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 » 创业 » 正文

15岁实体书店成长记:曲线救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22 09:30:44
导读

  就在上月下旬,传出了满庭芳、卷耳书坊等民营书店相继停业或迁出市中心地带的消息,杭城书店业界似乎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作为杭州硕果仅存的几家民营书店之一的枫林晚,高调庆祝自己15周岁生日,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在全世界实体书店都深陷危机之时,枫林晚此举的底气何在?15年的苦苦坚守,今天究竟换来了什么?  枫林晚主人朱升华,用曲线救国四个字,为记者描述了枫林晚的成长路线。这15年来,实体书店单靠卖书的日子确

  就在上月下旬,传出了满庭芳、卷耳书坊等民营书店相继停业或迁出市中心地带的消息,杭城书店业界似乎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作为杭州硕果仅存的几家民营书店之一的枫林晚,高调庆祝自己15周岁生日,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在全世界实体书店都深陷危机之时,枫林晚此举的底气何在?15年的苦苦坚守,今天究竟换来了什么?


  枫林晚主人朱升华,用“曲线救国”四个字,为记者描述了枫林晚的成长路线。“这15年来,实体书店单靠卖书的日子确实越来越难过。我一直在探索出路,也不断地遭受挫折。但是现在,我相信自己已经从企业‘文化管家’的全新模式上看到了希望。”


  而这一切,在朱升华看来,都是为了将来能够反哺实体书店。“真正的书店,是我们这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它永远不会消失。”


  民营书店开连锁有点行不通


  1997年4月,大学毕业不到一年的朱升华,辞掉待遇优厚的投资分析师的工作,向好友借了5万元钱,在文三路上创办了枫林晚学术书店。


  对此,他的说法是:“一个城市并不缺少书店,但往往缺少有文化想象力的书店。我想让我的书店办得跟别人不一样——不仅是个经营的场所,更应该是文化交流的平台。”


  在浙大西溪校区旁的枫林晚,以普通书店不多见的学术类书籍为主,吸引了很多高校师生。时间久了,在学术圈里名气大了,忠诚顾客积累了一大批。


  据说,有一次朱升华想邀请梁文道做讲座,刚把名字报上,梁文道便说:”枫林晚?我知道的。我一定去。”


  面向大学师生,把书店开到高校附近——枫林晚先后在宁波、金华、嘉兴开出了连锁分店,甚至一度还在北京把书店开到了北大旁边。


  不过,经营成本加大,网络书店的冲击、读者阅读习惯改变,令越来越多的书店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倒下,开连锁店的方式已行不通。


  枫林晚曾在全省开过12家分店,但最后仍因成本过高等问题而压缩战线。“民营书店的资源无法和新华书店相比的。”朱升华说,“很多电子商务网站背后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在网上以超低的价格亏本卖书,目的就是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取更多的客户资源。而很多民营书店就成了陪葬。”


  朱升华说,“就经营模式来说,国内的民营书店还是很落后的行业,在做‘搬运工’,把书搬来搬去。现在许多民营书店之所以还开着,不过是凭着经营者个人对文化和阅读的爱好支撑着罢了。”


  2007年,他咬咬牙,投资三四百万,在城西开了这家2000平方米的“书立方”,成为中国首家实验书店,轰动一时。然而,由于操作不够完善,自身配套没有上去,一年亏损了100万元以上。


  希望借“企业管家”模式反哺实体书店


  连锁经营不行,集中经营也亏本,那么民营书店的前景究竟在哪里?朱升华苦苦地探索着。


  从一开始,在卖书之外,朱升华就在做其他副业——学术沙龙、做讲座、卖咖啡。在杭州文三路上400多平方米的枫林晚,一楼是书,二楼就是咖啡屋,而且,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讲座之类的活动,多的时候一周甚至有两三次活动。


  金庸、汪丁丁、李银河等名家,吸引了大批的读者登门。日积月累,名人也逐渐成了枫林晚一笔难得的财富。据统计,至今有不下200位作家、学者在枫林晚开过讲座。


  名家唱主角的沙龙和讲座,为枫林晚聚集了人气,却很难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时来运转。2008年,阿里巴巴主动找到了朱升华,邀请其进驻尚在建设中的阿里巴巴滨江园区。2009年8月,阿里巴巴分店开张;2011年8月,支付宝分店开业。


  朱升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准确定位——为企业当“文化管家”,转变成文化服务商,进入企业,成为企业文化的一分子。两年半过去了,朱升华向记者透露:现在看来,当“文化管家”,比当初设想的可以做得更多,空间更大。


  “脱离与京东、当当进行价格战的苦海,不拼折扣,不再靠那么一点微薄的图书毛利生存。在企业这里,我们能够找到一片蓝海。”朱升华显得踌躇满志。


  在支付宝的枫林晚书吧,枫林晚专门为支付宝员工量身定制“一周新书推荐”榜,少不了著名学者的讲座,甚至企业的杂志内刊,也由枫林晚来设计。


  “现在,腾讯、网易、万科等企业都来找我们,并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朱升华说,枫林晚的目标是做“中国500强企业”的文化管家。


  朱升华希望,五年以后“企业管家”的模式能稳定下来并持续盈利,之后,自己就要回头继续办实体书店。“书店,已经融入我们这些人的血液之中了。我相信,在杭州的街头巷尾,书店永远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15岁实体书店成长记:曲线救国链接:http://www.esxun.cn/jingji/233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