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江西种猪场名单(江西猪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22 09:35:53
导读

江西省培育了二个猪种, 都是利用社会上优良杂种猪群进一步选育而成。一是赣州白猪, 主要含中约克和遂川本地左安猪血液, 1982年通过省级鉴定验收为新猪种, 上世纪70-80年代对当地养猪生产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目前因广泛推行杜长大三元杂交, 赣州白猪头数日渐减少;一是南昌白猪, 含有中约克、苏大白、大约克夏和滨湖黑猪血液, 基本上用群体继代选育法育成, 1999年农业部批准为新品种, 已分布在

江西省培育了二个猪种, 都是利用社会上优良杂种猪群进一步选育而成。一是赣州白猪, 主要含中约克和遂川本地左安猪血液, 1982年通过省级鉴定验收为新猪种, 上世纪70-80年代对当地养猪生产显著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目前因广泛推行杜长大三元杂交, 赣州白猪头数日渐减少;一是南昌白猪, 含有中约克、苏大白、大约克夏和滨湖黑猪血液, 基本上用群体继代选育法育成, 1999年农业部批准为新品种, 已分布在省内外的种母猪有几万头。总的来看, 过去育成的培育品种都受到“杜长大”的冲击, 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有关江西地方猪种, 20世纪60年代初, 江西省农业厅等单位汇编调查材料, 主要依据猪的毛色、外形和产地自然经济条件, 把江西地方猪种划分为13种类型共47个猪种, 其中包括着赣州白猪和南城黑猪两个杂种类群。

70年代初, 江西省农业厅邀请省内畜牧专家论证, 把地方猪种依据生态条件相似, 猪种主要特征特性相近, 猪种有过交流, 归并为7个类型, 即赣东北花猪、滨湖黑猪、赣东北黑猪、赣西北花猪、赣东黑猪、赣西两头乌猪、赣中南花猪, 每个类型中有着不同的地方猪种。

80年代初, 江西省按全国统一调查提纲, 并在着重解决“同种异名”或“异种同名”的原则下, 开展了大规模的、系统的、全面的地方猪种调查, 同时在每个类型中以具有代表性的猪种进行省订统一标准的肥育试验和杂交试验。

这次调查结果, 支持地方猪种划分为7个类型, 进一步明确每个类型中代表性猪种, 解决了同类型中一些猪种的同种异名问题。

有6个地方猪种列入《中国猪品种志》, 并有三个地方猪种被全国猪品种志专家视作跨省同种异名猪种, 如把赣西两头乌猪和湖南沙子岭猪、湖北监利猪和通城猪、广西东山猪归并为华中两头乌猪;把江西的玉山乌猪和浙江的江山乌猪合并为玉江猪;把赣东黑猪、闽北黑猪合并为武夷黑猪。

1995-2000年又作了补充调查, 并对一些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和生化、免疫、细胞学等遗传标记进行了深入研究。1995年江西省种畜种禽鉴定委员会依据地方猪种的现状研究确定, 赣东北花猪命名为乐平花猪、赣东北黑猪命名为玉山黑猪、赣西北花猪命名为杭猪。新近出版的江西畜禽品种志, 把原视作乐平花猪的一个地方系东乡花猪, 当成一个地方猪种登录。江西省所有地方猪种均被国家申报给FAO的“世界家养动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江西省现在保存着7个地方猪种:玉山黑猪、乐平花猪、杭猪、滨湖黑猪、赣西两头乌猪、赣中南花猪、赣东黑猪, 它们除了有着共同的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好、母猪使用年限长等优点外, 也有自已的特点。

玉山黑猪产于玉山县, 是一个早熟易肥的小型猪种, 其显著特点是肉细嫩、香味浓, 味道美, 据测定, 肌肉中甜鲜味氨基酸、肌苷酸及某些有益脂肪酸 (亚麻酸) 含量, 显著高于其他猪种。曾被指定为特供猪调到北京、庐山等地供中央领导食用或作国宴原料肉。

乐平花猪产于乐平市, 在江西省地方猪种中体型较大、肥育性能良好、产仔多、与国外瘦肉型公猪杂交, 杂种优势明显。东乡花猪的特性与乐平花猪类似。

杭猪产于修水县, 是一个小型花猪, 繁殖力强。千家万户喂养的母猪, 长时期来, 都一年3胎或二年5胎, 产后明显发情, 每窝产仔虽7~8头, 但年产仔可达20头左右。仔猪30日龄断奶, 体重4kg左右, 即到市场出售, 生活力很强, 在农家喂稀饭的营养条件下, 很少死亡。

滨湖黑猪主要产于鄱阳湖区一带县、市, 是当地群众长期以放牧草滩、荒地为主培育的地方猪种, 能大量采食青粗饲料, 乳头数7~8对, 窝产仔11~12头, 繁殖力强。

赣西两头乌猪产于江西西部大片农村, 有着头颈、臀尾为黑色, 而躯干、四肢为白色的两头乌毛色, 是体型较大的地方猪种, 目前保种较好的是上高县的蒙山猪。

赣中南花猪产于江西中南部的一些县市, 分布面广, 体型大者, 成年体重100kg以上, 体型小者55~65kg。

赣东黑猪中心产区于南城、宜黄等县, 曾含有巴克夏血液。在江西地方猪种中, 体型最大, 与瘦肉型公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 繁殖力、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的杂种优势明显。

这些江西地方猪种, 在上世纪50—60年代农村普遍饲养, 因耐粗饲、适应性强、产仔多、个体小、肥育期长, 适合小农经济喂养, 养猪也为了积肥。当时各个地方猪种群体大, 只有少数地方搞无序杂交, 于是保种的任务为提纯复壮, 在本种内选择优良个体繁殖, 淘汰血缘不清的公母猪。政府投入一定的资金、人力、物力, 建立保种区, 创办保种场。

到了7 0年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的提高, 对猪肉的需量越来越多, 肥猪成为计划经济的商品, 地方猪种生长慢, 满足不了商品日益增长的需要, 便很快开展了以外来良种公猪和本地种母猪的二元杂交。政府为了保存地方猪种, 对原种场和产区保种基地除给予资金、饲料扶助外, 并采取多项鼓励政策, 重点是保护地方猪种公猪。同时农户仍喜爱养地方猪种母猪, 因饲养成本低而又使用年限长, 杂种仔猪好卖。政府和群众都发挥了积极性, 地方猪种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

80年代及以后年代, 计划经济已走向市场经济, 肥猪商品由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 人们需求更多的瘦猪肉, 饲料工业也日益发展, 猪种杂交由二元进入到三元, 杂种肥猪在高营养水平下生长更快且瘦肉更多, 受到市场的欢迎, 三元杂交开始时是, 在二元的基础上再用外来良种公猪杂交, 地方猪种还起到一定作用, 以后由于一味追求瘦肉量, 三元杂交发展到完全用外来良种猪, 最风行的是“杜长大”, 地方猪种失去了杂交利用价值, 保种也陷入困境。

江西为何始终保存着这样多的地方猪种?是因为大家共同认识到:地方猪种遗传资源是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如果在谁手里一旦损失, 不能再生, 谁将成为历史罪人;保与不保哪个地方猪种, 必须以种质测定为科学依据, 不能轻率下结论, 目前所作的一些测定还不系统、全面、深入, 更何况有一些还难以度量的性状, 如抗逆性、抗病力、特异敏感性, 还不大清楚;有些性状表型相同, 但遗传基因不同, 有待深入研究。

近年, 国家成立了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 制订了全国畜禽品种资源保护规划, 公布了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江西省也相应建立了委员会, 制定了保护规划和保护名录。这就为地方猪种保护和利用带来了大好转机。

目前, 各个地方猪种都保存有一定头数的保种群体。原先都有保种场, 有的还有保种基地。随着猪场体制的改革, 保种群体现处境不一。

有的仍保存在原种场, 如玉山黑猪, 不仅进行合理的科学保种, 还开发利用, 还有赣中南花猪;有的由私人承包, 国家给予适当资金扶助, 这样保种完全取决于个人是否得利, 风险性大, 不仅难以保证有足够头数的群体, 也难以进行科学保种和开发利用, 如若私人养猪得不到经济效益, 就不可能持续承包, 如乐平花猪、杭猪、滨湖黑猪, 赣东黑猪;新近, 赣西两头乌转让台商, 探索新的保种途径。

个人认为, 从江西的条件来看, 最好在畜牧研究所建立保种中心, 不仅保种不受市场经济干扰, 而且能开展种质测定和开发利用试验, 并建立品种资源动态信息数据库。

猪种遗传资源的保护, 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是保护人类社会长远的食物供给和安全, 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江西省目前来说, 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各级、各部门领导的认识, 把这作为一项长期的公益事业, 给予财政支持, 同时加强立法。

合理开发利用是保护猪种遗传资源的最有效方法。利用地方猪种的耐粗、抗逆、多产、肉质鲜美等优点, 用来生产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猪肉争夺市场, 是最有价值而又最有前景的利用途径。现在大家逐步认识到, 市场上不仅需要大量瘦肉, 更需要味道好的瘦肉, 改善肉质需要依靠地方猪种作杂交亲本。

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利用, 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江西省是这样, 全国也是这样。

《江西地方畜禽品种志》

《江西畜禽品种志》 

《再谈江西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江西种猪场名单(江西猪品种)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7396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