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 » 正文

玉米高效田间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6 10:29:02
导读

玉米作为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科学的种植玉米、提高玉米的产量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议题。因此如何根据*地实际情况种植玉米、提升种植管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整地1.1选择*层深厚、疏松, 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块。玉米对茬口要求不严格, 但从*壤养分角度考虑, 以豆科作物茬口为

玉米作为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科学的种植玉米、提高玉米的产量是目前的一个重要议题。因此如何根据*地实际情况种植玉米、提升种植管理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整地

1.1选择*层深厚、疏松, 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中、上等肥力的地块。

玉米对茬口要求不严格, 但从*壤养分角度考虑, 以豆科作物茬口为好, 宜选择大豆、花生或玉米等肥沃的茬口。同品种玉米连作周期不超过两年。据我县春季多干旱的气候特点, 秋收后要及时整地翻地, 灭茬保墒。秋后灭茬*壤含水量要大于刨茬, 刨茬大于留茬, 秋季整地十分重要。春季不提倡机耕翻地, 对保墒不利。未来得及耕翻的, 视墒情情况, 可串茬空播种。旱地*壤耕作的重要任务是蓄水保墒, 提高降水保蓄率和水分利用率, 保证玉米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量。

1.2施基肥和种肥

结合整地亩施优质并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种肥亩施磷酸二铵15-20公斤, 硫酸钾5公斤;或者亩施用三元复合肥20-25公斤。亩施硫酸锌1-1.5公斤。

二、品种选择

2.1选用经审定推广的、生育期适宜、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

要求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病毒病等。依据我县气候特点, 岭上和岭下地区要选择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岭上宜选择有效积温在2700—2850℃之间的稀值或中密度品种, 岭下地区宜选择有效积温在2800—3000℃之间的稀值或中密度品种。具体要按种植区域、种植习惯、*壤肥力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由于目前种子市场混乱, 建议一定到有信誉、正规的种子店购买, 以免买到假、劣种子,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种子处理

种子包衣是提高玉米出苗率和防止地下害虫的必要措施。15.5%福克悬浮剂, 按药种比1:35-45进行种子包衣;对丝黑穗病严重的地块可用立克秀拌种, 每公斤种子用立克秀4克 (按种子量0.40-/0拌种) 。

三、播种

3.1适时抢墒播种

在5-10厘米*层温度稳定在8-10℃时要抢墒播种, 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建昌岭上种植生育期长的玉米品种, 为保证正常成熟, 在4月上旬就要抢墒播种, 做到一次播种实现苗齐、苗全、苗壮。畜力播种可采用垄作, 机械播种可采用平播, 行距50-55厘米。株距依密度而定, 高肥力*壤也可采用大垅双行或比空方式种植, 采用条播或点播。

3.2播种量及种植密度

条播每亩用种3-4公斤, 点播每亩用种2.5-3.5公斤, 精量播种亩用种1.5-2公斤。种植密度因品种、*壤肥力、种植方式不同而异。高秆、稀植、大穗型品种每亩2800-3500株;矮秆、耐密、株型紧凑型品种每亩4000-5000株。

四、田间管理

4.1苗期管理

(1) 查田补苗在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缺苗严重时要及时补种, 不严重时可采用就近多留苗或移栽补苗。移栽补苗最好在脱乳期前 (两叶一心) 进行。 (2) 适时间苗、定苗。一次定苗, 可在幼苗4-5片叶时进行。若两次间苗, 第一次应在幼苗3-4片叶时进行, 第二次在4-5片叶时进行。

4.2穗期、花粒期管理

(1) 追肥根据*壤条件和玉米的长相确定追肥时期和数量。若玉米生长植株较弱, 应在拔节后早追、多追;若玉米植株生长旺盛, 则可适当晚追, 在大喇叭口期追攻穗肥。追肥量占总量的70%, 每亩可追尿素约20-30公斤。 (2) 灌溉在拔节到抽穗期, 特别在抽穗开花期玉米需水最多, 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管理上要求隔行去雄、辅助授粉、施肥和灌溉等,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4.3中耕除草

在施入攻秆肥或攻穗肥后, 要随即进行中耕培*, 既有除草作用, 也可提高肥料利用率。

五、病虫害防治

5.1防治地下害虫

危害玉米的地下害虫包括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等措施, 可有效地减轻虫害发生。地下害虫危害严重时, 可用辛硫磷拌种或制毒*施入壤中。拌种亩用量为每公斤种子50%乳油2克;施毒*亩用为50%乳油100克, 加水500克, 拌入20公斤细干*中。

5.2防治玉米螟

栽培管理上选用抗病品种;处理越冬寄主, 在5月中旬以前对主要有玉米螟的秸秆、根茬用每立方米100克白僵菌粉剂封剁。生物防治:赤眼蜂施放。亩放蜂2万头, 分1次放蜂。第一次放蜂大约在6月20日左右, 百株落卵量达到1-2块时, 亩放蜂量8000头;第二次放蜂时间在第一次放蜂后7—10天后进行, 亩放蜂量为12000头。具体操作措施:每亩放蜂4个点每点放蜂卵25粒左右, 每粒寄生卵有蜂60-90头, 然后将蜂卡撕赢相应的小块, 用牙签等物将蜂卡别在玉米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印可。施放赤眼蜂时间要及时准确;防止高温日晒雨淋;忌与农药、化肥等有刺激物品一起堆放, 放蜂前三天不能用农药。

5.3防治粘虫

药剂防治:2.5%溴清菊酯、200-/0杀灭菊酯3000-4000倍藏.5%来福灵乳油或2.5qo劝夫乳油2000倍液喷雾。

诱蛾采卵:根据成虫在干叶上产卵的习性, 在田间插各种草把 (谷草把、稻草把、玉米千叶把) 诱蛾产卵, 将卵集中消灭。

六、收获

玉米一般在完熟期收获, 当植株基部叶片变黄, 苞叶呈黄白色而松散, 籽粒变硬呈固有粒形和粒色, 玉米黑帽层形成时, 要及时收获。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玉米高效田间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265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