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寻味舌尖上的乡愁(舌尖上的乡愁作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17 07:17:58
导读

图 | 三水文 | 马子de马子走过不少地方,各地搜罗的美食,也吃过不少。但能让人念念不忘,幸福满足的,只不过是,一些普通平常的食物,带着温暖的情感与回忆。年前一段时间,特别想吃到家乡的味道,于是连续点了几天家乡的小吃,有时材料一致味道差距甚远,有时连食材都不一样了,更别谈味口。晚上和老乡三水聊天,也好几年没见面了,便一拍即合,约好回家拍一组家乡的美食。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01.天门锅盔 锅盔,

图 | 三水

文 | 马子de马子

走过不少地方,各地搜罗的美食,也吃过不少。但能让人念念不忘,幸福满足的,只不过是,一些普通平常的食物,带着温暖的情感与回忆。

年前一段时间,特别想吃到家乡的味道,于是连续点了几天家乡的小吃,有时材料一致味道差距甚远,有时连食材都不一样了,更别谈味口。晚上和老乡三水聊天,也好几年没见面了,便一拍即合,约好回家拍一组家乡的美食。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01.天门锅盔

锅盔,对于天门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食物,过早时的大街小巷,处处都能看到锅盔炉子,处处都能闻到锅盔的香味。天门人不仅爱锅盔,还变着花样吃,锅盔夹油条、炒锅盔、锅盔泡面,早餐顿顿少不了锅盔。

感受一下天门年前的物价,过年?加倍

刚出炉的锅盔,香气扑鼻,酥脆可口,炉火烤制的面饼中透着芝麻的香味。行走的路人贪婪地吸允这熟悉的味道。

猪油锅盔,又称牙子锅盔。由于制作猪油锅盔设备较传统,现在基本上看不到这样的店了。天门城小,绕了两圈才终于找到这一家老店,刚好快要出锅,香气四溢,面的焦香夹杂着肉香,咬一口,芝麻也随着酥脆在舌尖上跳动,这种滋味缠绵到骨子里。

02.黄潭米粉

武汉有热干面、孝感有米酒、潜江有油焖大虾,而在我们天门有——黄潭米粉。 黄潭米粉是天门人过早的首选小吃,对天门人来说,它不仅是一种食物,一份早餐,而是一种情怀。未食而乡情浓浓,食之则香气喷喷。

天门早餐首选黄潭米粉,正宗首选老邓家

黄潭米粉原始的方法是纯手工制作,制作需30多道工艺,历时10天左右完成,每道工序考究,制作比较复杂。其中对大米的选择尤为重要,本地大米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先浸泡在水里,冬天泡两天,夏天泡一天,然后用磨子,磨成米浆,用密筛过滤残渣,用布袋把米浆吊起来沥干,压成粉末。加少量水混合后搓成圆团,把圆团放进热锅里煮半熟,然后捞起来放置一旁,隔天用压米机碾压均匀后放入专制的压粉容器里,最后才被压成这样和头发丝一样细的粉丝。

一个汤碗用大勺倒上已经熬好浓浓的的汤汁,再倒入已经在锅炉里担好的粉,洒上葱花、再放上鳝鱼臊子,就是黄潭米粉的全部组成部分。而这看似简单的程序里却倾入了每一个制作人的心血。

替换高清大图

替换高清大图

国内美食胜地也去过不少,吃过的粉丝也不在少数,但如发丝般细软的粉丝,只在家乡吃到过。可能由于工序复杂,或是食材受限,即使在外有本地人做,味道也差之甚远。所以说,即便你都有,做的好的才叫黄潭米粉,做不好的也顶多只能算是一碗加了胡椒的粉。

没有鳝鱼臊子的黄潭米粉是不完整的

把油条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泡入汤中,浸入粉中的浓汤,再混入粉,一口下去汤的鲜美,粉的细滑和油条的焦脆在嘴巴里形成一场美味盛宴。油条的酥脆,米粉的爽滑,在口腔里润如丝、一吮入喉的快感,那真是再满足不过了!

听说油条和黄潭米粉更配哦

03.煮包子

上海用生煎包展现一种海派风情,而我们也有美味可口的“煮包子”。煮包子是天门早点的一大特色,传统做法是以藕丁或萝卜丝或榨菜为主馅,掺入即剁即拌的新鲜辣椒丁,用油水煎煮至两面焦黄,吃在嘴里特别的香。

以前使用的是木柴生火,后来改进为煤炉

全凭手感掌握面团大小和份量,时间磨出来的技艺

煤炉燃烧着的火焰,火候刚刚好。包好的摆放进锅里,需用水煮,待水快干的时候加油。隔2、3分钟翻一下身,再过2、3分钟,带着诱人的橘色,圆滚滚的煮包子就出炉了。咬一口,酥酥的味道让人着迷,几乎每位食客都是打包好多个,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不忘分享。

食物最容易携带,但味道又是最难保持。受限于风土与习俗,任何食物,一旦离开原产地,就没有那么地道的美味了。

04. 臊子面

中国人对面条的热情,简直是走火入魔。面条的制作简单、食用方便,早已深入人心。面条的变化和花样百出,世间无出其右。对于面条,每个人都会有无数见解,无数偏好。要说最有乡愁感的食物, 面条应该数一数二。

饮食保持美味的秘密,表面上是食材与工序的艺术。说白了,无非是因为食材对人类的无私给予,人类对美食的共同热爱,所以,美味的终极秘密就是——坚持传统。

这家老店一直保持着最原始的做面方法。现场掸面,下面,先用开水把面煮熟,再用冷水淋十秒,这样可以让面的口感更好,然后用滚烫的汤,烫一遍,起锅,放进碗里。

根根分明,韧而不散。100摄氏度的水,洗烫一遍,浇上用紫酱和鳝鱼熬成出的汤汁。素雅的外观,却有极为软嫩鲜香的口感。

每次回天门,必定去她家来两碗解解馋

05.传统顶糕

顶糕,味道和梅花糕有些相似,但顶糕带着竹筒的清香,更多一些黏糯。好多老的好手艺人相继去世,这项传统工艺慢慢在遗失,以前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声音离我们渐行渐远,只留下糯香甘甜的顶糕味道在舌间萦绕。

由于拍摄在年前一天,长期在邮政门口的黄奶奶没有出摊,于是拍了另外一组。

可能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这样的画面“昏黄的阳光斜斜的落在人身上,老人推着小车,从小巷的那边走来,洪亮悠长的叫卖声像一首远古的诗篇和歌谣。

我时常憧憬远方,也喜欢新奇的生活,但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远方定居。也许家乡的味道,就是我不想去远方的理由。

古人有云:大道至简,大味至淡

当你吃过众多的美食,经历过许多的故事,走过不一样的路。

或许,你会突然发现,最平淡的味道,才是美食的真谛。

而那平淡的味道,便是家乡的味道。

所有的乡愁,都是因为嘴馋。一个人想念家乡,其实就是想念家乡的好吃的。家乡的味道,是那失而复得的儿时欢乐,也是那舌尖上永远的乡愁。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寻味舌尖上的乡愁(舌尖上的乡愁作者)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5959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