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科技 » 正文

中国电信王庆扬:系统内生的基础业务能力将满足6G业务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电信 6G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25 16:22:26
导读

消息 3月22日,中国电信研究院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王庆扬在全球6G技术大会“6G愿景与技术需求”论坛上表示,6G愿景是“内生外拓,绿色泛在”,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核心引擎。据了解,IMT-2030(6G)的目标是在2030年左右实现6G商用。目前,业界对IMT-2030(6G)的基础业务已达成基本共识,预计将包括沉浸式云XR、全息

消息 3月22日,中国电信研究院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王庆扬在全球6G技术大会“6G愿景与技术需求”论坛上表示,6G愿景是“内生外拓,绿色泛在”,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核心引擎。

据了解,IMT-2030(6G)的目标是在2030年左右实现6G商用。目前,业界对IMT-2030(6G)的基础业务已达成基本共识,预计将包括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数字孪生、普惠智能、全域覆盖等。

王庆扬认为,IMT-2030是内生智能与安全、外拓感知与体验,构建人机物智慧互联的新型系统,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核心引擎。IMT-2030强调人、机器和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具有比IMT-2020更宏大的历史使命。

从IMT-2030助力“双碳”目标达成来看,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6G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应该以绿色节能为基本原则,提升系统的能量效率,同时实施生态运营;二是6G技术如何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各行业深化数字转型,实现绿色低碳。针对第二个考虑,王庆扬坦言,GSMA和碳信托在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移动技术的使用为全球减少了约21.3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是移动产业本身碳排放的10倍。“所以我们应该对IMT-2030系统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绿色低碳有更强的信心。”

谈到感知技术,王庆扬指出,感知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并且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例如自动驾驶、机器人采用的SLAM(并发定位与建图)技术,我们认为虽然感知技术与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相对独立,但是感知技术将极大推动6G系统的发展。“因为所有移动业务的发展都要基于IMT系统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感知,所以多维感知和智能处理将是6G系统需要考虑的首要和基础能力。”王庆扬认为感知技术将演进为涵盖环境感知、网络感知、人体感知以及意识感知等方面的未来感知,将是人类探索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手段,将对6G系统提出相应的架构和能力要求,例如端云和端端协同的网络架构、通信感知一体化和低功耗反向散射等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世界的感知。

谈到业务方面,中国电信认为系统内生的基础业务能力将能够满足6G业务的多样化需求,并且为将来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奠定基础。目前业界对IMT-2030提出了沉浸式云XR、数字孪生等典型基础业务。王庆扬称,在构思6G网络架构时,应该在6G网络内部构建一个基础业务能力层,由此层面来提供强大的基础业务引擎,例如智能服务引擎、实时交互引擎、数字孪生引擎、媒体智能分发引擎、多维感知引擎等。“向下,与6G承载网络紧密耦合,充分调用6G网络的承载能力;向上,为业务开发和运营提供基础业务能力,建设6G业务生态圈。这是中国电信面向6G网络考虑的系统内生的基础业务能力,可以简称为业务内生,这将大大拓展未来6G系统的价值,而避免它只是成为一个纯粹的管道。”王庆扬坦言。

在讨论环节,王庆扬进一步阐述了关于数字化转型和公众业务发展需求的问题。在数字化转型方面,5G仍在摸索推进,最大的收获是增进了行业和移动产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了初步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初步的规模效应,理解了哪些场景是可复制的,哪些场景是Case by case的,网络架构应如何设计以满足ToC和ToB场景,运营商的组织架构应如何变革以适配行业客户需求,这些都将对6G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产生深远的影响。在ToC业务发展方面,大家都能看到,目前面临瓶颈,这个问题不是提升速率所能解决的,需要我们在后续工作中深入研究公众客户的需求,充分利用感知和体验技术的最新科技,感知环境,感知内心,并实现沉浸式、身临其境的极致体验。

“多维世界感知,极致心灵体验。”王庆扬总结到,IMT-2030最重要的是外拓感知和体验,多维感知可以理解为IMT系统的输入,是IMT系统与人的内心世界、客观世界、将来的虚拟数字世界进行交互的首要和基础能力,而极致体验,可以理解为IMT系统的输出,就是把沉浸式的身临其境的极致体验输出给人,也输出给“灵”,“灵”可以认为是虚拟数字世界或者机器类的通信实体。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中国电信王庆扬:系统内生的基础业务能力将满足6G业务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电信 6G链接:http://www.esxun.cn/internet/5480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