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物联网 » 正文

台积电南京扩产背后 中国“芯”需踏实进取方能驱散争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28 09:51:49
导读

日前,台积电在南京扩产28nm芯片生产线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争议。反对者认为,台积电此举会破坏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支持者则认为,台积电的扩产只是为了满足目前全球芯片短缺的市场之举,可以倒逼中国芯片制造业加速发展。众所周知,正是由于28nm芯片生产线及以上制程在技术、成本和市场需求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才使得几乎

日前,台积电在南京扩产28nm芯片生产线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争议。反对者认为,台积电此举会破坏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支持者则认为,台积电的扩产只是为了满足目前全球芯片短缺的市场之举,可以倒逼中国芯片制造业加速发展。

众所周知,正是由于28nm芯片生产线及以上制程在技术、成本和市场需求上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才使得几乎所有的芯片制造厂商选择继续保留28nm及以上成熟制程芯片的生产(只是所占自家产品线的比例不同而已),其中包括目前在芯片制造产业走在最前列的台积电。而去年突发的全球汽车产业芯片短缺,更是引得厂商纷纷扩产28nm产品线,后续竞争势必异常激烈。

那么问题来了,台积电在南京扩产28nm芯片生产线是否会对中国芯片制造产业造成冲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台积电去年的营收构成。台积电发布的财报显示,去年台积电28nm制程占其营收的12.67%,约合60.1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92.5亿元)。相比之下,目前在28nm最为成熟的中国芯片制造厂商中芯国际2020年的营收构成中,28nm/14nm制程合并占营收比例为9.2%,约为25.27亿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芯国际去年第二季度将14nm、28nm制程的营收合并计算,所以不确定两个工艺的具体比例。如无意外,28nm份额应为最多。对比来看,台积电仅28nm制程的营收就超过了中芯国际全部的营收。如果用28nm制程的营收比较,台积电是中芯国际的15.53倍,可谓差距悬殊。营收差距只是表象,其实质是芯片产能的巨大差距。年产4万片的28nm芯片产能放在台积电的身上就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可这根毛却能让中芯国际倍感压力。

由于制程的领先、对良率和产能的优秀控制,台积电可以凭借激进的折旧和领跑优势,用价格战阻击对手。目前,台积电的制程技术是领先的,意味着设备折旧率先提完(台积电一般为5年),这让台积电在成本控制上比对手更具优势,并以此抢夺市场份额。在看待台积电南京扩产28nm产线一事上,要从正常的市场自由竞争角度承认和正视这种压力,同时不断加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

提及竞争,自然就和芯片制造的良率密切相关。中国台湾地区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系统研究所所长吴志毅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道:“具体到芯片制造,一个先进制程的步骤至少有1000道程序,要让良率达到一定的水准,并不是每一道都达到99.99%就好,因为这样到最后可能连4成的良率都达不到。唯有让几乎所有步骤的良率都达到百分之百的水准,才能有一定程度的良率表现,受客户青睐。”

在制造管理方面,看似野蛮生长的台积电其实步履稳健。搞技术没有捷径可走,即便在工艺落后于三星的时代,台积电也没有采用拿来主义,直接使用三星较为成熟的EUV。而是耐住了寂寞,在全厂工程师没日没夜的“爆肝”加班中,实现了技术反超。

对比台积电,我们的芯片产业做得如何呢?

从2019年的“14nm热”到去年(延续到今年)的28nm扩产,再到最近台积电在南京扩产28nm产线引出的争议,中国的芯片制造产业总是不缺乏热点。但在这些热点背后,相关企业及产业界是否真的找到了振兴中国芯片制造的方法(包括经验和教训)?是否真的学到了如何长远谋划未来芯片制造的战略?是否知道了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的方法?盲目自大并不可取,妄自菲薄也无必要,唯有抱着脚踏实地,“积跬步行千里”的精神和毅力,中国芯片制造业才有更美好的未来。(作者为ICT行业资深观察家)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台积电南京扩产背后 中国“芯”需踏实进取方能驱散争议链接:http://www.esxun.cn/internet/1195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