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辰砂茯神膏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03 17:06:19
导读

辰砂茯神膏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辰砂茯神膏--《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酸枣仁(净.去壳)、代赭石(烧.醋淬.研)、乳香(炙.别研),各一两;茯神(去木)一两半,朱砂(研飞)半两,麝香(研)一钱。【性状】此药比他惊药大不同,温平不冷。【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圆如鸡头大。【功能主治】治小儿急慢惊风,潮涎搐搦,手足抽掣,心膈烦躁,及疗惊啼,睡不宁贴。常服镇心、安神、定志。【用法用量】每服

辰砂茯神膏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辰砂茯神膏--《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酸枣仁(净.去壳)、代赭石(烧.醋淬.研)、乳香(炙.别研),各一两;茯神(去木)一两半,朱砂(研飞)半两,麝香(研)一钱。

【性状】此药比他惊药大不同,温平不冷。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急慢惊风,潮涎搐搦,手足抽掣,心膈烦躁,及疗惊啼,睡不宁贴。常服镇心、安神、定志。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用金银薄荷汤研下,更量岁数加减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辰砂茯神丛扒陪膏--《普济方》卷三七五引《永类龄方》

【处方】酸枣仁(净,去壳)

代赭石(烧醋淬,研)

乳香(别研)各30克(炙)

茯神(去木)45克

朱砂(研,飞)15克

麝香(研)3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涎潮搐搦,手足抽掣,心膈烦躁,惊啼,睡不安帖,腹中疴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金银薄荷汤研下。更量岁数加减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五引《永类龄方》

辰砂茯神膏--《局方》卷十(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酸枣仁(净,去壳)1两,代赭石(烧,醋淬,研)1两,乳香(炙,别研)1两,茯神(去木)1两半,朱砂(研,飞)半两,麝香(研)1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常服镇心、安神、定志。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此配,潮涎搐搦渗蠢,手足抽掣,心膈烦躁,及惊啼,睡不宁贴,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金银薄荷汤送下。

【摘录】《局方》卷十(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茯仁末吃了有作用吗?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外表被覆的一层褐色外皮叫茯苓皮,断面靠外淡红色疏松的一层叫赤茯苓,内部白色致密的部分称白茯苓。还有些茯苓中间有一道松根穿过,靠近树根的部分称茯神,中间的树根则叫它茯神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还可以制作成粉状用来女士爱好的美白面膜。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十分多,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下面,一起来看看茯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吧!

1、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2、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誉核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3、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茯苓还可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

4、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茯苓能治失眠吗

茯苓能治失眠吗?答案是可以的。茯苓对失眠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治疗失眠最好的方法还是酸枣仁,建议用茯苓配合酸枣仁服用。接下来,妈网百科为各位朋友具体说说茯苓能治失眠这个问题。

1、常吃茯苓可以宁心安神治疗失眠症。茯苓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

2、茯苓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根部的真菌。它性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哗告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治病范围相当广泛,适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对妇女及老年人滋补效果最佳。

3、茯苓可以做汤、泡酒,在500毫升的酒中,放100克茯苓,每天喝5―10毫升,具有宁心安神、健脾延年的功效。

4、茯苓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有营养学家对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药方进行了分析,发现她常用的补益中药共64种,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中药就是茯苓。近年药理研究还证明,茯苓中富含的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茯苓能祛斑吗

茯苓能祛斑吗?《本草品汇精要》曰:“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白茯苓既能去黑白面,又牢牙乌发,延年益寿。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润泽皮肤,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

1、茯苓不仅是一种保健药物,它还具有的祛斑,祛痘和美白滋润肌肤等美容功效,并且具有瘦身作用。一般不建议吃茯苓达到祛斑效果,可将蜂蜜与茯苓粉调成糊状即成。晚上睡前敷脸,翌晨用清水洗去即可。

2、茯苓,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也被称之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3、对于茯苓的美容记载,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除了著名的三白汤之外,有美白、祛斑作用的方剂也不少,如《洪氏集验方》中记载的琼玉膏,其中就有茯苓,有益气养阴、润肤增白的作用。《经验后方》记载就说,如果吃茯苓至百日的话,可以肌肤润泽、延年耐老。

茯苓的副作用

茯苓有副作用吗?其实,茯苓性味平和,是可以作食物服用的,长期吃没什么副作用。只是食用茯苓需要注意几个事项。一起来看看食用茯苓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吧!

1、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2、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

3、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精者慎用。

4、《药性论》:“忌米醋。”

5、《本草经疏》:“病人肾虚,乱虚明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6、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7、《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茯苓怎么吃

茯苓怎么吃呢?民间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用茯苓与其它杂粮混在一起做粥吃,药膳中茯苓是少不了的。在我国,食用茯苓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下面,妈网百科介绍几款茯苓食疗方给大家参考参考:

一、陈皮茯苓粥:

材料:陈皮20克,茯苓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陈皮、茯苓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或将陈皮晒干和茯苓共为细末,每次用3~5克,调入已煮沸的米粥中,同煮粥。每日1~2次, 连 服食10~15天。

功效:理气健脾,化痰安神,合而食之,适用于脾胃气滞,中焦湿阻所致的胸膈满闷、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心悸恶心等症。

二、莲子麦苓糕:

材料:莲子肉30克,茯苓20克,麦冬30克,面粉100克,桂花、白糖适量。

做法:以上各味均粉碎成细面,加入白糖、桂花适量与面粉拌匀,以水和面成面团,上屉蒸成糕,每日早餐食50~100克,连用10~15天。

功效:健脾安神,滋阴清热。适用于心阴不足、脾气虚弱所引起的惊悸、怔忡、口干乏力诸病症。

三、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一、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现有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

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4、用于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二、保健功效

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

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茯苓还用作茯苓饼、链旦拦茯苓酥和茯苓酒等。有的国家将茯苓作为海军常用药物及滋补品的原料。在温度较大的地区和场所,茯苓可作为重要的食疗品种,经常食用可健脾去湿,助消化,壮体质。

1、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2、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迟乎虚泄泻,小便不利。

3、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4、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5、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

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6、茯苓麦冬粥:茯苓、麦冬各15克,粟米100克。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

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7、茯苓饼:茯苓200克,人参10克,面粉800克。二药分别研为细末,加食盐少许,同棚胡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做成约重100克的饼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个。

本方用茯苓、人参补气益脾,以人参延缓衰老。用于补虚,抗衰延年。

8、茯苓酒: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次,每次10-15毫升。凡气血虚弱、阴阳两亏所出现的腰酸、腿软、体倦乏力、遗精阳痿、须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减退等均宜服用。

9、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10、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

茯苓粉是中药茯苓的粉末,它的吃法可谓五花八门,人们一般用来熬粥、煎汤或者是冲茶喝,但是茯苓粉不可吃多,要不然它所产生的副作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危害。茯苓粉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三萜类、多聚糖类及胆碱、脂肪、卵磷脂、钾、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具有祛斑增白、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等多种功效。另外,茯苓粉也有一定的适宜人群,大家只有正确的掌握茯苓粉的吃法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茯苓粉怎么吃

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不少人纷纷把一些中药融入到菜肴中去,成为了一道又一道既美味又有药用价值的药膳佳肴。一直以来中草药茯苓被人们广泛运用医学治疗中,并且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记载,由于其独特的药用功效所以被人们称为“仙药之上品”。另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服用茯苓粉,那么茯苓粉怎么吃呢?

1、山药薏仁茯苓粳米粥

原料:茯苓粉30克、薏仁30克、山药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粳米、薏仁、山药加水适量,煮至半熟放入茯苓粉,和匀后煮熟,空腹服用即可。

2、茯苓粉粥

原料:茯苓粉15克、粳米100克、胡椒粉、盐、味精少许。

做法:先将粳米淘洗干净,然后将粳米、茯苓粉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米烂,再加味陵模精、盐、胡椒粉、搅匀即成。

3、苡仁茯苓粥

原料:苡仁200g、茯苓粉10g、粳米200g、鸡胸脯肉50g、干香菇4个。

做法:先将香菇泡发切成丁,鸡脯肉去皮、去油脂入锅内煮30-40分钟后捞出切为肉丁;茯苓研粉然后将苡仁用水反复搓洗,再用热水浸泡1夜,沥干后加7倍清水煮沸熬烂;将粳米加5倍清水煮1个小时,两粥合并加入香菇、鸡肉丁、茯苓粉,再煮至稠即可食用。

4、茯苓粉奶茶

原料:茯苓粉10g、牛奶200ml。

做法:先将茯苓粉用凉开水适量化匀,再加入煮沸的牛奶即可。

茯苓粉吃多了有副作用吗

茯苓是一种生长在原始森林深处的真菌类植物,通常为不规则的球类形状,人们将其采集之后晒干切片研磨成粉之后就有了茯苓粉。中医认为茯苓粉有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等功行源效,同时对肌肤、肺肾、肠胃等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既然茯苓粉这么好,那么茯苓粉吃多了有副作用吗?

茯苓粉吃多了是有副作用的。第一,我们都知道茯苓粉有利尿的作用,如果过量服用茯苓粉就会导致小便尺带缓次数过多,从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第二,肾虚患者食用之后会加重疾病症状,甚至出现滑精等情况,所以应注意服用剂量以及特殊人群的服用;容易口干以及气虚体弱的患者应该避免服用茯苓粉,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第三,服用茯苓粉应避免米醋、浓茶等物质,要特别注意茯苓粉的服用剂量,否则不仅影响药效还容易发生腹痛、皮肤红肿、支气管哮喘发作等中毒过敏症状。

茯仁末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它有广泛的用途,被认为具有较好的药理效果。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茯仁末被用于治疗一系列疾病,例如胸闷、咳嗽、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茯仁末还可以缓解经期不适和舒缓神经系统,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茯仁末被广泛运用于现代中医药领域。许多临床实践证明了茯仁末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手和作用是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从而缓解身体不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茯仁末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例如维生素B1、B2和C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除了作为中药材使用外,茯仁末还可以加入食品中去增加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例如,在糕点制作中添加茯仁末可以使得糕点更具有口感和营养。茯仁末还可以加入咖啡或者茶中去,增加饮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虽然茯仁末具有一些好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适合所有人。例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等人群应该避免食用茯仁末。茯仁末也不能过量食用,否则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茯仁末之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或裤巧者药师询问。

茯仁末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并且可以在中医药领域和食品行业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应该避免食用,并且需要遵循一定的使用注意事项。如果您需毕纯盯要使用茯仁末,请在专业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茯苓,外表被覆的一层褐色外皮叫茯苓皮,断面靠外淡红色疏松的一层叫赤茯苓,内部白色致密的举茄盯部分称白茯苓。还有些茯苓中间有一道松根穿过,靠近树根的部分称茯神,中间的树根则叫它茯神木。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还可以制作成粉状用来女士爱好的美白面膜。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十分多,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下面,一起来看看茯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吧!

1、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

2、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3、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茯苓还可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

4、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茯苓能治失眠吗

茯苓能治失眠吗?答案是可以的。茯苓对失眠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治疗失眠最好的方法还是酸枣仁,建议用茯苓配合酸枣仁服用。接下来,妈网百科为各位朋友具体说说茯苓能治失眠这个问题。

1、常吃茯苓可以宁心安神治疗失眠症。茯苓入药,有利尿、镇静作用。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

2、茯苓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根部的真菌。它性纳碰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治病范围相当广泛,适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症,对妇女及老年人滋补效果最佳。

3、茯苓可以做汤、泡酒,在500毫升的酒中,放100克茯苓,每天喝5―10毫升,具有宁心安神、健脾延年的功效。

4、茯苓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有营养学家对慈禧太后的长寿补益药方进行了分析,发现她常用的补益中药共64种,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中药就是茯苓。近年药理研究还证明,茯苓中富含的茯苓多糖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可以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防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茯苓能祛斑吗

茯苓能祛斑吗?《本草品汇精要》曰:“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白茯苓既能去黑白面,又牢牙乌发,延年益寿。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润泽皮肤,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

1、茯苓不仅是一种保健药物,它还具有的祛斑,祛痘和美白滋润肌肤等美容功效,并且具有瘦身作用。一般不建议吃茯苓达到祛斑效果,可将蜂蜜与茯苓粉调成糊状即成。晚上睡前敷脸,翌晨用清水洗去即可。

2、茯苓,自古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也被称之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3、对于茯苓的美容记载,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除了著名的三白汤之外,有美白、祛斑作用的方剂也不少,如《洪氏集验方》中记载的琼玉膏,其中就有茯苓,有益气养阴、润肤增白的作用。《经验后方》记载就说,如果吃茯苓至百日的话,可以肌肤润泽、延年耐老。

茯苓的副作用

茯苓有副作用吗?其实,茯苓性味平和,是可以作食物服用的,长期吃没什么副作用。只是食用茯苓需要注意几个事项。一起来看看食用茯苓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吧!

1、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2、阴虚火旺,口干咽燥者不宜用。

3、老年肾虚,小便过多,尿频遗精者慎用。

4、《药性论》:“忌米醋。”

5、《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6、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7、《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茯苓怎么吃

茯苓怎么吃呢?民间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用茯苓与其它杂粮混在一起做粥吃,药膳中茯苓是少不了的。在我国,食用茯苓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下面,正和妈网百科介绍几款茯苓食疗方给大家参考参考:

一、陈皮茯苓粥:

材料:陈皮20克,茯苓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将陈皮、茯苓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粥,或将陈皮晒干和茯苓共为细末,每次用3~5克,调入已煮沸的米粥中,同煮粥。每日1~2次, 连 服食10~15天。

功效:理气健脾,化痰安神,合而食之,适用于脾胃气滞,中焦湿阻所致的胸膈满闷、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心悸恶心等症。

二、莲子麦苓糕:

材料:莲子肉30克,茯苓20克,麦冬30克,面粉100克,桂花、白糖适量。

做法:以上各味均粉碎成细面,加入白糖、桂花适量与面粉拌匀,以水和面成面团,上屉蒸成糕,每日早餐食50~100克,连用10~15天。

功效:健脾安神,滋阴清热。适用于心阴不足、脾气虚弱所引起的惊悸、怔忡、口干乏力诸病症。

三、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辰砂茯神膏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1782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