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苏州人吃的面是什么面(苏州人吃面食还是米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08 17:10:20
导读

国粹君:水在100℃沸腾,面在3分钟煮透。在将透未透时,才最弹牙。完美只存在于一瞬间,而数字可以帮助你无限接近这个瞬间。时间是面的敌人,这一秒的面和下一秒的面,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碗。烟火人间,苏州人的精致,都在一碗面里。在中国最会吃的,是广东人,广东人是无所不吃,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无一不吃。但是是说吃饭最为优雅的,当属苏州人。苏州本就是那古典风雅之地,而且苏州人极其讲究吃面,老苏州们把喝茶、吃面

国粹君:

水在100℃沸腾,面在3分钟煮透。

在将透未透时,才最弹牙。

完美只存在于一瞬间,

而数字可以帮助你无限接近这个瞬间。

时间是面的敌人,

这一秒的面和下一秒的面,

根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碗。

烟火人间,苏州人的精致,

都在一碗面里。

在中国最会吃的,

是广东人,广东人是无所不吃,

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无一不吃。

但是是说吃饭最为优雅的,

当属苏州人。

苏州本就是那古典风雅之地,

而且苏州人极其讲究吃面,

老苏州们把喝茶、吃面、听评弹

当成了每日的必修课。

苏州人吃面

看似随意,但讲究不少:

汤的基本要求是

清冽,鲜美,不见任何杂质;

汤要清而不油,

味要鲜而食后口不干。

正宗苏式汤面

汤色透明如琥珀,不见任何杂质,

喷香扑鼻,咸淡适中。

图 / Pexels

面条要那种细的有面香的,

吃起来滑爽有嚼劲,

还讲究品相,码在碗里纹丝不乱,

呈现出一个好看的观音头、鲤鱼背。

而苏式面的浇头指佐面的菜肴,

基本就一本苏帮菜的菜谱,

随随便便一家面馆,

就可以看到几十种浇头:

焖肉、炒肉、大排、肉丝、

爆鱼、爆鳝、鳝糊、卤鸭、

虾仁、蟹粉……

一个浇头不够,

那就双浇、三浇。

除了面本身的讲究,

苏州人对吃面的“礼仪”也很有讲究。

苏州美食大家华永根

曾在《苏式汤面》里详细写了

苏州面馆的四条规矩,

且听我一一道来。

苏州面馆,一定要等顾客买了票之后才能把面下到锅里的,称为人等面。只可人等面,不可面等人。

个个等面人,不吃等人面。

苏州面馆,一定要等客人买完票之后才能把面下到锅里的,称为人等面。因为苏州人绝对不愿意吃人来以前就已经下好的面。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面的鲜美劲道。

陆文夫曾在小说《美食家》里写过这份讲究——“喂(那时不叫同志)!;来一碗xx面。”跑堂的稍许一顿,跟着便大声叫喊:“来哉!xx面一碗。”

那跑堂的为什么要稍许一顿呢,他是在等待你吩咐吃法:硬面,烂面,宽汤,紧汤,拌面,重青,免青,重油,清淡点,重面轻浇,重浇清面,过桥——浇头不能盖在面上,要放在另外一只盘子里……

要是客人看到哪家面馆灶头上有两三碗汤面在慢慢地涨面汤,掉头就走,不出三天,坏名声就一脚传到胥门外,再没人愿意去这家吃面。

苏帮面十有八九都是汤面,面汤在苏帮汤面中,是非常重要的,“汤水”好坏是评判苏帮面的重要指标。

因为老话说“唱戏靠腔,下面靠汤”,所以汤被誉为“面的灵魂”。苏帮面的汤分为红汤和白汤,红汤要色如琥珀,清而不油。白汤更是要求一清见底,不见浑浊,不得加水。

图 / 视觉中国

无论红汤还是白汤,都要具有清、香、浓、鲜四大特点,都是文火慢熬“吊”出来的高汤。

红汤是用草鱼头、黄鳝骨、河虾、螺蛳壳等食材,再用新鲜筒骨和老母鸡等进行吊鲜,文火炖制8小时以上。

白汤则主要用老鸭,再加筒骨和老母鸡吊鲜,大火烧开,小火慢炖,直至汤色清亮透底。而吊好的原汤如同卤菜店的老卤一般,绝对不会全部用完的,每天都要用剩下的一些汤底再加入新的食材再吊汤,只有这样吊出的高汤才会越吊越鲜美。经过岁月的积淀,汤底才会鲜美而浓醇,这也是不少老字号面馆的看家法宝。

煮面的地方,常常可见并排放两口大锅,一锅煮面,一锅便是煮汤。煮面的火为大火,所以一直处在沸腾状态,而汤锅的火为小火,稍注意一下,可见锅沿周围一圈冒着小泡,行话称之为“蹿边”。蹿边使汤既保持高温,又保持适宜的浓度。 要是汤不沸了,那就成了“淀汤”,被老吃客看到,就要“翻毛腔”:“哦哟,这是一锅淀汤哉!”必定是抬腿就走的。

好的苏式汤面有“三烫”的特点:面烫、汤烫、碗烫,即便在数九寒冬,食之也能冒汗。

面要烫,投锅煮面时水大透足,少投勤捞,保持水清,捞出后直接入碗不在温水中过;配制好的面汤始终放在铁镬中热着,盛入碗中,貌似不见有热气,但吃进嘴里,一不留神就会烫着嘴。碗要烫,主要是因为早期的消毒设施落后,这碗放进沸水中烫煮不仅可以消毒,而且能保证食物入口的时候,最大限度的维持原先的温度,以最佳的状态入口。

苏式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浇头,即面码。一碗只有汤和面的苏式汤面一样也是很好吃的,但是,有了浇头,生活才丰富多彩。

每种浇头皆经过精心烹调,都是最地道的苏帮风味。浇头的风味决定了面的风格,若将不同的浇头相搭配组合则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单在王稼句先生所撰的《姑苏食话》中列出的浇头品种,就有数十种之多。有焖肉、炒肉、肉丝、爆鱼、块鱼、爆鳝、鳝糊、虾仁、三虾、卤鸭、壮鸡、头尾、三鲜、什锦、肚裆、甩水、卷菜、白汤蹄膀面、小羊面、凤爪面、小肉、素浇等,此外,如面筋、素鸡、火方、香菇、牛肉等,也都是面馆中的常备浇头。苏州人还会根据时令来进行调整,比如入夏要吃黄鱼面,入秋要吃鲈鱼面,春天要吃鲜笋面,夏秋虾鳝肥美时吃虾鳝面、冬天吃蹄髈面等等。

面浇头的丰富多彩,是苏州面的历史传承、行业特色,也是长期来傲视群“面”而长盛不衰的原因。

拿大家熟悉的焖肉来说,选用太湖猪五花肉中的硬肋,过水焯白后加酱油等调料烹制起码三四个小时,而且当天煮,当天用,卖光即止。

啥叫“助汁”?“助汁”是苏州面业的专用术语,“助汁”是苏州面业的专用术语,特指在烧制焖肉后在锅底留下的卤汁。

可以说,一碗面的味道,基本是由“汁”来决定的,一个老苏州很容易吃出来这是谁家的面,所以汁的配方是不能轻易改变的。

有的店会加入爆鱼汁,有的店则会放一些秘制的葱油,而各家配比又不尽相同。业内厨师有共识:此乃是苏式面汤中的“灵魂”。用“助汁”加汤拼制而成的面汤就成了复合味,具有清、香、浓、鲜的层次感。

一碗苏州面,是舌尖上的园林。

更是一天告一段落的仪式。

用一碗面,叙述一城风雅。

万般滋味,

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苏州人吃的面是什么面(苏州人吃面食还是米饭)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3214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