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 » 正文

大宗药材党参种植加工技术大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7 14:57:19
导读

党参是我国大宗常用药材之一,其干燥块根入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胃生津的功效。党参在我国入药历史悠久,资源分布广泛。为了保障药材质量提高产量,下面小编来介绍一下规范化的党参种植加工技术。一、党参新品种简介优良品种是获得党参优质高产的关键之一。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农科院等单位,通过深入实践、潜心研究,培育

党参是我国大宗常用药材之一,其干燥块根入药,具有补中益气,健胃生津的功效。党参在我国入药历史悠久,资源分布广泛。为了保障药材质量提高产量,下面小编来介绍一下规范化的党参种植加工技术。

一、党参新品种简介

优良品种是获得党参优质高产的关键之一。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农科院等单位,通过深入实践、潜心研究,培育出的党参新品种,经大面积推广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提质增产效果。主要新品种有渭党1号和渭党2号:

(一)渭党1号

1、特征特性:根肉质纺锤状,色泽黄白色,上端3-5cm部分有细密环纹,下部疏生横长皮孔。初生茎绿色,生长后期转为淡绿色,茎上疏生短刺毛,地下茎基部具多数瘤状茎痕。叶片色泽淡绿,叶柄长0.8-3.3cm,叶片长1~6cm,宽1~4.5cm。花期7月下旬至9月下旬,花冠宽钟状,淡黄绿色,长1.5~2.3cm,直径0.8~2.1cm。果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种子卵形,棕黄色,种子千粒重0.26g。

2、产量表现:渭党1号2001年在渭源县会川镇,陇西县碧岩乡,漳县大草滩乡,岷县十里乡和岷县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等地5点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亩产372.0kg,较对照增产14.0%; 2002年在渭源县会川镇,陇西县碧岩乡,漳县大草滩乡,岷县十里乡和岷县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等地5点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亩产330.5kg,较对照增产15.1%;2003年在渭源县会川镇,陇西县碧岩乡,漳县大草滩乡,岷县十里乡和岷县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等地5点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亩产376.4kg,较对照增产15.5%,三年折合平均产量359.6kg/亩,较对照增产15.5%。

3、抗病性:根病平均发病率为3.7%,较对照低0.3个百分点,病情指数平均1.4%,较对照低0.2个百分点。

4、内在质量:性状和显微特征均符合规定;浸出物75.9%,较规定提高20.9个百分点。质量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

5、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岷县、渭源、漳县、陇西、安定区及陇南市、临夏州、甘南州等地,要求海拔1800-2400m ,年降水量450-600 mm 的半干旱区和二阴生态区推广应用。

(二)渭党2号

1、特征特性:根肉质纺锤状,色泽淡黄白色,上端3-5cm部分有细密环纹,下部疏生横长皮孔。初生茎绿色,生长后期转为淡绿色,茎上疏生短刺毛,地下茎基部具多数瘤状茎痕。叶片色泽淡绿,叶柄长0.5~3.3cm,叶片长1~6cm,宽1~4.5cm。花期7月下旬至9月下旬,花冠宽钟状,淡黄绿色,长1.5~2.3cm,直径0.8~2.1cm。果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种子卵形,棕黄色,种子千粒重0.26~0.31g。

2、产量表现: 2004年在渭源县清源镇,岷县十里镇,漳县殪虎桥乡,陇西县首阳镇和岷县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等地5点示范,平均亩产鲜党参416.4kg,较对照增产22.5%;2005年在上列5点试验中折合平均亩产450.5kg,较对照增产24.9%;2006年在上列5点试验中折合平均亩产428.1kg,较对照增产24.8%。

3、内在质量:性状和显微特征均符合规定;浸出物64.5%,较规定提高9.5个百分点。质量符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

4、抗病性:该品种在田间根病病株率为4.1%,;病情指数为2.2%,对照品种甘肃党参92-02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8.0%和6.7%,田间抗病性表现好,建议尽快认定并推广利用。

5、适宜区域: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岷县、渭源、漳县、陇西、安定区及陇南市、临夏州、甘南州等地,要求海拔1800~2300m ,年降水量450~550 mm 的半干旱区和二阴生态区应用推广。

二、党参规范化栽培环境条件

(一)地域范围

根据党参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其适宜产区在北纬33°30´·36°05´,东经102°50´~106°15´,在行政辖属上包括定西市的渭源、漳县、陇西、岷县、临洮、安定、通渭等县市,天水市的清水、甘谷、秦安、武山等县市,陇南地区的礼县、西和、宕昌等县,以及甘南、临夏州的部分地区。栽培地海拔范围1800~2500 m。

(二)*壤

党参栽培*壤以分布于海拔1800~2500 m地带的黄绵*、黑*、黑麻*、河谷灌淤*等砂质壤*为好,要求*壤排水良好,*质疏松,有机质含量12 g/kg以上,全氮1.0 g/kg以上,全磷1.0~1.6 g/kg,全钾15~22 g/kg,速效磷4~15 mg/kg,速效钾100~200 mg/kg,pH=6.5~8.5。

前茬以豆类、薯类、禾谷类作物为好,不可连作,轮作周期3年。一般以豆类→春小麦→党参或豆类→马铃薯→党参的轮作方式最好。

三、党参育苗技术

(一)整地施肥

选择*质疏松肥沃、不积水、墒情较好、杂草较少、地下害虫危害较轻的*地;深翻25~30 cm,打碎*块,清除草根、树枝、石块,耙平。若排水不好宜做畦,畦面宽100-300 cm,畦间距25-30 cm,畦高15~20 cm,畦长不等。并随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20 t/hm2,以充分腐熟的猪粪、羊粪最好。

(二)*壤消毒

在整地最后一次浅耕时,施入50 %锌硫磷0.3 g/m2,与*壤混合,消灭地下害虫。

(三)播期

党参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为15~20 ℃,播种时间范围长,主要由*壤水分确定,一般在早春*壤解冻后,即可播种,3月中下旬~4月底*壤墒情较好时,为最佳播种期。如果早春干旱,无法播种,可以在秋雨季来临时播种,但春播宜密秋播宜稀,以保证冬前单根鲜重控制在0.4~0.8 g。

(四)播量

党参播种密度控制在2600~3000粒/m2,播种量4-5kg/亩之间。在*壤较为干旱的情况下,出苗率低,可以适当增大播种量,在*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播种量。

(五)播种

用细干*拌种子,用手均匀撒播在畦面,若遇风,手放低轻轻顺方向撒种子,要尽可能避免风吹走种子。种子播下后,用铁网筛将细碎的湿*筛在种子上,覆*厚度0.5~1.0 cm,然后镇压,使*壤和种子结合紧密,利于种子出苗,后立即覆盖。

(六)播后覆盖

播种作业完成后,立即均匀覆盖小麦秸秆或其他禾本科作物秸秆约5 cm,适当用石块、树枝或*带压住麦秸,防止风吹。覆盖量以干重计1.0 kg/m2,以保墒遮荫,保护幼苗,防止板结。

(七)苗床管理

播后苗床保持湿润,10~15 d左右出苗。苗出齐后开始第一次除草,用剪刀剪除杂草的地上部分,以防止用手拔除杂草损伤党参苗。以后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对幼苗生长稠密的田块要进行间苗,最小苗间距约1.0 cm。苗高5 cm时轻轻揭去表层未腐烂的麦秸,如果覆盖前期降雨较多,覆盖物紧贴地面并有部分腐烂,苗大多可以透过覆盖物,即不必揭去覆盖物,一直覆盖到起苗;出现旱情要及时喷灌,降水过多出现积水时要及时排水;同时要根据苗情进行追肥,一般在8月中旬进行,可用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各50 g加水10 kg,喷施。

冬前*壤过于干旱,适量冬灌,封冻前水分应完全渗入*壤,以免窒息伤苗;*壤封冻前在苗地上覆盖一层干细*,厚度约3-5cm,以防冬季*壤冻裂伤苗,同时还能防止冬季*兔、*鸡刨苗。

(八)起苗

党参幼苗在田间过冬,来年春季*壤解冻后,移栽前起苗,注意避免伤根。起苗方法是先用四齿铁杈将苗掘起,然后轻轻翻下,拣出苗子,抖掉泥*。将挖起的栽子按20%带*量,扎成200~300g的小把,装入保湿的麻袋或塑料编织袋,运到移栽地移栽。

(九)党参苗栽贮运

一般党参产区多可育苗,移栽时边起苗边移栽。但有时可以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集中育苗,然后贩运到其他地区移栽,这种情况下起出的苗子暂时不能移栽,需要储运。运输时将苗挖出,装入喷湿的麻袋或编织袋中,车厢四周用塑料垫封,然后装车,顶上盖喷湿的麻袋(用塑料封好),最后用篷布包扎结实即可运输。如要长途运输,运输其间需要停车,则车辆要停放在阴凉处。

四、党参移栽技术

(一)整地施肥

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轮作周期3年以上,以豆类、薯类、禾谷类为前茬,前作收获后深翻30 cm,施入磷酸二铵300 kg/hm2,或尿素250 kg/hm2和过磷酸钙550 kg/hm2。随翻地施入腐熟羊粪、猪粪等优质农家肥40 t/hm2。

有机肥料必须采用高温堆肥的方法达到完全腐熟。不管采用何种原料(包括人、畜粪尿、秸杆、杂草等)制作堆肥,必须经过50℃以上5~7 d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源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

(二)移栽技术

1、移栽时间

移栽时间3月中下旬,苗栽萌动前,只要*壤解冻,即可移栽,越早越好。

2、种苗筛选

在移栽前,将腐烂、发霉、苗体有病斑虫伤、割伤、擦伤、折断的伤病苗除去;也要把根茎粗1 mm以下难以快速生长的特小苗除去。

优质种苗的外观特征是:健壮、无病虫感染、无机械损伤、表面光滑、苗子质地柔软,直径2~4 mm,苗长15 cm以上,百苗鲜重40~80 g。

3、栽植密度

保苗密度为90~100万株/hm2。

4、栽植方法

栽植通常沟栽,按沟距18 cm,深25 cm开沟,按3~4 cm株距大中小苗相间摆入苗栽,苗头低于地面2 cm,覆*2 cm。每亩需苗栽约600-675kg/hm2。

(三)党参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党参移栽后杂草生长迅速,与党参苗争肥、争水、争光,如不及时拔除,将会造成草荒。除草要及时,在出苗期拔杂草,杂草苗小根浅易拔,省工省时,除草是获得党参优质丰产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在移栽后30d时第一次除草,此时苗子未出齐,主要进行拔草;当苗藤蔓长5~10 cm时第二次中耕除草,用小铲子铲除杂草,并进行松*;及至苗藤蔓长25 cm时第三次除草,除草时不要切伤或碰坏党参苗。在苗藤蔓封垄后,畦面郁闭,可抑制杂草生长,但植株较高的杂草生长旺盛,党参藤蔓已缠绕在杂草茎秆上时,拔除易伤藤蔓,除草方法是从杂草茎基部剪断或铲断茎秆,地上部分留在原地,使之自然干枯,这样党参藤蔓不受伤害。

2、追肥。

党参移栽时施足基肥,多不再追肥,盛花期出现缺肥症状,追施尿素40 kg/hm2,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

3、水分管理

党参要注意灌溉防旱,若移栽地0~20 cm*层重量含水量低于120 g/kg就需要灌水,灌水量400m3/hm2。

五、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党参锈病

1、症状、病原及发生规律

叶、茎、花托等部位均可受害。叶片正面病斑淡黄色至黄褐色,相应的背面产生淡红褐色小疱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疱斑大都着生在叶脉两侧,聚集成堆。夏孢子堆橙黄色,后期表皮相破裂,散出大量的黄色粉末,即病菌的夏孢子。严重时,发病叶片迅速干枯。花托和茎上的夏孢子堆较大。该菌的冬孢子阶段很少见。推测病菌可能以夏孢子在宿根枝叶上越冬。生长季节开始,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发病。新病斑又大量产生夏孢子不断地进行重复侵染,扩大蔓延为害。在北方及四川等地,每年中秋节前后及未成熟前常严重为害。

2、防治措施

(1)栽培措施:栽种抗锈党参;有人认为党参锈病与桧柏有关,栽培党参要远离桧柏至少4km;秋末彻底清理田园,将枯枝落叶清除田外,集中处理,减少初侵染源。(2)药剂防治:生长期发现病株立即喷药保护,可选用25%的三唑酮500~600倍液,或62.25%腈菌唑·锰锌600倍液,或5%烯唑醇800~1000倍液,或用丙环唑微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

(二)党参根腐病

1、症状、病原及发生规律

一般6~7月为发病盛期,8月为发病高峰,田间可持续为害至9月。在高温多雨、田间积水、藤蔓繁茂、湿度大以及地下害虫多的连作地块,发病重。发病初期,靠近地表的根顶部及须根、侧根轻度腐烂、逐渐蔓延到主根至全根。根部自下向上呈黑褐色水渍状腐烂,最后植株由下而上变黄枯死。如发病较晚,秋后可留下半截病参。次年春天,病参芦头虽可发芽出苗,但不久继续腐烂,植株地上部叶片也相应变黄逐渐枯死。有时发病后,地上部部分叶片出现急性萎蔫枯死,整个参根很快呈水渍状软腐,内部维管束变褐。出现全株性萎蔫,继而枯死。腐烂根上有少许白色绒状霉。病菌在*壤和带病的参根上越冬。

2、防治措施

(1)栽培措施:选栽无病种苗,避免连作;注意深翻整地,疏沟排水;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2)药剂防治:移栽前每亩用40%多·溴·福(炭息)可湿性粉剂1公斤进行*壤消毒、每亩用3%噁·甲水剂200倍液喷洒。(3)选用健壮无病苗移栽,移栽结合防治麻口病前用15%灌根阿维·毒乳油100—200倍液+30%琥胶肥酸铜(扫细)悬浮剂300倍液+40%多·溴·福(炭息)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泡10-15分钟,晾干栽植。(4)及时拔除病苗,用石灰消毒病穴,以防蔓延。

六、党参种子采集和储藏

(一)党参种子特征

党参果实为蒴果圆锥形,三室,种子数多,小,卵状椭圆形,长1.4-1.7 mm,宽0.5-1.2 mm,种皮褐色有光泽,解剖镜可见密被纵形线纹,顶端钝圆,基部具一圆形凹窝状种脐,胚乳半透明,含油分,胚细小,直生,子叶2枚。

(二)千粒重

党参鲜种子千粒重1g左右,干种子千粒重0.28~0.31g。

(三)采种

1、建立采种田

选生长健壮、根体粗大、无病虫害的党参田作采种田。通常用二年或三年生党参采种子。党参花期7~9月,果期9~10月,待果实呈黄褐色变软,种子黑褐色时表明成熟,可以采收。

2党参种子采集方法

最常用的采集方法是在党参地上部藤蔓霜杀枯黄,茎秆中营养已输送到地下根部,茎秆少汁发干,约在10月上中旬,用一些简单的手工用具如镰刀等将割去藤蔓,要求作业过程小心轻放,减少落粒,运回脱粒场地后,放阳光下晒7-10日,待干后部分蒴果裂开,即可脱粒。

(四) 脱粒干燥

于10月底至11月20日期间选晴好天气脱粒。脱粒方法是:在帆布或其他硬化场地上,将党参藤蔓摊开成20~30cm薄层,用木棍等轻轻敲打,震开蒴果,种子弹出,用木叉抖去藤蔓。脱粒后用竹筛进行初选,清除较大杂质,然后用簸箕进行风选,除去较小的混杂物、空瘪粒及尘*。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不要损伤种子,受损害的种子发芽能力差。

党参种子经脱粒净种后要进一步干燥,应干燥到种子的标准含水量。党参种子的标准含水量为12.5~15.0 %,平均14%,此时用手捏种子,手感滑溜。种子干燥方法为阴干,其方法是在低温条件下,将种子放帆布上通风处晾,摊开成3~5cm薄层,勤翻动,或装入棉布袋中挂在干燥通风的凉棚下晾干;不可高温暴晒或短期烘干。

(五)党参种子的贮藏

党参种子细小,含能量很少,不耐贮藏,在室温下贮存1年后,发芽率降至25%左右,在室温下贮存2年后,发芽率降至3.7%,故隔年种子不宜作种用。党参种子储藏时期,尽可能控制温度在0~5℃低温条件下。党参种子宜装在棉布袋或纸袋中贮藏,不能装在普通塑料袋中。

储藏期间,注意防虫防潮,一般将种子置于木板上,架空,要的良好的通风条件,不可强光照射,也不可放在有热源的地方,如暖气、炉子或*炕等附近。

七、党参的采收技术

(一)采挖时期

约在十月中下旬寒露与霜降之间,抢在*壤封冻以前,党参停止生长以后收挖。在初霜以后,党参根部仍能继续膨大生长,为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提高产量和质量,不可过早采挖。但在霜杀枯后,党参下部老叶迅速枯黄,生长已渐停滞,若*壤结冻,根条变脆,容易折断,不利于操作。因此不可收挖过迟。

(二) 党参采挖

党参地上部变黄干枯后,用镰刀割去地上藤蔓,党参根部在田间后熟一周,再起挖,起挖时间要考虑在地冻之前能够结束收获工作。采挖时先用四齿铁杈将党参一侧*壤挖空,再将党参挖倒,挖出的党参根抖去泥*,采挖切勿伤根皮,以免汁液外渗使其松泡。

八、党参加工技术

采挖的党参挑除病株,用麻袋、背娄装载并及时运回,不可堆置。摊放在干燥通风透光处的竹席上或干燥平坦的地面晾晒2-3天使水分蒸发,晾晒至根体柔软,含水量20%左右时按粗细大小分等,然后上串挂晒,至含水量在15%以下时,用细线扎成重约500 g左右的小把,入库防潮防虫保存,并经常检查库情况,防止吸湿发霉、虫蛀,严禁硫磺熏蒸。

党参具有调节血糖,促进造血机能,降压,抗缺氧,耐疲劳,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胃收缩及抗溃疡等多种作用。其药用价值极高,目前党参药厂货37-40元/kg,中小条42-46元/kg,大中条50-72元/kg,党参0.8以上80元以上。其种植效益良好,发展前景广阔。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大宗药材党参种植加工技术大全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281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