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荞麦豆皮子的制作(荞皮的家常做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2-01 07:24:16
导读

荞豆皮又叫豆饯得、绿豆皮。泡米、磨浆、摊皮、切丝、晾晒等等是制作荞豆皮缺一不可的工序。为了方便存储,纯手工制作好的荞豆皮都会晾晒风干,经过阳光的照射,荞豆皮的水分不断的蒸发,直至变干、变脆,然后装袋。在去往灵泉乡镇的路上,有一户做了九年荞豆皮人家,屋主赵叔为人热情豪爽。据赵叔回忆,很早以前家家户户都种有荞麦,因为荞麦产量不高,后来都没什么人种了。荞豆皮制作工序繁琐,原来在家做都需要请五六个人来帮忙

荞豆皮又叫豆饯得、绿豆皮。泡米、磨浆、摊皮、切丝、晾晒等等是制作荞豆皮缺一不可的工序。为了方便存储,纯手工制作好的荞豆皮都会晾晒风干,经过阳光的照射,荞豆皮的水分不断的蒸发,直至变干、变脆,然后装袋。

在去往灵泉乡镇的路上,有一户做了九年荞豆皮人家,屋主赵叔为人热情豪爽。据赵叔回忆,很早以前家家户户都种有荞麦,因为荞麦产量不高,后来都没什么人种了。荞豆皮制作工序繁琐,原来在家做都需要请五六个人来帮忙才能完成,很多人嫌麻烦都不再做了,直接买现成的吃。

赵叔说,原来我们也不知道绿豆皮是什么,大家以为加绿豆的才是绿豆皮,后来也是听老一辈说以前做这一美食要有六个人搭配干活才搞的好,取其土话谐音。

在做荞豆皮之前,赵叔一直在外面打工,常年在外,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少。九年前,想多陪陪孩子的赵叔,辞掉了外地的工作回到了家乡。没有手艺没有技术,如何生活呢?看似温暖的决定,摆在眼前的现实却是困难重重。

赵叔从小就爱吃荞豆皮,每次赶集都会买点,但买到的都不是很好吃,赵叔决定自己来试试。2012年,没有荞豆皮制作经验的赵叔,凭借着对荞豆皮儿时的味觉记忆,开启了对荞豆皮制作工艺的摸索与尝试。

一开始做个几十斤,等到灵泉赶场的时候,拿到集市上卖,赶场的人们买回家尝过后觉得味道不错,还想吃。随着市场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赵叔一步一步把产量加大,从一百斤到两百斤,从两百斤到三百斤……

那时候手头不宽裕,担心没有生意,不敢请人,赵叔两口子日夜加班加点的做荞豆皮。晚上做,早上去街上卖,后来口碑做起来,大家都知道赵叔家的荞豆皮好吃,一些人直接找到他家里来买。

荞豆皮的原材料是大米和荞麦,五谷杂粮,以荞麦为首,营养健康。谈到自家的荞豆皮,赵叔十分自豪,他说,做荞豆皮,分荞多荞少,像我们家的荞豆皮,荞麦的比例多一些,味道自然好一点。他对味道把控极其严格,因为他知道只有好的原材料和配料比例才能做出上乘的荞豆皮。

每年八月初八开工,一直忙碌到第二年四月底,夏天天气炎日,没什么人吃,赵叔的荞豆皮作坊不再生产。天气越寒冷,赵叔家的生意就越好,很多人来这里批发,还有人在线上销售他们的产品,销量都很不错。

销量上去了,赵叔的荞豆皮制作团队也壮大了,从当初的两个人到如今的十几个人,赵叔的家成了生产制作荞豆皮的作坊,堂屋成了仓库,用来堆放大米和荞麦,院子成了晾晒荞豆皮的场所,房子后面搭建的钢构棚成了制作荞豆皮的区域……这里既是家,也是工作的阵地。路边竖着的出售荞豆皮的招牌,让无数过往的路人驻足,美味的荞豆皮就这样从赵叔的家里走了出去,被更多人知晓。

很多人想跟着赵叔学手艺,他都拒绝了,当初会做这个生意也是因为找不到什么事做才开始的,非常辛苦,一般人吃不起这个苦。知足常乐的他们知道,看似规格越做越大,但需要承担的压力和开销也越来越大,和在外漂泊打工比起来,在家里能照顾到孩子老人就已经很满足了。

冬日的早晨,窝在家里不想出门也不想做饭的时候,抓几把荞豆皮,配上一点腊肉和青菜一锅煮,暖心又暖胃。

……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荞麦豆皮子的制作(荞皮的家常做法)链接:http://www.esxun.cn/news/41005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