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 » 正文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07 08:43:02
导读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改进为循环流水“圈养”,可养殖虾蟹、加州鲈、鳊鱼等品种。目前净化区的综合利用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分享如下。一、净化区作用 1.吸收营养盐类通过浮游植物、生物浮床、水生植物等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

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改进为循环流水“圈养”,可养殖虾蟹、加州鲈、鳊鱼等品种。目前净化区的综合利用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分享如下。

一、净化区作用

1.吸收营养盐类

通过浮游植物、生物浮床、水生植物等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氮、磷等营养元素,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预防水体富营养化发生,起到了提高水体溶氧、净化水质作用,还可以作为水生动物饵料。通过鲢鳙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加速水体中营养盐类转化,防止水体藻类水化产生净化水质。

2.吸收和分解有机腐殖质

通过螺蛳等吸收水槽养殖中的残饵、未搜集的粪便的有机腐殖质,防止残饵及粪便在水中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败坏水质,起到了净化水质作用。通过微生物制剂分解溶解性的有机腐殖质,把腐殖质分解成营养盐类,为水生植物提供营养盐类,既净化了水质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3.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在净化区里放养甲鱼、河蟹、对虾等水生动物不仅净化了水质,还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产的水产品的品种接近于*生状态生长的水产品。

4.生态环保

通过在净化区内投放螺蛳、种植水草、放养经济鱼类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减少水中的养殖污染物,使水质保持优良状况,达到国家养殖用水标准,符合国家推广养殖尾水排放标准,达到生态环保的要求。

二、净化区设置

1.导流堤

在水槽出水口下挖1.3米深、20米长的二级集污区。净化区人工堆*形成转水导流堤,导流堤与养殖水槽平行,一般离养殖水槽吸污槽20米以上,每个导流堤宽度应该在4~5米、长度在10~20米、高度2米左右,导流堤间距在15~20米,较小的养殖塘口一般设置3~4个导流堤即可,较大的塘口设置7~8个导流堤,具体根据养殖塘口进行设置,导流堤上种植果树或生长有机蔬菜。

2.生物浮床

在养殖水面布置一定数量的生物浮床,用毛竹制成宽2米、长5米的长方形,下层网用网眼小的网,上层网用网眼大的网,用绳把生物浮床固定在塘底木桩上。生物浮床可种植空心菜、水芹等经济作物,设置数量可根据养殖塘口面积大小进行设置,一般每个养殖水槽可设置2~3个生物浮床。

3.挡水坝

在养殖水槽远端设置挡水坝,挡水坝可根据养殖塘口进行设置,一般高度高出水面2米左右,宽度5~6米,尽量要按照水流循环的方向进行设置。

4.水草栽植

在养殖塘口岸边、导流堤岸边浅水区可以栽植茭白、高杆水稻、芦苇等挺水植物,栽植前先用围网拦着,防止草食性鱼类啃食植物,一般挺水植物面积占塘口面积5%左右。

在塘口栽植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一般呈条状分布,宽度在4米左右,占塘口面积30%左右。

三、净化区放养模式

当前,池塘工业化养殖中虽然配套建设污物和残饵搜集系统,对鱼类代谢物和残剩饵料通过搜集、沉淀处理变成肥料,仅能收集到30%的鱼类代谢物和残剩饲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可溶性的、悬浮的粪便直接排入净化区,所以净化区建设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在池塘工业化池塘中比较适宜的放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生态鳖模式

每亩投放规格150~200克/只的中华鳖80只左右,300~400克/尾的鲢鳙鱼30尾左右,每亩投放400千克螺蛳。

2.南美白对虾模式

每亩投放规格1厘米左右的南美白对虾1万尾,300~400克/尾的鲢鳙鱼30尾左右,每亩投放400千克螺蛳。

3.河蟹模式

每亩投放规格120~240只/千克的河蟹200~300只,300~400克/尾的鲢鳙鱼30尾左右,每亩投放500千克螺蛳。

四、净化区管理

1.水质调控

如长时间不降水,池塘水位出现下降,可适当补充水,保持塘口水位与原来相平。养殖净化区一般在高温生产季节最好每隔10~15天使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生物制剂,减少水体有机生物含量,控制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每20天左右净化区用一次生石灰,每次用量10~15千克/亩,既对水体进行了消毒,又能补充水体中钙。

2.日常管理

定期(一般10天左右)用水泵把二级集污区残饵和粪便进行吸出,定期收割生物浮床植物。到8月下旬开始用地笼捕捞南美白对虾,在中秋节开始捕捞河蟹进行出售。

每天清晨、傍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水色的变化以及鱼苗的活动情况等、定期查看防逃网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立即修缮,发现有无死鱼,如有立即捞出。

五、养殖效益分析

通过净化区投放经济水生生物,既有效地利用了养殖水面,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1.生态鳖模式

亩产生态鳖50千克,亩增产值8000元,亩增效益2000~3000元。

2.南美白对虾模式

亩产对虾75千克,亩增产值3000元,亩增效益1500~2000元。

3.河蟹模式

亩产河蟹25千克左右,亩增产值2000元,亩增效益1000元左右。

以上是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仅供广大养殖户参考。想了解更多农业知识,请关注 学堂!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技术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453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