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物联网 » 正文

深圳出台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政策 打造全球“双千兆、全光网”标杆城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10 18:38:04
导读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市政府近日印发《深圳市支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一  出台背景  信息基础设施由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千兆光网、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圳市政府近日印发《深圳市支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一
   出台背景
   信息基础设施由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千兆光网、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新技术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共同构成。在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新型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部署,不仅能构筑经济增长动能、改善民生社会福祉,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孵化先进技术和先导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竞争中保持韧性、赢得先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构建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2022年2月,市政府印发《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升级网络接入设施,提升国际信息通信地位,泛在部署物联网感知设施,协同部署数据和算力基础设施,助力数字经济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
   基本思路
   《若干措施》针对当前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及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对照“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泛在先进、高速智能、天地一体、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供给体系,网络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的工作目标,通过加快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空海通信基础设施、关键支撑能力,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推动我市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做到全球领先,形成示范效应。
   三
   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从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物联感知基础设施、空海通信基础设施、关键支撑能力、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24条具体措施,具体如下:
   (一)围绕网络基础设施,一是推进千兆光网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广电企业加快部署10G-PON端口,给予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1亿元资助;每年遴选不超过100个重点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推进网络升级改造,给予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资助。二是支持广电网络升级改造,给予最高不超过1亿元资助。三是推动公共无线局域网全覆盖,依托“深i网”建设全市公共无线局域网统一认证监管平台,支持运营主体将具有公共服务能力的社会自建AP纳入认证监管平台,给予最高不超过1.2亿元资助。四是支持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对于符合条件的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分别给予最高3000万元、80万元资助。五是推进电子政务专网建设,支持建设700MHz 5G政务专网、1.4GHz宽带无线政务专网和全光电子政务外网。六是推进IPv6网络规模部署和应用,每年遴选一批IPv6网络规模部署和应用典型项目,每个项目给予50万元奖励。七是提升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支持在数字经济核心区等重点区域开展“3T”试点(即市民免费享有1T云存储空间/年、1T网络流量/月、1T学习资料/月)。八是支持关键通信网络设施建设,支持国际海底光缆及海缆登陆站、互联网域名根镜像服务器、区块链底层平台和服务网络、高铁骨干网络枢纽节点等关键通信网络设施在深圳落地。九是实施百万用户宽带提速和千兆光网普及,对于符合条件的基础电信企业、广电企业,按照免费升级家庭用户数量给予每户80元资助。十是推广实施光纤到房间(FTTR),对于符合条件的基础电信企业、广电企业,按照每个新增家庭用户资助100元的标准,每年给予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资助。
   (二)围绕算力基础设施,一是推动数据中心区域协同发展,探索数据中心统一规划建设,创新运营新模式。二是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快构建“超级计算+智能计算+边缘计算+家庭数据中心”多元协同、数智融合的算力体系。
   (三)围绕物联感知基础设施,一是推进智能表计规模部署,2025年底前累计完成不少于300万户家庭水表、燃气表智能化改造。按照每户资助75元的标准,对城市水务、燃气运营企业分别给予不超过2.25亿元资助。二是推进多功能智能杆建设,支持以多功能智能杆、铁塔等为载体的储能及虚拟电厂等设施加快建设,推进电动汽车等通过多功能智能杆与电网实现双向有序互动的应用试点。三是部署车联网基础设施,推动蜂窝车联网(C-V2X)网络建设。
   (四)围绕空海通信基础设施,一是布局卫星互联网设施,支持企业推进全球高通量卫星宽带通信系统、低轨星座及配套地面系统建设,支持“深圳星”等本地卫星资源以及国家自主卫星资源应用。二是布局低空基础设施,打造“一网统管”智能调度监管平台。三是加强5G网络覆盖,重点提升沿海、近海、郊野区域5G网络覆盖,给予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资助。
   (五)围绕关键支撑能力,一是加强监测评估,依托“深i网”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平台和综合能力监测平台。二是支持“双千兆”、未来网络、无线电、卫星通信、海缆通信、IPv6、多功能智能杆等主题会议、论坛和大赛活动在深圳举办。
   (六)围绕组织保障,提出强化规划协同、优化审批流程、优化运行环境、健全工作机制等4条具体措施。
   四
   主要创新点
   (一)“双千兆、全光网”。一是打造全光网城市。2022年底前实现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超过200%,10G-PON端口数量占比达到90%,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二是加强5G网络覆盖。支持基础电信企业重点提升沿海、近海、郊野区域5G网络覆盖,完善大鹏半岛、高层建筑、高速公路主干道等区域5G网络覆盖,积极推动5G异网漫游,逐步形成热点地区多网并存、乡村郊野等区域一网托底的移动通信网络格局。三是扎实推进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围绕政务服务、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应急通信等领域应用,采用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建设700MHz 5G政务专网、1.4GHz宽带无线政务专网和全光电子政务外网。围绕大科学装置、超算中心、科研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互联互通需求,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走廊超高速智能网络。
   (二)普惠民生服务。一是推动宽带网络提速扩面。支持运营商免费升级家庭用户宽带网速至500Mbps以上且资费标准保持不变,2024年实现千兆光纤宽带家庭用户数量占比达到60%。二是推动公共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实现全市重点场所高品质公共无线局域网全覆盖,依托“深i网”建设全市公共无线局域网统一认证监管平台,实现“一次认证、无感漫游、智能切换”。三是推进智能表计规模部署。支持城市水务、燃气运营企业规模部署智能水表、燃气表,2025年底前累计完成不少于300万户家庭水表、燃气表智能化改造。四是提升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广电企业及互联网企业加快推进全市内容分发网络(CDN)扩容及智能改造行动。支持在数字经济核心区等重点区域开展“3T”试点(即市民免费享有每年1T云存储空间、每月1T网络流量、每月1T学习资料),提升高活跃度互联网应用内容本地供给能力。
   (三)支撑产业发展。一是推广实施光纤到房间(FTTR)。加快制定FTTR标准规范,推动在住宅小区、办公楼宇、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等开展FTTR建设,打造一批全光接入、全屋智能的示范应用样板工程。二是规模部署车联网设施。统筹规划、配套建设智能网联汽车通用的通信设施、感知设施、计算设施等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加快5.9GHz车联网技术试验,推动蜂窝车联网(C-V2X)网络建设。三是布局卫星互联网、低空设施。支持企业推进全球高通量卫星宽带通信系统、低轨星座及配套地面系统建设,形成全球覆盖的宽带通信、物联网运营服务及重要区域手机直连能力。支持“深圳星”等本地卫星资源以及国家自主卫星资源在交通物流、海洋经济、自然资源、城市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综合应用与创新示范。
   (四)谋划关键设施。一是提升网络层级,支持国际海底光缆及海缆登陆站、互联网域名根镜像服务器、区块链底层平台和服务网络等关键通信网络设施在深圳落地,提升深圳互联网服务水平和互联互通网络层级。支持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节点布局、网络迁改、企业接入,持续优化提升互联网互联互通能力。二是提升算力设施,在“东数西算”“双碳”国家战略背景下,加快推动数据中心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构建“超级计算+智能计算+边缘计算+家庭数据中心”多元协同、数智融合的算力体系。
   (五)打造政府品牌。依托“深i网”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平台和综合能力监测平台,加强4G/5G基站、公共无线局域网、多功能智能杆、边缘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同时为市民、企业提供网络测速、信号覆盖、咨询投诉等监督服务,打造便民服务城市品牌。
   五
   资金配套
   深圳市政府将统筹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扶持力度空前,充分显示深圳市政府打造全球“双千兆、全光网”标杆城市的坚定决心。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深圳出台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政策 打造全球“双千兆、全光网”标杆城市链接:http://www.esxun.cn/internet/8280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