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 » 正文

河蟹中毒怎么办?养殖户如何应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5 14:42:50
导读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稍有管理不当,河蟹就会中毒,导致河蟹中毒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养殖密度的大、投喂饲料不新鲜、池塘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等,河蟹中毒怎么办呢?养殖户又如何应对?一、原因分析1.河蟹养殖密度大。池塘养殖密度超过1500只/亩都容易发生氨中毒,高密度的放养量不仅破坏了水体的微生态平衡,而大量的排泄物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稍有管理不当,河蟹就会中毒,导致河蟹中毒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养殖密度的大、投喂饲料不新鲜、池塘水体自净能力差等等,河蟹中毒怎么办呢?养殖户又如何应对?

一、原因分析

1.河蟹养殖密度大。池塘养殖密度超过1500只/亩都容易发生氨中毒,高密度的放养量不仅破坏了水体的微生态平衡,而大量的排泄物又污染了水体。

2.水温升高导致河蟹摄食量增加,投饲量也随着增加,由于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大棚中交哦残饵和河蟹排泄物分解后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水中大量积累在池底,导致底层氨氮严重超标,经送检发病池塘氨氮含量都超过10.5毫克/升。

3.在饲养过程投喂饲料不新鲜或常用腐烂变质的*杂鱼进行投喂,投饲量受*杂鱼的供给量限制造成河蟹摄食不均,导致河蟹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因此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

4.许多养殖户采用自配饲料的方法,所配饲料在水中保存时间较短、投饲不科学,常将颗粒料投在离水边2米左右导致使大量饲料溶失于水中,分解产生氨氮等有毒物质,随着水温的升高加速了饲料和粪便的分解成氨氮,氮氨超标使河蟹中毒。

5.池塘水草少使换冲水困难,导致池塘水体自净能力较差。随着水温的升高各种微生物活动加强,水质污染造成河蟹氨中毒。

二、防治方法

1.降低河蟹放养密度,减少河蟹粪便对水体的污染以及河蟹对水草的破坏。

2.改变投饵方式,将水下投喂方式改为水边投喂;搭设饵料台便于查看河蟹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减少饲料溶失对水体的污染。

3.科学配制饲料,合理添加诱食剂促进河蟹快速摄食,减少饲料在水中的浸泡时间。

4.合理投饵营养全面,提高河蟹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

5.发病时,将池水全部排干再冲换新水,降低水体的氨氮浓度,并加入生石灰20毫克/升,将池水pH值调至7.5~8.5之间。

6.积极养护水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7.有条件的养殖池,可以配备搅水式增氧机或气泵,将底层的污水充分曝气,使表层的溶氧水和底层的缺氧水充分混合增加溶氧,并将有毒的氨氮、硫化氢氧化成无毒的硝酸盐和硫酸盐排出池外。

以上就是河蟹中毒解决办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农技知识请关注 学堂!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河蟹中毒怎么办?养殖户如何应对?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251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