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 » 正文

西瓜枯萎病有什么症状?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2 08:59:55
导读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真菌病害,西瓜一旦感染该病轻者植株矮化、黄化、结实率低、瓜小,严重者几乎绝产。因此西瓜枯萎病对于西瓜种植产业影响很大,下面就来说说西瓜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症状识别西瓜全生育期均可发病,而以开花、伸蔓到结果期发病最重。幼苗受害导致幼芽在*壤中即腐烂死亡不出苗。出苗后发病顶端呈失水状

西瓜枯萎病是一种真菌病害,西瓜一旦感染该病轻者植株矮化、黄化、结实率低、瓜小,严重者几乎绝产。因此西瓜枯萎病对于西瓜种植产业影响很大,下面就来说说西瓜枯萎病的症状及防治技术。

症状识别

西瓜全生育期均可发病,而以开花、伸蔓到结果期发病最重。幼苗受害导致幼芽在*壤中即腐烂死亡不出苗。

出苗后发病顶端呈失水状,子叶和叶片萎蔫下垂,茎基部萎缩变褐,发生猝倒而死亡。伸蔓时发病根部初期变褐色后腐烂,开始时茎蔓基部叶片萎蔫,后逐渐向上发展到全株枯死。

成株发病时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似缺肥状并逐渐向上发展。病情发展缓慢时萎蔫不显著或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持续数天后全株萎蔫枯死。

一株中也常有部分枝蔓萎蔫,后逐渐蔓延至全株,有时主蔓枯萎,而在茎基部长出不定根,生出新的侧枝。也有时同一枝蔓半边发病半边健全。急性发病时,茎叶突然由下向上枯萎,以中午表现最为明显夜间恢复,反复5~10天全株萎蔫死亡。

病株到后期茎基部变褐色表皮粗糙,节部及节间出现褐色条斑,常伴有树脂状胶汁溢出,干后呈红黑色。横切病蔓维管束呈褐色,皮层剥离木质部开裂,根部腐烂仅见黄褐色纤维。天气潮湿时病部常见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

发生条件

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生活能力很强,可在*壤中存活8~10年。病原菌在8~34 ℃下均能生长,以24~32 ℃最为适宜。

pH值为4.6~6的*壤发病较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底肥不足、氮肥过量、大水漫灌和连作都会引起或加重枯萎病的发生。

发生规律

种植抗(耐)病性差、植株长势弱的品种发生重。施肥不科学,偏施氮肥、有机肥缺乏的田块发病重。连作田块和重茬年限越长发生越重。

*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的田块发生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发生重。田间管理粗放、病虫防治不及时的田块发生重。

防治技术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上的主要病害,它可以通过*壤、种子、农家肥、流水等传播,在西瓜生长的各个时期都能发生。因此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1) 选用抗病品种。

(2) 嫁接栽培。以葫芦、瓠瓜、南瓜等为砧木进行嫁接换根,是目前解决西瓜枯萎病的途径之一。

(3) 种子消毒处理。播种前可用50%克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拌种,药剂用量为种子量的0.3%。

也可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泡30~60分钟,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60分钟,以杀死种子表面的枯萎病病菌及炭疽病病菌,捞出种子后用清水冲洗2~3次再进行浸种、催芽、播种。

(4) 合理轮作倒茬。种过西瓜的地块一般要6~8年才能再种西瓜,一般轮作4年后*壤中的病菌即可大大减少,采用水旱轮作效果会更好。

(5) 将*壤调理剂或冲施肥与肥料混用。重茬地种西瓜在幼苗定植前采用该方法可起到改良*壤、平衡营养供给、提高植株抗病力的作用。

(6) 药剂防治。西瓜枯萎病一旦发病必须立即进行药液灌根。对初发病株以根部为中心,挖8~10 cm深和宽的圆坑,勿伤根部表皮,每株灌40%多菌灵悬浮剂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0 mL,5~7天后再灌根1次,灌根后覆*封坑,同时进行叶面喷雾防治效果更好。

以上就是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方法,西瓜枯萎病不难防治,只有从源头上、日常管理上着手,就能避免感染西瓜枯萎病。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西瓜枯萎病有什么症状?西瓜枯萎病综合防治技术链接:http://www.esxun.cn/news/5067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