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 » 正文

马尾松毛虫的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3 09:26:55
导读

马尾松毛虫是松林生态系统中的常见昆虫之一,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南山林场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措施,南山林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有着大面积的马尾松。下面一起学习南岸区南山林场马尾松毛虫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南山林场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南部长江河谷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干旱,易导致马尾松毛虫等食叶害

马尾松毛虫是松林生态系统中的常见昆虫之一,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南山林场马尾松毛虫的防治措施,南山林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有着大面积的马尾松。下面一起学习南岸区南山林场马尾松毛虫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南山林场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南部长江河谷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干旱,易导致马尾松毛虫等食叶害虫的暴发。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必须高度重视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工作,从源头降低发生概率。

1 马尾松毛虫发生现状

为有效监测马尾松毛虫的发生趋势,在马尾松林区安置黑光灯,结果表明松毛虫主要集中在往年发生较严重的区域;从黑光灯收集的马尾松毛虫数量及雌雄虫比例来看,雌虫数量较多,通过监测分析,必须做好松毛虫防治工作。

2 马尾松毛虫防治措施

2.1生物防治

2.1.1施用白僵菌高孢粉 白僵菌是近几年来林场在防治松毛虫时使用的一种最常见药物,其为真菌性杀虫剂,药效强,但对人畜无害,残留、污染较少。白僵菌分为粉剂和乳剂两种 。在防治实践中,施用量以粉剂每克含量100亿孢子,每667m2用量0.5kg;乳剂每mL60亿孢子,每667m2用量150mL,在幼虫越冬前(11月下旬)和越冬后(2—3月)施药效果最为理想。

2.1.2释放赤眼蜂采取“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释放赤眼蜂等寄生蜂卵于林场重点发生的较场坝、放牛坪、大垭口、法国教堂等区域,放蜂期与松毛虫大致发生期一致,即蜂、卵相遇时,寄生卵携带的病毒能大规模杀死松毛虫,操作较简单,对人畜和环境无毒、无害,防治效果较好。

2.2物理防治

利用松毛虫成虫具有较强趋光性特征,在马尾松毛虫越冬代,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老熟幼虫化蛹盛期开始在林区安置黑光灯(220伏、20W)。一般选择在开阔地设置,6.7~10hm2设1盏黑光灯,5月份安置于马尾松密集的林区,选择漆黑、闷热、无风的夜晚于9点左右开灯,诱虫效果最好,有效降低了下一代松毛虫虫口密度。

2.3生态防治

采用生态防治法是防治林区病虫害的有效方式。结合南山林相改造、生态屏障区建设等项目,大力栽植木荷、含笑、枫香等树种,营造针阔、四季有花、乔灌草相结合的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逐步减少马尾松纯林的比重,营造不利于松毛虫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对放牛坪林区松林郁闭度大的区域,及时加强森林抚育间伐管理,清除林下杂草。

在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力度,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生物防治为主,有效控制马尾松毛虫的发生,确保森林生态。更多农技知识请继续关注 网!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马尾松毛虫的危害症状及综合防治技术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082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