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黄河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方案(黄河文化公园在哪)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28 15:05:03
导读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以生态保护为肌底陕西省成功打造“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唐文化全景展示项目,河南省“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深受好评,成为具有突出影响、地标效应的精品各地方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一些好模式好做法。例如,山东等省份实施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改革,突出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并建立了滚动推进和要素跟进的项目落地机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以生态保护为肌底

陕西省成功打造“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唐文化全景展示项目,河南省“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深受好评,成为具有突出影响、地标效应的精品

各地方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一些好模式好做法。例如,山东等省份实施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改革,突出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并建立了滚动推进和要素跟进的项目落地机制,为改革创新提供了经验

文 | 夏成 刘敏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百年来,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九曲黄河奔流入海,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对于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形成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塑造大河文明创新传承的典范,建设世界文明互鉴的重要高地,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黄河是彰显大国气韵的标识符号

黄河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单元和我国地势三大台阶,域内分布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几字弯都市圈、中原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等,拥有黄河天然生态廊道和三江源、祁连山、若尔盖等多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叠加“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部署,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黄河哺育中华民族,孕育中华文明,在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丰厚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从夏朝到北宋的3300多年间,黄河流域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西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等5大古都。黄河流经9省(区)串联了河湟、河套、关中、三晋、河洛、齐鲁等地域文化,拥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莫高窟、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龙门石窟、殷墟等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40%。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展现了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成就,筑就了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滚滚黄河奔腾不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坚实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增强黄河流域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建设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道德观念、涵养各民族同根共有的精神家园。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附近的风光(2021年5月22日摄) 张浩然摄/本刊

牢固树立保护传承弘扬的建设理念

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统筹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不同于其他文化保护利用空间的标识性功能载体。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区域重大战略框架下谋划建设的,它根植于黄河文明和历史文化积淀,宏观站位更远,时空跨度更大,涉及资源更广,人民期盼更高。按照《规划》,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确立了“一廊引领、七区联动、八带支撑”总体空间布局,分类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四类重点功能区,构建起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空间骨架。牢固树立保护传承弘扬的建设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行稳致远。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以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为前提,以生态保护为肌底。各地方深入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坚持把保护作为第一职责,践行生态优先战略,加强黄河沿岸生态和文化空间保护管控,推动大遗址保护建设,将黄河文化及相关领域的保护、利用以法律或政策文件形式予以保障,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河南省积极推动仰韶村、大河村、二里头、殷墟、汉魏洛阳故城、隋唐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甘肃省兰州市颁布了《兰州出台黄河文化保护办法》,开创了城市黄河文化保护立法先河。

文化引领,强化传承。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华夏文明的深刻表达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坚实回应,其建设要以文化为引领,充分考虑地域广泛性和文化多样性、资源差异性,处理好保护与传承的关系。从已有经验看,陕西省成功打造“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唐文化全景展示项目,河南省“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深受好评,成为具有突出影响、地标效应的精品。但是,也存在一些黄河主题博物馆展陈较为陈旧和内容重复、旅游业态雷同和产品相近的问题,一些地方文化建设与城镇建设矛盾还比较突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尚显不足,需要持续关注和深入解决。

整体阐释,弘扬价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丰富内涵和历史意义,全面阐释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兼顾历史与现实,打造民族性世界性兼容的文化名片,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应有之义。近年来,随着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各地方成功举办了“黄河安澜·文旅共享”2022中国黄河对话等黄河文化交流活动,组建了黄河文化研究院、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黄河考古研究院等,推出了系列纪录片、出版物和歌舞剧等。持续发挥黄河文化引领作用,深化对黄河文化内涵外延、发展历程、时代价值等研究发掘,不断推出优秀现代文艺作品,多层次全景展现黄河文化,是黄河沿线地区共同努力的方向。

深化认识,改革创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新任务,加大认识理解和改革创新力度,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还存在一些误区,有些地方把“挂牌子”理解为建成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唯一目标,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理解为旅游业发展,把与公园相关的内容都纳入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把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生态保护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画等号,缺乏针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精细化和创新性举措。有的地方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一些好模式好做法。例如,山东等省份加大宣教培训力度,实施国有建设用地考古前置改革,突出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并建立了滚动推进和要素跟进的项目落地机制,为改革创新提供了经验。

聚焦五大重点任务讲好黄河故事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全面推进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黄河文化研究发掘、提升环境配套服务设施、促进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加强数字黄河智慧展现五大重点任务,体系化推动黄河沿线各地方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黄河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持续开展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早期聚落遗址、古代都城、都邑遗址及帝王陵寝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和研究,提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专题博物馆等建设水平,举办黄河流域沿线非遗产交流展示等活动。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有机结合,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和当代复兴,加强独具自然生态与地域文化风貌特色的古镇名村、居住群落和历史建筑整体性保护,形成更多特色公共文化空间。

深化黄河文化研究发掘。整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重要力量,发挥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积极作用,深入开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相关研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艺术资源,推进舞台艺术、影视剧、专题片、动画片、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作品创作,推出更多喜闻乐见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作品,组织文艺精品联展联播联演。做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宣传报道,办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主题系列活动、博览会、黄河大集等,推动黄河文化公开课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加强黄河文明交流互鉴,推动黄河文化海外传播能力建设。

提升环境配套服务设施。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堤内外、干支流协同,实施滨河防护林生态屏障等重大工程,建立健全黄河流域生态监管体系,持续加强黄河流域环境治理和联防联治,持续改善全流域生态环境。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与生态修复、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城乡建设等工作同步推进,统筹推进乡村环境卫生治理,完善饮水、照明、道路、垃圾收集转运等公用事业设施,优化游憩、公共文化和交通服务设施,建设复合生态长廊,改善黄河沿线人居环境。

促进黄河文化旅游融合。突出地域文化特点和重点建设项目引领,围绕世界级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培育高品质旅游目的地,组织特色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打造“中华母亲河”文化旅游品牌体系。综合考量沿水系、山脉、文脉、古道、村落等布局特点和公路、铁路等交通可进入性条件,采用沿河、通曲、环山、达海、探城、品村等线路组织方式,结合河湟、河套、关中、三晋、河洛、齐鲁和红色文化片区,串联具有突出意义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打造黄河世界遗产、黄河生态安澜、红色基因传承等跨区域文化旅游经典线路。

加强数字黄河智慧展现。建设黄河文化数字云平台,对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对历史名人、诗词歌赋、典籍文献等关联信息进行实时展示,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空间。加强智慧旅游景区、园区建设,鼓励博物馆等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联动,共同开发文化创意和设计产品,丰富黄河文化相关数字内容产品,培育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和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构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时空数据集成应用平台,建立完善各类专题数据库和遗产监测预警体系,推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数据共享、开发利用。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黄河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方案(黄河文化公园在哪)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4690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