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打家长事件(本报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家长打过孩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6-18 01:58:56
导读

编者按: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无巴掌日”,倡导人们不要体罚孩子。中国有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可棍棒是否能打出好孩子?近日,本报以此为题,针对不同人群展开了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没有一种爱需要用暴力来表达。南国早报客户端推出“聚焦‘国际不打小孩日’”系列报道=============================================================

编者按:

每年的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无巴掌日”,倡导人们不要体罚孩子。中国有句老话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可棍棒是否能打出好孩子?近日,本报以此为题,针对不同人群展开了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没有一种爱需要用暴力来表达。

南国早报客户端推出“聚焦‘国际不打小孩日’”系列报道

=====================================================================================================

2022年4月下旬,本报以《您是否体罚孩子》为题,对1482名受访者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有高达83%的受访者表示曾经体罚孩子。专家对此表示担忧: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未成年人抑郁高发,“棍棒之下出孝子”并不适用在当下。

打家长事件(本报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家长打过孩子)1

体罚会让孩子产生心理创伤。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 何定坚绘

近7成父亲曾实施严厉体罚

35岁的杨女士在别人眼里是个温和的人,在她记忆中,自己从没挨过父母的打。然而不久前,她认为7岁的儿子做作业不自觉、不独立,还总以“不会做”为借口。

辅导中,她用课本重重地打了孩子的背,还用手掌把孩子的头敲得生响。最后,孩子啜泣着完成了作业。

杨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4月下旬,本报曾针对“您是否体罚孩子”进行过调查,七成受访家长选择了“偶尔”,而选择“经常”的家长占到12%。

其中,有74%的受访者曾对孩子实施过打屁股、打手心等轻微体罚,有9%则采取过扇巴掌、拍脑袋等严厉的体罚。

桂林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梁业梅调查了桂林市203名3—6岁幼儿的父母,结果显示88. 7%的父母在半年内对孩子实施过体罚。其中,67. 7%的父亲及40. 2%的母亲曾对儿童实施过分严厉的体罚,如用手拧孩子的身体或揪孩子的耳朵;用软鞭、腰带、棍子或硬物打身体各部位等。

33%家长认为体罚有好处

在调查中,有33%的受访者认为体罚有好处,认为没好处、不确定、没好处也没坏处的家长分别占28%、28%及11%。这意味着,认为体罚有好处的受访家长相对更多。有受访家长说:“我觉得适当的体罚没什么,就当锻炼心智了”。

自治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临床·康复中心副主任黄玲对此感到担忧。她说,目前,所在科室就医者很大一部分是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患抑郁症的未成年人。当下的孩子压力大,体罚只会适得其反。

黄玲尤其反对“体罚锻炼心智”的观点:“现在,未成年人抑郁症发病率高。孩子出现消极行为时,很多家长还不觉得是孩子病了,反而变本加厉地打骂。”

家长请勿“用手电筒的光”照孩子

调查中还有一道题是“您惩罚孩子是什么性质”,近八成受访者认为是为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的惩罚性,有8%的受访者选择宣泄性体罚,即心情不好拿小孩的错误发泄情绪,1%的受访者选择侮辱性体罚——当着外人的面体罚或让孩子自己打自己等。

黄玲说:“这反映了绝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没有错。多年的执业经验告诉我,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天性,往往是‘用手电筒的光照孩子’,看不到自己。”

黄玲的观点在杨女士身上得到了印证。打了孩子后,杨女士给孩子的班主任写了一封长信诉说苦恼,希望老师能帮助她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班主任的回信出乎杨女士的意料,班主任分析了孩子的作业,分享了一首叫《牵着蜗牛去散步》的诗歌,委婉地请杨女士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杨女士才发现,孩子课业跟不上需要帮助,自己却因攀比产生焦虑,只会粗暴地催促。此后,杨女士尝试着专心地教孩子学习、阅读,很快,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改善。

直到现在,杨女士还常常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的家长:“我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关键词: 打家长事件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打家长事件(本报调查显示八成以上家长打过孩子)链接:http://www.esxun.cn/news/20760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