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知识 » 正文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是什么意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10-25 07:05:29
导读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故事典故怎么来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司马昭这种撺掇某位的想法,大家都看的出来了。而这句话的典故是这么来的: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孩子,司马懿在曹丕死后其实就掌管了朝中大权了。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寓意 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权倾朝野,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故事典故怎么来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司马昭这种撺掇某位的想法,大家都看的出来了。而这句话的典故是这么来的: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孩子,司马懿在曹丕死后其实就掌管了朝中大权了。

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寓意 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权倾朝野,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

...一心要篡夺帝位,魏帝气愤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语典故是...

1、出自《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为野心非常明显,为人所共知。

2、将曹髦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3、曹髦已经明白司马昭的用意了,得知自己的皇权是拿不回来了,想要跟司马昭拼个你死我活,从而对自己的群臣说便说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最后在与司马昭火拼时,曹髦战败,被杀。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怎么来的?

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叡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

2、曹操的儿子夺了汉朝的江山,建立魏国,司马昭的儿子又夺了曹魏家的江山,建立了晋朝。根据查询牛不闻显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是曹操的儿子夺了汉朝的江山,建立魏国,司马昭的儿子又夺了曹魏家的江山,建立了晋朝。

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司马昭这种撺掇某位的想法,大家都看的出来了。而这句话的典故是这么来的:司马昭是司马懿的第二个孩子,司马懿在曹丕死后其实就掌管了朝中大权了。

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司马昭是三国时期的魏国人,是魏国的大将司马懿的儿子。魏明帝死后,魏国军政大权落入司马家族手中。曹髦做皇帝的时候,司马昭是魏国权力最大的人,其野心很大,总想取代曹髦。

5、曹髦也被杀死,年仅20岁。司马昭杀曹髦后,又立曹奂为帝。到司马昭儿子司马炎执政时,于咸熙二年(265年)废曹奂,自立为帝,建西晋。从此,后人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来比喻人所共知的阴谋或野心。

6、然而他的三个心腹两个都被司马昭收服,司马昭获得信息做好准备,将曹髦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来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

关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是什么意思链接:http://www.esxun.cn/news/35843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