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生活 » 正文

你如何看待“疑邻盗斧”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16 09:21:01
导读

优质回答:疑邻盗斧这个成语出自战国道家人士列御寇的《列子》。原文如下:人有亡斧者,意者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译文如下: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他就在想到底是谁把我心爱的斧子偷了,左想右想觉得隔壁邻居的儿子有重大的作案嫌疑。于是,他就暗中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鬼鬼祟祟的,像是偷斧子的;看

优质回答:

疑邻盗斧这个成语出自战国道家人士列御寇的《列子》。原文如下:

人有亡斧者,意者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译文如下: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他就在想到底是谁把我心爱的斧子偷了,左想右想觉得隔壁邻居的儿子有重大的作案嫌疑。于是,他就暗中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鬼鬼祟祟的,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像是偷斧子的;听那人的言语交流,也像是偷斧子的;观察那人的动作更像是偷斧子的。

不久以后,丢斧子的人在翻自己的谷堆时,发现了自己的斧子。哎呀,原来斧子没丢,是自己忘在谷堆里了

后来他再一次见到邻居的儿子的时候,就觉得那孩子的动作神态没有一处的不妥,是个大大的好人,完全不是会偷斧子的人。

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证明下,带着主观成见去看待人或事物。

但在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成见去观察世界。很大一部分人喜欢往他人身上“贴标签”。一旦把“标签”帖到那个人身上,就会不由自主地把他所有的行为往“标签”上靠。

举个例子:张三这个人经常说谎。李四这个人比较老实,不喜诓人。如果是张三告诉我们一件事儿(没有诓人),无论说得多么的真切,我们还是会想张三是不是又要诓人了。如果是李四告诉我们一件相反的事儿(在诓人了),虽然没那么的真切,但我们还是更相信他 ,而非张三。

把人“标签化”,似乎可以很好地抓住人的主要特征,帮助我们更方便地处理人际关系。但这未免把人想得太简单些个。我们很了解我们身边的人吗?

把每个人的经历想象成一根根线。我们会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发生不同的联系。联系发生时,彼此的线缠绕在一起,结束后,便分离。

我们并不完全了解身边的人,我们了解的是那个人的一部分——表现在我们面前的一部分。我们不了解他人之前的经历,也不了解他人内心隐藏着的真实的想法。我们了解的只是我们面前的那个他。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地了解他人,那么我们怎么能根据他人外在的表现出的形象去评判呢?或者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把一个个看似非常合理的“标签”贴在他人的脑门儿上呢?

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的带有成见的胡乱猜疑他人或事物。我们应该实事求是,根据客观事实,做出理性的判断。

其他网友观点

《列子·說符第八》:

人有亡鈇者,意者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 動作態度,無似竊鈇者。

疑邻盗斧,其实就是一组心理学效应的表现。这之中,涉及了阿伦森效应、暗示效应、定势效应等,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维定势或心向。有些情况,心理学直接就把“疑邻盗斧”这个故事定性为定势效应的典型。

亚当·朱克思在《扭曲心理学》里讲到“内在意象”,且不论男女老幼,但实际上,疑邻盗斧就是在多种心理效应的干扰下形成的一种内在意象。

也就是说,人对他所评价的对象,好坏二分,那么这个二分不会是公平的,不是说各占50%。因为人必定会把自己的侵略意图投射到“坏”的那一面,把对象的坏给加成,而这背后,隐含的是人的不安感、恐惧感和无力感,来自本体性的焦虑源,会让人对“坏”给出更低的评价。

人若是迁怒别人,本就是不讲理的。这是人性。所以,丢斧子的人怀疑行为也很正常。之后他找到斧子,情绪释然了,心理改变了,看邻人之子又顺眼了,这也是人性的表现。

所以哲学先贤埃比克泰德说:困惑人们的不是事物,而是看待事物的方式。

而心理学深究这种思维定势,就是想让人们避免受到其干扰,遇到事情以后要冷静处理,避免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做错事。

所以列子在《说符》的开篇就说“枉直随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谓持后而处先。”

当然也还有更深层次的解读。不要过分自责。

心理学上,提到了丟斧子的人的“本体性的焦虑源”,不安感、恐惧感和无力感,这些心理,其实也是一个人对自己不满、悔恨的自责表现。

而对自己的悔恨是对别人仇恨的开端。一个人对自己悔恨的时候,往往就会莫名其妙的对别人也怀恨起来,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和他一样痛苦。

丢斧子的人之所以会疑邻盗斧,根源还是在于自己对自己把斧子弄丢的行为感到自责。

所以心理学上讲,当你真的做错什么事时,最要不得的就是过分自责,因为你的自责表面上针对你自己,但实际上是你把气撒在别人身上的开始。

换句话说,你的自责对悔过没多大用,反而容易为你找来更多的麻烦。这种麻烦可小可大,也是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

比如生活中,你老娘不小心摔了一个碗,自责了几句之后莫名其妙就开始骂你,这就是实例。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并因此惹出更大的麻烦,所以没心没肺一点反而更稳妥。

其他网友观点

看着像,又不是。


声明:易商讯尊重创作版权。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若有来源标记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纠正并删除相关讯息,非常感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你如何看待“疑邻盗斧”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链接:http://www.esxun.cn/news/15353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