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 » 正文

锦衣卫为什么在起点找不到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1-10 07:04:49
导读

㈠ 明朝灭亡时,15万威风凛凛的锦衣卫为何不见了他们都去了哪里从明洪武十三年到二十六年,明太祖为维护统治而大开杀戒。以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并称的“胡蓝之狱”为起点,之后还有“郭恒案”、“空印案”等。朝中的开国元勋皆以死尽忠,其中受胡惟庸和蓝玉株连的就多达四万五千人。而促成这些案件幕后机构就是明太祖亲设的

㈠ 明朝灭亡时,15万威风凛凛的锦衣卫为何不见了他们都去了哪里

从明洪武十三年到二十六年,明太祖为维护统治而大开杀戒。以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并称的“胡蓝之狱”为起点,之后还有“郭恒案”、“空印案”等。朝中的开国元勋皆以死尽忠,其中受胡惟庸和蓝玉株连的就多达四万五千人。

而促成这些案件幕后机构就是明太祖亲设的锦衣卫,据《明史》所记:“子骧,从定中原,进指挥使,尝掌锦衣卫事,召典狱。”除了毛骧以外,还有明成祖时的纪纲,明英宗时的刘勉等等都曾是着名的锦衣卫指挥使,为帝王们立下过汗马功劳,而锦衣卫也借恩宠在短短几年就发展到了十几万人。那么,明朝灭亡时,他们都去哪儿了?

与他同样的有他的锦衣卫同僚,比如:王鹏翀、乔可用,也有着名的将军吴三桂、将领李永芳、部将孔有德等等,正可谓树倒猢狲撒,大抵就是如此了。

3.今此不十一,余日多凄凉

据《南疆逸史》所写:“永明之有吉翔,犹福王之有士英矣。”马吉翔,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有名的锦衣卫指挥使。在一六四五年时曾因为隆武帝送军饷而被升为锦衣卫佥事,后来协助永历帝有功而成为指挥使。

他的一生都跟随着明朝的帝王,因锦衣卫而荣华富贵,也因锦衣卫而客死他乡。当李自成攻占京城后,他就随着其他王室迁往南方,也就是后来的南明。在永历十三,他随永历一同前往缅甸,三年后,缅甸因国内战事而将永历帝献给清军,南明灭亡,马吉翔也在这之前就被囚禁后杀死。

三:总结

锦衣卫的兴衰起落与明朝本身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从明初的为巩固江山而刺探敌情,到后来的为维护政权而监审百官。锦衣卫在不受部门限制的情况下,从几十人的小组织,一步步发展到上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强悍队伍。虽然在东厂、西厂相互制约又相互抗衡之下有过几经起伏兴衰,但最终还是陪着明朝走到了最后。

可惜到了崇祯帝时,锦衣卫早已不是那个唯皇帝命令是从的组织了,而是为名、为利而存活。所以当农民军四起、李自成入攻皇城时,锦衣卫却不再守护疆土,奋勇杀敌,除了寥寥几人死在战场外,大多数则选择了旁观自保,或逃之夭夭。

㈡ 锦衣卫为何在明代权势熏天,却在清代销声匿迹

锦衣卫为什么在清代就销声匿迹了?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锦衣卫的臭名昭着,锦衣卫是明朝特有的一个特别机构,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为控制百官而一手创建的特务组织,锦衣卫的前期确确实实为帝王家肃正朝纲,鞭策官员起了很好的的作用,但后来由于明朝历代帝王的昏庸与无能,锦衣实际成了宦官跋扈恣睢、祸国殃民的个人工具。

实际上,清朝的“粘杆处”也和明代的锦衣卫一样,让人谈之色变,它的存在令不少的官员与皇室毛骨悚然,这使他们不由得想尽了方法的逃避与排斥。也正是因为这样,“粘杆处”在历经康熙、雍正、干隆三朝后,嘉庆上台后渐渐让其退出来它的历史舞台,至此清朝再无锦衣卫一类的特务机构。

后来又在国民党统治的时期,戴笠的军统,毛人凤的中统又将明代的锦衣卫演绎的活灵活现。可见锦衣卫虽然消失了,但它的影子和存在却总挥之不去。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锦衣卫为什么在起点找不到了链接:http://www.esxun.cn/news/37682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