现在天气还是很冷的,北方地区取暖主要靠暖气,南方地区则主要靠空调和一身正气。在电气时代还未降临的时候,古人又有哪些取暖方式呢?今天就让小探君带大家穿越回那个时代,看看古人怎样取暖吧!

火塘

01

古人取暖小妙招!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和好友围坐在小火炉旁,一边赏窗外的雪,一边喝着温热的酒,古人的浪漫,真是让人神往。

画珐琅开光手炉 故宫博物院藏

生点火,吃烤肉!

对生活在温带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要度过一年当中最难挨的一段时光,唯有靠火。火堆和火塘就是他们最常使用的取暖方式,不仅可以获得热量,还可以获得滋滋冒油的烤肉。

金牛山灰堆遗址 距今约28万年 辽宁营口

住“椒房”靠“火墙”,美滴很!

人类进入封建时代之后,对于舒适度和华丽度都有了要求。历代宫廷都有独特的驱寒妙招,比如“空心火墙”“花椒涂壁”等,层出不穷,但归根结底都是要达到增加墙体保温层,提高室内温度这两个目的。

《甄嬛传》中的“椒房之礼”

首先来说说这“花椒涂壁”,它可以有效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从汉到晋,这个习惯一直保留着。不过和家里炖鱼、炖肉时撒进锅里的黑色花椒籽不一样,这个“椒”是指花椒花瓣。将其研磨成粉末后,掺在糊墙的建筑材料中,再上墙涂抹。

花椒花

对于这种做法,颜师古批注《汉书》之时曾做如下解释:

以花椒涂壁,取其温而芳也。

能享受这种待遇的皇后寝宫就被称作“椒房殿”,也是取花椒多籽(子嗣)的美好寓意。

椒房殿复原想象图

不过光靠花椒保温涂层也不够暖和,“空心火墙”(又称“夹墙”“火墙”)应运而生。汉长安城长乐宫(即秦代在渭南兴修的离宫兴乐宫)的二号建筑遗址中就发现了类似夹墙的结构。具体做法是将殿宇墙体砌成空心,在其中铺设简易烟道,由专门管理的人在炉膛生火,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烟道传递给墙体,从而起到散热升温的作用。

汉未央宫遗址

图源自(@汉长安城未央宫)

睡暖阁烤暖炉,嘎嘎好!

说到这两种特殊取暖设备,要数清代发展得最好。满族本来就生活在东北苦寒之地,对于取暖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御寒经验。首先是“暖阁”。

故宫博物院养心殿东暖阁

那么,何为暖阁呢?简而言之,就是给宫中的重要殿阁加一个“地热”。工匠们会在室内地面、炕面之下,用砖修建一条主烟道,两侧分别有支烟道与其相连,看上去形似蜈蚣,所以又叫“蜈蚣道”。建好了取暖通道,紧接着就是开设排烟通道。

“蜈蚣道”工作示意图

如果仔细观察故宫的古建筑,也许会发现许多殿阁的台基上留有许多铜钱形状的小洞,它们的作用正是排烟。燃烧产生的热气在室内循环之后经过预留的排烟通道,由出气口排出殿外,并不需要修建烟囱排烟。

出烟口具体位置(图源自@故宫博物院)

以上工程全部完成之后,就可以盖上青石板和黄土,再铺殿内金砖、砌筑火炕。同时,宫殿内的墙壁也是“空心火墙”,热气游走其间,与地暖共同形成“暖阁”结构。

唐 象首金刚铜香炉 法门寺博物馆藏

再来说说暖炉,人们最初使用这种炉子的初衷是通过焚烧树脂、香料从而驱虫除湿。不过到了唐代,不仅熏炉已经兼具了取暖功能,就连这种小巧的香囊,也可以用来暖手,白居易诗《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中有写:

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

暖手的小香囊,是一种可以用明火熏烧香料以散发热量既能熏香又可以取暖的小神器,唐人的这个“暖宝宝”不仅极具实用性,还精美非常。

香囊内部结构

香囊为镂空的球形体,带有链条,一般以悬挂的方式固定放置。打开囊盖,香囊分内外三层,中层有两个同心圆环,以活轴连接外壁和内层的焚香盂,巧妙之处在于香盂随着球体转动却保持平衡,燃烧着的香料既不会撒出,又不会烫到持有者的手。

唐 象首金刚铜香炉 法门寺博物馆藏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在诗中感叹道:

御燻炉兮长不暖,对巵酒兮忧恒满。

明清两代,熏炉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各类巧夺天工的大型熏炉被放置在宫中的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处,配合暖阁结构一起提高室温。

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 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相对于大型熏炉,清宫妃嫔们更青睐小巧玲珑的手炉、专门护脚的脚炉,以及可以温暖床铺的汤婆子。这种小巧的手炉几乎成了冬日必备的保暖佳品,甚至还有圆形、南瓜形、六角形以及椭圆形等多种形制,采用红铜、黄铜、掐丝珐琅各类材质度身打造,亦有昂贵的银制品。

朱漆描金勾莲开光龙凤手炉 故宫博物院藏

御体寒衣,来一件!

对于古人来说,长期宅在屋子里的美好时光基本不存在,总要出门感受寒风的毒打,没有羽绒服,又穿点什么御寒呢?答案是——纸衣!当然,在冬天选择纸衣的一般都是普通的老百姓,对于富人来说,裘衣是更好的选择。

传承人制造楮皮纸

穿纸衣可不是什么不吉利的事情,唐宋时期,造纸业和造纸技术大为发展,用于取暖的纸衣、纸被相继出现。不过用于制作纸衣纸被的材料可不是今天这种又薄又脆的纸,而是以树皮为原料的皮纸,坚韧敦厚,特别是宋代纸衣、纸被用料,主要是拉力强,耐折耐磨的楮树皮纸,只要控制好一定的厚度和打浆度,就可制成既便宜、又能挡雨露风寒的纸衣。

楮树皮纸

到了宋代,制作纸衣已成为专门的行业,有一套完整的工序 ,首先为处理纸衣料。

“每一百幅用胡桃、乳香各一两煮之,不尔,蒸之亦妙,如蒸之即恒。洒乳香等水,令热熟阴干”。

然后将纸卷在箭杆上,通过各种方式让它变得柔韧。接着才是剪裁缝补,增添衬里等各种工序。纸衣里纳麻絮,便成纸袄。再往大了做,就成了纸被。纸衣又便宜又方便制作,严冬时节,官方经常给流落街市的乞丐分发纸衣和纸被,帮助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度过严冬。

“纸衣”的沿革

纸料的洁白轻软,“无声白似云”(陆游语)颇符合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美学趣味,着纸衣、盖纸被成为当时文人圈的一种风尚。对于纸被在大雪天带来的温暖,陆游深有体会,他曾写诗感谢赠其纸被的友人,赞叹道,

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如绵。

陆游画像

如果纸被变脏变旧,吱吱作响了,生活博主苏东坡教你应对方法,

纸被旧而毛起者,将破,用黄蜀葵梗五七根,捶碎,水浸,涎刷之,则如新,或用木槿叶捣水,刷之,亦妙。

苏轼画像

纸衣纸被的最大问题在于不透气,长期用对身体不好,所以冬天防寒还得将布衣、纸衣换着穿。

02

安全问题?要杜绝!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也有所发现,不管是火墙、暖阁还是暖炉,热源都来自于火,那么安全问题也就需要放在台面上说一说。除了明火,一氧化碳中毒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

暖炉中的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悄无声息?谨防冬日中毒!

首先是我们最先提到的火墙,在清代加装散烟道前,火墙是存在致命缺陷的。一方面,供热管道的制作工艺比较简陋;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炉灶在室内烧火。一旦管道破裂或通风不畅,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尤其是在悬挂厚重门帘的密封环境中。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就曾指出

“火炕煤多烧于室内……夜半之后,其气渐满,(煤毒)下及人鼻,则闭绝呼吸,昧然长逝”。

火墙工作示意图(图源自@央视频)

清代火盆和暖炉也有这种隐患,由于冬日气温偏低,各寝宫都缺乏流通的空气,一旦木炭出现不完全燃烧,很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其次是无法铺设火道的大宫殿,例如太和殿,这种时候就只能使用火盆取暖。在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宫殿中大量放置火盆,这就让凛冬季节多风且干燥环境下的宫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易燃体。

嘉庆年间,就曾发生过这样的巨大火灾,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时(17-19点),乾清宫突发大火。

火盆

大火首先从乾清宫东暖阁东面穿堂的楠木格子燃起,随即引燃乾清宫,并迅速延烧左右两侧的弘德、昭仁两殿,及后侧的交泰殿。当时正值初冬,天干物燥,顿时火光冲天,火势极为凶猛。宫廷总管内务府大臣怡亲王永琅带领官员、士兵、太监极力救火,但无奈火势甚猛,就连交泰殿后的坤宁宫前檐都被火熏灼,幸亏西北风起,才让火星远离坤宁宫。

1901年故宫大火后的废墟

据《东华录》记载,怡亲王在扑灭大火之后便着手调查失火原因,发现火灾由掌火太监郝世通不慎引起。这就要提起暖炉了,一般情况下,在头一次使用完毕后,掌火太监会将未燃烧彻底的灼炭埋灭、贮坛,再贮于炕洞中,便于第二天继续使用。

清 掐丝珐琅火盆 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郝世通因贪图方便,将炭埋闷熄灭后放在东穿堂楠木隔旁,结果炭火复燃,熏灼木隔引起火灾。等到稽查宫禁的太监闻到烟味探查时,大火已成燎原之势,虽然赶快组织救火,但已无力回天。

小小火盆酿成清代紫禁城一次大型火灾,乾清宫化为灰烬,其中珍贵藏品大多被焚毁,损失惨重。

03

结语

经过上一年的疲惫与狼狈,厌倦于追寻的我们已学会一觅即中。这一股逆风袭来,我们也能抵御得了八面来风,驾舟而行 。总感觉去年年初许下的愿望和目标,今年还想实现。大概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希望身体上的温暖也能带来一些心灵上的慰藉。这个寒冷的冬日终将过去,花也会重开。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古代暖床怎么说(古代人暖床)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5089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