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 » 创业 » 正文

霍震霆:千亿豪门基业长青的秘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22 09:04:00
导读

  (霍震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着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的长子,留学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和英国米尔菲尔德学院,全国政协委员,原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霍英东集团执行董事,霍英东基金会主席。)  霍中曦刚过完一周岁生日,爷爷霍震霆给他买了只小足球,霍中曦见到足球有些兴奋,嘎嘎地笑着,摇摇摆摆地追着球踢了几下,霍震霆看着他笑得合不拢嘴  霍中曦是霍氏家族第四代男孙,2013年8月出生,

  (霍震霆: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着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的长子,留学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和英国米尔菲尔德学院,全国政协委员,原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香港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霍英东集团执行董事,霍英东基金会主席。)

  霍中曦刚过完一周岁生日,爷爷霍震霆给他买了只小足球,霍中曦见到足球有些兴奋,嘎嘎地笑着,摇摇摆摆地追着球踢了几下,霍震霆看着他笑得合不拢嘴……

  霍中曦是霍氏家族第四代男孙,2013年8月出生,名字里有“中庸和阳光健康”的意思。随着霍中曦的出生,霍家在向百年家族企业迈进,他们已经借道成熟的家族传承机制,成就了家族事业的基业长青。

  在香港的亿万富豪里,霍英东以充满传奇的创业史和在体育事业上的慷慨付出,成为香港首屈一指的红色资本家。

  霍英东自幼家贫,7岁丧父,12岁考入香港皇仁英文书院,成绩曾在全年级排名第一。后因日军占港,被迫辍学。艰难时期,他做很多低微的工作赚些零钱协助养家。之后,随着二战后香港经济的复苏,他把握住历史机遇,敢闯敢拚、吃苦耐劳,在货运、地产等领域打拼出一片江山,成就了庞大的霍氏商业帝国。改革开放后,他到内地投资实业,晚年因开发广州南沙被誉为“南沙之父”。

  驰骋商场、活跃体坛、开发南沙成为霍英东一生最光辉的三大事业,他把这些事业分配给长房生的三个儿子秉承发展。通过霍家二代的分工可以看出,霍英东运用分工协作来完成家族事业的继承和发展。而第二代也没负他所望,做事低调务实,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

  2014年10月29日上午,南沙游艇会二楼的奥林匹克酒廊,《粤商》记者坐在临窗的沙发上,窗外的码头上停泊着大大小小的游艇。

  霍氏家族二代掌门霍震霆快步走进酒廊,穿着双排扣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超大方形黑框眼镜,一身太平绅士范儿。这个头型他年轻时就留着,现在头发虽已花白,但风格依旧,大框眼镜也一戴就是几十年。

  霍震霆背对着窗坐下来,有位下属请示他,他礼貌地请记者等等,然后跟下属用粤语快速交谈。之后,他接受向记者畅谈了霍氏家族的商业理念、霍家三代拓荒南沙的历程和体育情结。

  霍老言传身教子嗣

  霍震霆谈起父亲时充满钦敬,“父亲是对的”字眼时常出现在他的话语里。他说父亲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三兄弟的独立意识,他12 岁去英国读书,后去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毕业后跟随父亲经商,同时兼任多项社会公职,时常随父亲奔走于内地和世界各地,被视为霍家对外形象代言人。

  霍震霆回忆起起父亲的教育方式,说主要以言传身教为主。比如他16岁时,父亲带着他看自己如何改变一座城市的命运,这座城市是澳门。

  当时从香港坐船去澳门耗时费力,霍英东到澳门后首先开河疏港、买船、建立港澳航线。他告诉霍震霆:“一座城市若想长远发展,必须要有港口,譬如香港、伦敦和纽约。”那时很多澳门人笑话他们,当时澳门的港口狭小,船还没到,港口就堵塞了。

  霍英东发现澳门缺乏天然资源,无法像香港一样靠地起家。他考察了拉斯维加斯和黎巴嫩后,认为博彩业适合澳门,他投标澳门赌场经营权,不是为了争取一盘生意,而是要借博彩建澳门,因此标书中指明从盈利中拨资推动澳门的社会经济和民生建设。

  事实证明霍英东是对的,400年没通过商的澳门,经济开始迅猛发展,整座城市的命运被改变。

  亲历了父亲建城的过程后,霍震霆明白了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应该具有哪些必配。之后,父子俩携手出现在商场上的频次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后,霍氏父子进入内地开疆拓土,创造了很多个“第一”。1979年,霍家在内地开发了第一个项目——广东中山温泉宾馆,该宾馆是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宾馆。1982年,他们又在宾馆建了内地第一家高尔夫球场,开风气之先。

  随着改革的深入,霍氏父子在内地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项目多是中外合资或低息贷款等方式,比如北京饭店贵宾楼、北京首都宾馆等。在广州,霍家投资或捐建的项目俯拾皆是,比如白天鹅宾馆、广珠公路扩建、洛溪大桥、沙湾大桥、番禺体育场、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等近百个项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发广州的“西伯利亚”——南沙,这也是他一生最后的商业梦想。

  祖孙三代拓荒南沙

  至今霍震霆还记得第一次跟着父亲去南沙时的情形。当时他和父亲坐着一辆老红旗轿车在南沙的碎石路上颠簸,一群当地的孩子好奇地追着车跑,彼时的红旗轿车是稀缺品,车轮扬起股股灰尘,从摇下的车窗飘进车内。

  看到南沙的烂石场时霍震霆有些失望,“一片荒芜,除了烟尘滚滚的石滩场什么都没有。” 当时,南沙是海边的蛮荒之地,人烟稀少,举目所及都是烂石滩和泥沼。

  但在霍英东眼里,南沙是块璞玉。凭借多年的货运经验,他发现南沙是珠江口上的天然良港,方圆100 公里内0 有香港、澳门、深圳等多个大中城市,假以时日,定能成为联结珠三角的枢纽。

  1989年,霍英东在一片反对声中,把开发南沙作为家族的志业,并亲自挂帅,霍家计划开发的南沙东部22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称为“小南沙”。

  之后,每周三霍震霆都陪着霍英东去南沙,风雨无阻。起初,他有些抗拒,但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展开,他发现父亲的设想宏大而坚实。

  他们先建了7公里海岸护堤,然后进行大规模的填海工程。之后,父子俩如同两个技艺高超的园艺师,平耕地、修公路、建码头、植树,其中树木就栽种了几十万棵。

  改造环境的同时,他们建造了虎门轮渡公司、南沙信息科技园、南沙香港中华总商会、南沙大酒店[0.34%]、高尔夫球场、新客运港码头、南沙游艇会、英东中学等项目。

  1995年,他们从广东城乡改造拆下来的物料里,拣了360 万块旧砖运到南沙,重建天后宫,天后宫位于大角山东南麓,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

  二十多年来,霍家以一己之力把南沙东部初步建成了一个滨海新城。霍英东曾经庞大的商业设想,终于从蓝图跨进现实。

  这期间,不断有人提出,把电厂、水泥厂、煤场等污染企业从广州旧城区迁到南沙,霍家极力反对。曾几何时,霍家开发南沙只有支出没有收入,该项目被认为是商业上的乌托邦,有些媒体更曾出现“霍英东折戟南沙”的报道。

  这位号称“全港忍受力第一”的大佬始终坚守南沙,并于2003年提出以南沙为依托,打造粤、赣、湘“红三角”经济圈概念,其格局之大,非寻常商人所能比。

  霍震霆理解父亲的坚持,“我们最早进入内地投资,本可以选择回报容易的大城市,但我们为什么那么笨?选择了南沙这块不毛之地,因为我们要在南沙建一座有人气的新城。”

  2006年霍英东去世,霍震霆主政南沙,他认为南沙应该走低碳环保路线,扶持本地的创意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成为南中国的休闲中心和穗港澳的一小时经济圈,比如在香港上班的人可以在南沙生活。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霍震霆:千亿豪门基业长青的秘密链接:http://www.esxun.cn/jingji/92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