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魏掞之传(魏献子简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1-23 13:08:54
导读

前言:讲好中国故事!&34;,展示河南人风采!(魅力河南网获嘉)早就想写一些关于饸饹的文字了,这些天总算闲下心来。其实,太过于忙碌的人,感受不到忙的乐趣;太过于清闲的人,也体会不到闲的珍贵。有忙有闲,刚刚好。今晚,就着一杯清茶,独自坐在灯下,一个人的世界里清清静静的,心里和手头都不再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琐事,宽宽松松地坐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任思绪自由的行走,这也是一种福。接下来,咱就说说这小城获嘉的饸

前言:

讲好中国故事!

&34;,展示河南人风采!

(魅力河南网获嘉)早就想写一些关于饸饹的文字了,这些天总算闲下心来。其实,太过于忙碌的人,感受不到忙的乐趣;太过于清闲的人,也体会不到闲的珍贵。有忙有闲,刚刚好。今晚,就着一杯清茶,独自坐在灯下,一个人的世界里清清静静的,心里和手头都不再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琐事,宽宽松松地坐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任思绪自由的行走,这也是一种福。接下来,咱就说说这小城获嘉的饸饹吧。

饸饹,乍一听稀奇古怪,不知为何等物什,但吃起来却是香喷喷,好吃看得见。饸饹,就是获嘉这个地方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一种美味面食。以前,我一直狭隘地认为饸饹这种面食为获嘉县所独有,后来,走过了一些地方,阅读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并非如此。

其实,在中国北方的很多地方都是有饸饹这种面食的,比如山西晋城、河南郏县、安徽阜阳、河北元氏,只是我们不在那些地方生活过,所以感受不到当地的人们对这种面食的喜爱罢了。《辞海》中关于“饸饹”的定义,解释为:“北方一种用荞麦面轧成的食品,参见‘河漏’。而对河漏的解释则是:“即饸饹,北方一种面食。”如果没有吃过或是见过饸饹,你只是看到《辞海》上这样简单地解释,那恐怕只能是一头雾水。幸亏现在有了网络,你可以随时在网络上图文并茂的查阅想要的资料。

关于饸饹名字的来历,其实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有两种说法流传最广:其一,商纣王时期苏妲己“活啦、活啦”说;其二,清朝康熙皇帝改“河漏”为“饸饹”说。当然,对于获嘉县的人来说,还是更愿意相信第一种说法,因为在这个传说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当时获嘉县的亢村驿,后来经西晋时期刘伶在亢村开店加以推广,“饸饹条”渐渐名噪太行南北,黄河上下,甚至传到全国各地,成为源于获嘉的一种名吃。尽管传说只是传说,也无从考证,但是又有谁不愿意说自己的家乡好呢?所以获嘉人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在早些年,无论是获嘉县城还是下面的村村镇镇,做饸饹全是靠一种木制的饸饹床,揉的油而筋颜色微微有些泛黄的面团,轻轻放进漏筒,把木塞儿往筒里一塞,随后一位身强力壮的师傅往那碗口粗的长长的木柄上使劲一压,面团顿时就成了一根根细细的圆圆的面条落入支在饸饹床下的滚水锅中。那时候,管做饸饹叫“压饸饹”,而饸饹舖里也必定会有一位身材壮实的压面师傅。

后来,做饸饹可就省劲儿多了。面团往漏筒里一放,然后电钮一按,机器一转,面条立刻就进了锅,直待三煮两盖一过水,最后用尺把长的大筷子往上一挑,面条就进了碗里,每一挑面落在碗里不浅不冒,每一个碗里的面条分量就好像专门称过一样均匀,这是功夫。

获嘉人大多都爱吃饸饹,有的人甚至爱的有些极端。若是隔几天不吃一碗饸饹,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很不是滋味,没着没落,就好像抽烟的人突然没了烟抽,爱酒的人突然没了酒喝。记得有一位朋友曾说过这样话:“久在外地的获嘉县人,回到获嘉的第一件事情是下车,下车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饸饹铺先吃一碗热腾腾的饸饹”。当然,也有不爱吃饸饹的人,他自己虽然不爱,但是他决不允许别人说饸饹的不好,若是有朋友自远方来,他还会很精心的去打听一下哪家的饸饹做的更地道,味道更正宗,在一顿丰盛的迎宾宴席之后,一定会陪自己的朋友再去街上尝一碗饸饹面,那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举。

在很多人心中,饸饹,早已成为获嘉的名片之一。我们到北京去,即使没能吃一顿烤鸭,最起码得尝一串冰糖葫芦;到天津,不能不尝尝包子和大麻花;西安有西安的羊肉泡馍,郑州有郑州的白汤烩面;获嘉这个地方虽然不大,但它也有属于自己的美食名片,那当然就是饸饹。按照当地政府的定位,获嘉是花卉之乡、建筑之乡、乒乓之乡,我认为,如果再加上一个“饸饹之乡”,也不算夸张。

获嘉人爱饸饹,专业人士更是琢磨饸饹,研究饸饹,不知哪位能人还发明了电动的饸饹机,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制作效率。获嘉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饸饹,就像美国人不能没有可乐韩国人不能没有泡菜一样。可是,获嘉人只要一走出县境,就休想再吃到这种命根宝贝疙瘩蛋似得饸饹面了。远处且不说,单说离获嘉县较近的修武、武陟、辉县、原阳、新乡、焦作,任你跑遍全城,也很难找到一家饸饹铺,获嘉人恋家,这饸饹似乎也很恋家,这饸饹在获嘉做出来吃着好吃,但是同样的一班人马,到了外地,即使用同样的食材,做出来的饸饹味道却是大打折扣,任你面粉再好,放肉再多,调料再全,就是做不出获嘉饸饹的那个独特的味儿来,无怪乎那些在外地开了张而后又关了门的饸饹铺老板们无不感慨说“饸饹这东西,技艺可传,风水难移啊”。

有从山西等地回来的朋友说“他们那地方也有饸饹,看人家吃的热火朝天哩,咱就是死活咽不下去,吃不惯,所以要吃饸饹,还是来咱获嘉......”。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走遍天涯海角,好像还是只有自己家乡的饭最好。其实,我们吃饭很多时候吃的不仅仅是味道,而是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在获嘉,特别是夏季的晚上,大街小巷的饸饹铺门前总会坐着不少来自周边市县的食客,很多人呼朋唤友驱车几十里地来到获嘉,就是为了来吃一碗传说中的获嘉县的饸饹面。两年前,有位爱好音乐的达人还创作了一首获嘉当地的方言歌曲,歌名就叫《饸饹条》,由此可见人们对饸饹的热爱。

饸饹,其实一直都是获嘉老百姓的大众饭食,因为物美价廉,好吃不贵,经济实惠,才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喜爱,这就是它得以经久不衰的秘决。稍上点年纪的获嘉县人,估计都吃过八分钱一碗的饸饹,后来涨成了一毛五一碗,再后来,两毛,五毛,一块,两块,就现在的价格来说也不能算贵——有的店里卖五块有的店里卖六块,仍然是老百姓们日常生活中最实惠的饭食。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其实,一种美食要想长久的兴盛流传下去又何尝不是“食以民为天”呢?仔细想想,万物皆然,岂独美食哉?

如果你对以上文章和我们的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是投稿,欢迎在下方留言。

欢迎点赞、留言、转发,您的留言和点赞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关于我们:

讲好中国故事,“发现河南之美”,展示河南人风采!

不管你是一方名仕,或是一名普通的平凡人,或是生活,工作在全国各地的河南人,只要您优秀,您就是我们我们的骄傲,您就是最美的河南人。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魏掞之传(魏献子简历)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4090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