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普 » 正文

抗日战争为什么会有两种时间定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29 08:35:34
导读

❶ 抗日战争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抗日战争发生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结束的时间是1945年8月15日。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

❶ 抗日战争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结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抗日战争发生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结束的时间是1945年8月15日。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1945年8月14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5日,日本照会中、苏、美、英四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基姿梁《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1)抗日战争为什么会有两种时间定义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战之说。但期间6年,中日双方出于各自原因,始终控制战争规模没有扩大到国战。

也有观点认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两天,中华民国政府才公开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战,因为依据当时中国落后的重工业水平和国际地位,提前公开宣战,只能面对国际武器禁运,无法弥补战争损失。

如果这样,抗日战争历时不到4年。在这段时间里,战争扩大到整个太平洋地区,中国和美国、英国等同盟国共同抗日,而中国的抗战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的一个册空重要组成部分。

❷ 抗战其实是14年,为什么说是8年呢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是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说的八年抗战是指1937年到1945年。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竖谈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

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胡厅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

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抗日战争为什么会有两种时间定义扩展阅读: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结束。

8月15日蒋介石发对全国军民和世界人士发表广播演说。他激动地说:“我们的正义必然战胜过强权的真理,终于得到它最后的证明……”。

为庆祝抗战胜利,全国即日起放假三天,民众狂欢,恶梦结束;1945年8月15日,外交部长吴国桢收到华府电,后在(重庆夏季时间晨7时)四国首都同时发表声明,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

日军停战命令手续完成后即发出,尼米兹所属部队停止进攻;1945年8月15日,蒋介石急电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指示日军六项投降原则。

1945年8月15日,朱德令冈村宁次,向中共投降,冈村宁次拒绝接受;1945年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4日,所发表的投降声明。

仅仅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而且日本军阀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攻势作战。

此段时间,由于日军敢死队出动,导致苏联伤亡颇为惨重;1945年8月17日下午三时,美国在记者会上说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美国决不参加。

1945年8月17日下午五时三十二分,冈村宁次复电蒋委员长,派员至杭州候命。接洽地点将改芷江;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电毛泽东,朱德未明了受降程序,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信守。

望即来渝共定建设大计;1945年8月21-23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洽降之地点。

1945年8月23日战事直到苏军余做碰占领旅顺港口才真正结束;1945年8月27日国民党派专机接毛泽东;1945年8月28日下午3点45分毛泽东等人抵达重庆。

❸ 中国抗日战争究竟是8年还是14年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和磨御始的时间存在争议。

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争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这是政府私下主导的局部抗战的开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战之说。但期间6年,中日双方出于各自原因,始终控制战争规模没有扩大到国战。

(3)抗日战争为什么会有两种时间定义扩展阅读

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所在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

“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后,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游薯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唤岩算起)。

❹ 八年抗战是从1937年的7.7事变开始算起的,为什么不从1931年的9.18事变开始算起呢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的侵略战争,中国的抵抗才正式进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只有日军的进攻,还没有中国的抵抗。
所以 说是“八年抗战”,不是“十四年抗战”。
太平洋战衡扰争爆发之时,正是中国的抗战最艰难的时候。美国为了鼓励中国继续抗战,害怕中国单独与日本媾和,主动地废除了卖液与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努力提升中国的“大国中拦物地位”。在“开罗宣言”中,把中国的台湾、琉球、南海统统归还中国。中国在1943年,才正式对日宣战。

❺ 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的具体时间怎么划分

抗日战争三个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将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掀起了全国性的反对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顽强抵抗,与日寇浴血奋战。

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四次大规模会战,这些大会战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作战实力和精锐部队,中国军队以空间换时间,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战略相持阶段。

自武汉会战后,日军再无力发起大规模地战略进攻。与此同时,八路军、新四军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放手发动群众,搏运壮大人民武装力量。

第二阶段: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战争中时间最为漫长的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又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1938年11月至1941年11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前期。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武汉后,开始改变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了伪中央政权。国民党顽固派加剧了反共摩擦活动。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妥协和分裂的方针,敌后战场开始发展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

1941年12月基姿梁至1943年底,是战略相持阶段的后期。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使其不能北上进攻苏联,亦不能西进进攻印度。

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大发国难财,使其统治日趋腐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军民度过了抗战中最困难的阶段。

第三阶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局部反攻和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时期。盟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国民党军在滇西缅北作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赢得了美英盟国的巨大赞誉,但在豫湘桂战役中却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溃败。

豫湘桂战役的溃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了民主运动的新高涨。中国共产党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获得人民的热烈响应。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本土先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苏联出兵我国东北。

国民党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举行反攻。日本帝国主义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中国跻身世界四大国之列,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5)抗日战争为什么会有两种时间定义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中的10个着名战役:

一、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

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即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

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

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二、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兵分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

9月23日,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24日夜,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册空路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

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这时,我军战士勇猛地冲向公路,对敌实行分割围歼,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也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三、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

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四、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南部台儿庄(今属枣庄市)地区进行的一次会战。日本侵略军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它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扼守运河的咽喉,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1938年3月24日,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日军一部突入东北角,被守军击退。

27日,濑谷支队主力一部突入北门,第31师与敌展开拉锯战,守军伤亡甚重。4月3日,中国军队向日本侵略军发起攻击。战至7日凌晨,除一部分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大部被歼。在历时半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

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下,共歼日军1万余人。此次战役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五、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自1939年冬以来,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晋察冀等战略区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六、黄土岭之战

1939年11月7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河北涞源黄土岭伏击日军,击毙号称“名将之花”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此役歼敌9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昆仑关大捷

1939年12月18日,中国第五军在军长杜聿明指挥下,向被日军占领的位于广西南宁东北50公里处的昆仑关发起攻击。至12月31日,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昆仑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罕见的一场成功的正面攻击战。

七、五原大捷

1940年3月20日晚,傅作义将军亲率主力奇袭五原。至3月22日彻底消灭日伪军,击毙绥西警备总司令永川信夫中将、特务机关长桑原中佐以下日伪军3000多人。

八、上高战役

1941年3月15日至4月9日,中日军队在赣北上高进行了为时25天的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以下1.5万多人。对中国军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会战。

九、仁安羌大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保障当时中国唯一有效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并援助新结成的盟友英国,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1942年4月17日,远征军派新编66军38师113团前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

经过激烈战斗,我军终于占领了仁安羌油田地区,使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得救脱险。

十、常德会战

1943年秋,日军集中8万余人的兵力和130余架飞机,对常德地区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集中28个师约19.4万人、飞机100余架,进行防御。1943年11月2日,会战打响。常德会战历时65天,这在抗战相持阶段是少见的。

中国军队不仅顶住了日军的进攻,而且将日军赶出了常德,保住了这一战略要地。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抗日战争为什么会有两种时间定义链接:http://www.esxun.cn/news/18168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