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砂锅居必点(正宗砂锅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24 19:06:26
导读

“名振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说的是有近300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风味饭庄,以砂锅煮白肉为招牌菜的砂锅居。位于北京西四南大街路东缸瓦市的砂锅居,开业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其字号为“和顺居”,取其“和气生财,顺利致富”的吉祥之意。开业之初,店家从定亲王府内找来一口深约三尺、直径约四尺的硕大砂锅煮肉,据说这是皇室供奉神灵时煮食祭品的神锅。京城市民都觉得新奇,没钱的路过看看,有钱的进来尝尝,这

“名振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说的是有近300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风味饭庄,以砂锅煮白肉为招牌菜的砂锅居。位于北京西四南大街路东缸瓦市的砂锅居,开业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其字号为“和顺居”,取其“和气生财,顺利致富”的吉祥之意。开业之初,店家从定亲王府内找来一口深约三尺、直径约四尺的硕大砂锅煮肉,据说这是皇室供奉神灵时煮食祭品的神锅。京城市民都觉得新奇,没钱的路过看看,有钱的进来尝尝,这里的大砂锅煮肉味道鲜美独特。日久天长,市民们就把“和顺居”俗称为“砂锅居”,而且叫响京城。​店主人也索性又挑起了一块“砂锅居”大匾,与“和顺居”同悬一处。时间一长,砂锅居的名字越叫越响,和顺居反而不大有人知道了。砂锅居当时在缸瓦市路东开业、立足,是有缘由的。砂锅居原来是由清朝定亲王府的更房发展演变而来的。清高宗皇帝第一子永璜死后,被追封为定亲王。定亲王府位于西城区缸瓦市,规模很大,占地40余亩,房屋400余间。府内仅守卫队、各类仆役就有130多人。王府最西侧为更房,为王府守夜打更的役夫住在这里。当时,清廷上下恪守清朝祖制祭天祭祖,行朝祭、夕祭、日祭、月祭等。祭祀时,按照满人习俗,选用一岁以内的上等活猪为“牺牲”,选中的猪须是膘肥肉满,毛色黑亮。洗净去皮后用大锅白煮,不加盐、酱等调料。故宫内的坤宁宫就举行过这种祭祀活动,至今仍保存着当年煮祭肉用的大锅。待皇帝、皇后在祭祀行礼叩头之后,撤下祭肉盛于盘内,供皇帝皇后受胙,或率王公大臣分食祭肉。王府内则祭祖不祭天,祭祀后分享祭肉,又叫“神余”。撤祭之后的煮肉、菜肴、饽饽等大量供品也分给府内仆役分享。定王府内的更夫们把得到的王府祭煮白肉带出府去换了钱,后来又在更房内的王府西墙上挖了个洞,逢王府有祭祀活动时,就在此做几笔小买卖。王府西墙外,是北京城的一处已有几百年历史的热闹市场。元代时候,这里已经是元大都两个最主要的商业市场之一,即西四羊角市。到明清时候,逐渐形成西城区的繁华商区。这里商号多、人流大,买卖也好做。更夫们与王府厨师们共同谋划,在王府更房墙外盖了三间房,正式开了一家专门仿照王府膳食制作菜肴的“和顺居”。从此定亲王府的菜和王府“祭品”流传到民间。​砂锅居的菜品以白煮、烧、燎最为著名。白煮就是白煮肉,这与当年王府无盐无酱的“白煮祭肉”已完全不同。它是选当年的猪,洗净切块后,用大砂锅清水炖煮,旺火烧开后,文火再煮两个小时。途中不加水。这样煮出的白肉保持着原味,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汤浓味厚。晾凉后,切成宽不足两寸,长不过四寸的薄片。 凉吃时可以根据食者喜好,蘸酱油、腐乳汁、蒜泥、韭菜花、辣椒油、香油等作料调制的味汁。​白煮肉也可以吃热砂锅,配以香菇、海米、鸡胸、粉丝、豆腐等。水煮白肉、白肠,白肚搭配的“砂锅三白”,更是集白、嫩鲜、香、热的特点,而成为京城一道冬令美食。据传砂锅居白肉为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所爱,成为皇家席间珍品,乾隆皇帝还曾经为砂锅居留有“此乃珍馐,味之一绝”的御笔。砂锅居的烧菜也称炸菜,如“炸鹿尾”,用猪肠、猪肝、猪肉仿制成鹿尾,炸后再烹,色泽金黄油亮,肠衣酥脆,肉质松嫩,风味独特。​​还有燎菜。将带皮猪肉、猪肘、猪头等直接在炉火中燎,这类菜对火候的掌握要求很严格。如“糊肘”是将猪后肘叉在铁叉上,用炭火燎,要求火旺而不热,肉皮与火保持一定距离。待燎得肉皮上焦起一层小泡时,用温水刷去黑糊皮,再放在砂锅中清水煮。这道菜外皮色泽金黄,口感细腻,散发着特有的糊香味,令人过口难忘。砂锅居还用猪脑、猪耳、猪蹄、猪尾,以及猪肠、肚、肝、肺等原料,制成精致美味的小烧碟,一套24件,或36件,或48件,或64件等,名目繁多,如蜜煎海棠、蜜煎枣、大红杏干等都是“以荤托素”的肉菜甜肴。​​​​​砂锅居的美味特色王府菜,既有宫廷菜的细腻,又兼有民间菜的质朴,引来京城众多食客。日烹一猪,不到中午就告售罄,他们便撂幌子闭门不再待客。“缸瓦市中吃白肉,日头才出已云迟”,要品上砂锅居这一口,须得早去。这种独特的“饥饿营销”在京城也难觅其二。因此老北京民间流传着“砂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的歇后语。一直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砂锅居才“打破旧规添晚卖”,全天营业。北京解放以后,砂锅居公私合营,店址南迁几十米,扩大了营业规模。在恢复和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增添了其他炒菜几十种。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曾慕名来此用餐。如今砂锅居在缸瓦市的三层楼,店面端庄气派,高悬门楣的“砂锅居”三字金匾古朴厚重,门厅内陈列的仿古大砂锅,直径120公分、高76公分、重218公斤,成为砂锅居向各界食客展示的文化大餐。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砂锅居必点(正宗砂锅居)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8000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