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体 » 正文

端午节,到底是说安康还是快乐?原来端午节的习俗讲究那么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6-15 17:55:23
导读

近些年来,有专家提出,端午节不能互祝“端午节快乐”,最多只能互祝“端午节安康”。原因很简单,因为端午节是一个祭祀节日,历史上的这一天,屈原投汨罗水,曹娥投曹娥江,伍子胥投钱塘江……所以不应该“祝快乐”。

| 读书君

又到了端午节,一年一次的争论问题再出现,端午节到底是说安康还是快乐?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有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且同时也衍生出了各种的文化考究。比如每到端午,总是免不了要送祝福。在过去,大家都喜欢道一句端午节快乐!

然而,近些年来,有专家提出,端午节不能互祝端午节快乐,最多只能互祝端午节安康。原因很简单,因为端午节是一个祭祀节日,历史上的这一天,屈原投汨罗水,曹娥投曹娥江,伍子胥投钱塘江……所以不应该祝快乐


那么,究竟是互祝快乐,还是只能互送安康呢?关于这个问题,此前在网上曾经引起过比较大的争论。

客观上说,读书君觉得,一句端午节快乐,并无伤大雅,因为端午节早已延续了上千年,人们过端午的意义早已超过了先人们给端午节赋予的悲情色彩。如今大家过端午节,传承的是一种文化,纪念的是屈原的精神,延续的是民俗民风,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是极具有中国节日风情特色的。

01 端午节的历史

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他三大节日分别为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提到端午节,这又免不了让人想到了韩国端午节文化申遗的风波。很多人义愤填膺地直言,明明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韩国人凭什么抢我们的文化?

的确,端午节在中国的历史已经有了上千年,话说其起源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就已经有了,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如今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端午节习俗,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临近端午节,现在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准备包粽子,民间赛龙舟等各项节日活动也早早地被提上了日程。多么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然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很久以前,端午节最早的习俗,并不是喜庆的,而是被视为是恶日

端午节,又称重五节、或午日节、或沐兰节等,指农历五月初五。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在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中也有记载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最早的时候,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避讳,其内容主要是围绕驱病禳灾进行的。

为什么?因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

简单地说,就是指这一天是不好的一天,古人认为,五月五日这天人间所生下来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不能将其抚养长大,因为一旦抚养他(她),那么男婴就会害了父亲,女婴就会害了母亲。

甚至还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种种不好的说法。话说这种习俗讲究,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和流行了。

此外,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民间认为,五月是恶月。《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写道: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席及忌盖屋。为此,在端午这天,形成了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简言之就是除瘟避毒、祛邪。

注: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的高发时候,为毒日,恶日,为此在端午这天,要采用各种方法来预防五毒之害。

比如在屋中贴五毒图,用纸印画出这五种毒物,然后再用针刺扎在这五种毒物之上,用以表示毒物被扎死了,再也不能横行于世了。

这手法操作,多少和影视剧里常见的扎小人情节有些类似。当然,这种扎刺的手法,也是一种很历史古老的东西了,这里就不展开讨论。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在古代,由于生产条件落后,科技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的文明程度,人们的认知也还未得到提升,民智未开。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落后,一旦发生急性感染病,很容易导致大规模的瘟疫发生,进而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此,在当时,人们将瘟疫和神灵联系起来,将其想象成瘟神,人们对此感到恐惧不已,生怕灾难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也正是如此,在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在家门头挂艾草或菖蒲,以驱逐瘟神。

此外,在节日这天,人们不仅会在屋中贴五毒图,还会在门前系朱索,在门窗插放艾叶、挂雄黄袋,把蒲剑;在床边放桃枝,用兰汤沐浴,喝雄黄酒、艾酒;给小朋友佩戴香囊、穿五毒衣、围老虎肚兜、系五色丝缕等,以期盼小朋友们能够平平安安,健康长大,大人们无病无灾。

02 端午节的起源及习俗的演变

端午节的起源,除了前面提到的恶日说,还有祭龙说历史人物纪念说夏至说等说法。

在当下,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学说,最受大众熟知的一种说法是屈原传说。

东晋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说:周时,楚屈原以忠被谗,见疏于怀王,遂投汨罗以死。后人吊之,因以五色丝系角条,于节日投江祭之。

这里说的便是屈原传说中最受大家熟悉的一段故事情节。于是,五月五日竞渡源于屈原投泪罗之说已经成了普遍的说法。

除了起源于纪念屈原的说法,还有起源于伍子胥、曹娥、越勾践等传说。

不过,话说在众多的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传说中,有一个最古老的但是又比较可信的传说不得不提,那就是端午起源于夏至的说法。

大家都知道,炎炎五月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就是夏至,而端午节就是将夏至的各种习俗都尽可能多地囊括了进来。

在古代,老百姓几乎都是以农耕为主,在那个农耕文明的社会里,太阳季节的变化状态对农业的生产耕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此古人们学会了观天象,看气候变化,用以指导农业生产。

而在当时,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了冬至和夏至的重要性,并将夏至放到了上古祭祀的系统当中。由夏至而衍生出了许多的习俗活动,比如吃粽子,赠送扇子、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之后这些都成为了端午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相比,端午节的别名和起源成因的说法可以说是最多的,这也从中体现出了端午习俗文化的多样性。

端午节最普遍的习俗活动那就是龙舟竞渡。这个习俗最主要流传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旧唐书·杜亚传》载:

“江南风俗,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并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亚乃令以漆涂船底,贵其速进。又为绮罗之服,涂之以油,令舟子衣之,入水而不濡,说得不过如此。

自古以来,端午节赛龙舟这项习俗活动向来都是极为隆重的。宋朝开始,就有了夜龙舟之戏,在当时,不仅白天也赛龙舟,晚上也能看到龙舟竞赛,可谓是日夜兼程,夜里更是灯光璀璨,万家灯火通明,俗称灯划龙舟

如今,发展到今天,赛龙舟早已走出了国门,传播到了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国家流行起了端午热,开展各种龙舟竞赛活动。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最盛大的习俗节日之一,自古以来,过端午节就是中国人的传统。除了盛大的赛龙舟竞赛,端午这一天,民间还流行着各种习俗活动。

比如洗草药水。草药水,古籍记载为沐兰汤,话说端午节这天洗草药水,能够去除邪气,同时还能治疗皮肤疾病,因为端午节这一天的草木,其中药性的作用是一年当中最强的一天。

此外,还有端午采药的习俗,这一习俗早已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民间认为,端午这一天,阳气是最为旺盛的,而草木中的药性也是最强的一天,端午节这天,遍地草木皆能为药。《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古人认为,这一天采药,草药是最为有效和灵验的。

另外,端午节还有饮蒲酒、雄黄、朱砂酒等习俗。《荆楚岁时记》: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

03 端午节意义

古老的端午节,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和传承下,民俗活动也在不断地丰富。如今,端午节早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全民参与、活动多样、内涵丰富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参考资料:

刘晓峰,端午节与东亚地域文化整合——以端午节获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

END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端午节,到底是说安康还是快乐?原来端午节的习俗讲究那么多!链接:http://www.esxun.cn/news/20550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