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鹦鹉是怎么样学舌的(鹦鹉学舌之谜专家揭开鹦鹉学舌的秘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6-15 16:14:06
导读

鹦鹉学舌是尽人皆知的,而且人们普遍认为鹦鹉只会说一些被训练的简单的话,是一种机械的模仿行为。事实上,鹦鹉说话并不是纯粹的生搬硬套,鹦鹉没有发达的大脑来思维,但它能说一些未被教过的东西,难道它真的懂得所说 “话”的含义?鹦鹉是一大类色彩艳丽而形态多样的鸟,隶属于鸟纲、鹦形目、鹦鹉科。主要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地区及大洋洲,以果实、种子及花粉为食,有“带羽毛的宝石”之美称。鹦鹉鹦鹉科有325种,分布于北美

鹦鹉学舌是尽人皆知的,而且人们普遍认为鹦鹉只会说一些被训练的简单的话,是一种机械的模仿行为。事实上,鹦鹉说话并不是纯粹的生搬硬套,鹦鹉没有发达的大脑来思维,但它能说一些未被教过的东西,难道它真的懂得所说 “话”的含义?

鹦鹉是一大类色彩艳丽而形态多样的鸟,隶属于鸟纲、鹦形目、鹦鹉科。主要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地区及大洋洲,以果实、种子及花粉为食,有“带羽毛的宝石”之美称。

鹦鹉是怎么样学舌的(鹦鹉学舌之谜专家揭开鹦鹉学舌的秘密)1

鹦鹉

鹦鹉科有325种,分布于北美洲南部至南美洲之大部分,中南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区也有分布。一般中、小型种身长为8~30厘米,也有身长达90厘米的大型鹦鹉。羽色有白、黑、灰、绿、红、黄以及这些色彩混合色。

我国境内鹦鹉记录有9个种,其中2种基于野生种群,1种尚无定论,全部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最为常见的如虎皮鹦鹉、牡丹鹦鹉、绯胸鹦鹉、彩虹鹦鹉、小葵花凤头鹦鹉等。除了身披艳丽的羽衣,鹦鹉还能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类语言,吟诗诵词,成为一种常见的笼养观赏鸟。那么鹦鹉为什么会说“人话”呢?鹦鹉学舌和自然界中野生鸟类婉转动听的鸟鸣又有什么不同?就让我们走进神奇的鸟鸣世界,揭开“鹦鹉学舌”之谜。

鹦鹉能学舌

因其自身条件好

鹦鹉会模仿人类说话,甚至朗诵诗词,秘密就在于它特殊的生理构造——鸣管和舌头。

虽然都会说话,但鹦鹉的发声器与人类的声带有所不同,鹦鹉的发声器叫鸣管,位于气管与支气管的交界处,由最下部的3-6个气管膨大变形后与其左右相邻的三对变形支气管共同构成。

一般的鸟儿能够发出不同频率、高低的声音,那是因为当气流进入鸣管后随着鸣管壁的振颤而发出不同的声音。而鹦鹉的发声器官除了具备最基本的鸟类特征之外,其构造比一般的鸟儿更加完善,在它的鸣管中有四五对调节鸣管管径、声率、张力的特殊肌肉——鸣肌,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鸣肌收缩或松弛,发出鸣叫声。

在鸟类鸣管的构造上,鹦鹉的鸣管与人的声带构造很相近,只不过人的声带从喉咙到舌端有20厘米,呈直角,而鹦鹉的鸣管到舌端有15厘米,呈近似直角的钝角。而这个角度就是决定发音的音节和腔调的关键,越接近直角,发声的音节感和腔调感越强,所以,鹦鹉才能够像人类一样发出抑扬顿挫的声音和音节。

鹦鹉是怎么样学舌的(鹦鹉学舌之谜专家揭开鹦鹉学舌的秘密)2

鹦鹉

再说舌头,鹦鹉的舌头非常发达,圆滑而肥厚柔软,形状也与人的舌头非常相似。正是因为具备了这样标准的发声条件,鹦鹉便可以发出一些简单但准确清晰的音节了。

鹦鹉“说话”其实无意识

鹦鹉学舌实际上是一种“效鸣”行为,而且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形成发展出来的“效鸣”行为。鹦鹉,八哥、鹩哥等这些被人们笼养、训练“说话”的鸟种,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喜好,利用这些鸟种具有学习发声的能力,强制使其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条件反射而已。

动物一般都有模仿能力,特别是模仿能力比较强的鸣禽,常常能模仿不同的声音,并且与它们所模仿的声音条件、地点、时间及不同的个体有关。曾经有一只鹦鹉,当它看到主人把水瓶拿起来时,就模仿水流的“哗哗”声;当它看到一只蜜蜂飞到房里,就发出蜜蜂的“嗡嗡”声;当听到敲门声时,会大喊:“请进来”。这是不是说这只鹦鹉真的就会说话了呢?其实不然,鹦鹉对这些事都是无意识产生的,是看见一件东西后,就有了发出一定声音的反射。

例如人们在训练一只鹦鹉时,把敲门与“请进来”二者的声音联系在一起刺激它,鹦鹉便把这些信号储存起来,经过反复刺激,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因此只要当它听到敲门声,接着就会大喊:“请进来”。但有时外面在敲木板,它也会大喊:“请进来”。如果说这就是鹦鹉在讲话,那就不确切了。因为人类的讲话是从后天学得的,而鸟类的生活习性、鸣叫、表情基本上都是从先天而得。它们会学舌,也只有在饲养的情况下,经人教和训练才能学会,而且还是无意识的。

鹦鹉并不比别的鸟类更聪明

鹦鹉被认为是仅次于狗和猫,人类家庭中第三大受欢迎的宠物。宝山辽贵族墓中“杨贵妃教鹦鹉图”表明早在1000多年前鹦鹉就成为人类的宠物了。实际上,人类对家养鹦鹉的着迷已经超过3000年。

人类喜欢饲养鹦鹉除了因为它的美丽、温顺,还因为人类认为鹦鹉很聪明:会说话、能滑冰,喜欢嗑瓜子,憨态可掬。不过,鹦鹉真的比其它鸟类更聪明吗?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不管鹦鹉多么能言善辩,都只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机械地模仿而已。由于鸟类没有发达的大脑皮层,鸣叫的中枢位于比较低级的纹状体组织中,因而它们没有思想和意识,不可能懂得人类语言的含义。

非洲灰鹦鹉是人类普遍认为比较“聪明”的鹦鹉,一生可学会800多个英语单词。在英国曾经举行过一次鹦鹉学画比赛,一只非洲灰鹦鹉获得了冠军。当时揭开鸟笼罩时,这只灰鹦鹉瞧了瞧四周说道:“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全场轰动。几天后,兴奋的主人请了许多贵宾到家中庆贺,笼罩一打开:“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鹦鹉!”全场哗然。本想让自己聪明的鹦鹉说出“哇噻!这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客人!”而博得大家喝彩的主人十分狼狈。

其实,生活在地球上的各种动物,经历了漫漫生物进化过程,都发展出了“聪明”的生存本领,以适应周围的环境。一只雉鸡,自己不孵卵,却能精确地控制沙堆温度来孵卵,用喙测量温度,热了就松土透气,冷了就堆土堆树枝叶。雉鸡不聪明吗?你只是没有看到而已。

鸟类也会学“外语”

鸟类是自然界中具有复杂发声行为的动物之一。鸟鸣是鸟类信息通讯的一种重要手段,主要用于不同鸟种的物种间识别、种类不同个体识别、繁殖期配偶选择以及保卫领域。和哺乳动物靠喉部发声不同,鸟类主要通过“鸣管”和“鸣肌”来发声。“鸣管”是鸟类特有的、位于气管和支气管之间的一个特殊的发声器官。在神经通路协调控制下,气流从肺穿过支气管到达鸣管,鸣肌和鸣膜相互协调运动,产生鸣声,再通过声道的共振过滤作用,从喙中发出,即我们听到的悦耳的鸟鸣声。

鹦鹉是怎么样学舌的(鹦鹉学舌之谜专家揭开鹦鹉学舌的秘密)3

鹦鹉

鸟儿是如何学会本种鸣声的呢?鹦鹉、蜂鸟、雀形目鸣禽,是目前科学家已知具有学习发声行为能力的三大类鸟,其他鸟种被认为依靠遗传发出鸣声。和人类学习语言相似,鸟类学习发声是由先天遗传作用和后天学习过程共同作用形成的:在学习的“敏感期”,聆听并且记住外界的“发声模板”,如幼鸟的双亲、兄长、或者其他鸟种的发声,之后通过不断地练习,依靠听觉反馈将自己的发声与记忆中的模板相比较,最终形成自己的鸣声。

鸟类的发声学习可以分为两大类:学习同种鸣声、学习其它鸟种或者环境中的声音。“鹦鹉学舌”的本质,属于后者——即鸟类的“效鸣”行为。自然界中大约有15%到20%的鸟种具有“效鸣”行为。

鸟类学习本种的鸣声用于种内通讯交流,传递信息。那么,“效鸣”的鸟儿为什么要“学外语”呢?鸟类学家提出了各种假说来解释这一行为,包括:1.一个个体通过模仿一种或几种其它鸟种的鸣声,来制造一种假象,让其它的鸟类入侵者错误地认为周围有很多种/只鸟存在,以驱赶入侵者;2.错误地学习了其它鸟种的鸣声,尤其是那些分布区域重叠的不同鸟种;3.吸引第三方,通过模仿其捕食者或者捕食者竞争者的警报叫声,以引来第二种捕食者,使其错误地认为此处有“免费的午餐”,在两种捕食者为了猎物而“大打出手”时,它们便可以趁机溜走;4.实现寄生,为了避免被养父母识破自己的寄生身份,寄生的雏鸟会发出和寄主雏鸟相似的乞食叫声,以蒙混过关。

这些相关假说,都有一定的证据支持,都解释了一部分鸟种的“效鸣”行为,但迄今为止,仍没有哪一种假说可以完全概括性地解释鸟类的“效鸣”行为。

鹦鹉曾被认为

是鸟类的始祖

鹦鹉的美有一种古典的味道,没错,鹦鹉就是一个古老的特种。汉代戴圣所记《礼记·曲礼篇》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汉代郑玄撰《礼记注》云:“鹦鹉,鸟之慧者。胧、蜀、岭南皆有之。”汉代许慎撰《说文解字》曰:“鹦,能言鸟之。鹦从鸟婴声,从鸟母声。”

鹦鹉的起源比这些诗文要早得多。不久前,考古学家宣布在丹麦西北部的摩尔斯岛地区发现了5500万年前的鹦鹉化石,这种鹦鹉叫“丹麦蓝鹦鹉”。

诺福克博物馆自然历史馆助理馆长大卫·沃特豪斯博士说:“这只古老鹦鹉保存下来的是一个肱骨,这块小小的骨头携带了足够的特征,可以证明它是一只体型与黄冠鹦鹉相当的鹦鹉家庭成员。”

“丹麦蓝鹦鹉”代表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生活地域最靠北的鹦鹉种类。在南半球发掘出的鹦鹉化石最远可追溯到1500万年前,所以这次新发现表明,鹦鹉一开始应该是从北半球演化开的,后来才发展到南半球的热带地域。

鹦鹉还是一种长寿的鸟类,寿命最长的葵花鹦鹉,寿命可以达90余年,往往是爷爷养的鹦鹉孙子接着养。在北京动物园30多种鹦鹉中,就有两只鹦鹉已经年过30岁了。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鹦鹉是怎么样学舌的(鹦鹉学舌之谜专家揭开鹦鹉学舌的秘密)链接:http://www.esxun.cn/news/20533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