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商 » 聚焦电商 » 正文

张宇良:龙湖租金平效是万达2倍 恒隆是万达3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5 14:08:29
导读

  商业地产溢价幅度高,若搭乘主力店超市和百货,还可实现低价锁地,一本万利。加上政府急功近利,主导推动,使得商业地产遍地开花,凡开发者皆言商业地产,局部泡沫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全民地产的大背景下,差异化一般体现在地段、商家

  商业地产溢价幅度高,若搭乘主力店超市和百货,还可实现低价锁地,一本万利。加上政府急功近利,主导推动,使得商业地产遍地开花,凡开发者皆言商业地产,局部泡沫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全民地产的大背景下,差异化一般体现在地段、商家资源、销售还是持有的开发模式、经营管理水平等几大核心点。

  与此同时,有一大部分开发企业把“规模”,作为差异化或者说决胜未来的核心点。比如所在城市单体最大购物中心、城市所在城市群最大综合体、且记录迅速被后来者超越,且已出现单体最大的新世纪环球中心176万平米。放眼周边,购物中心规模在10万平米以上的项目比比皆是。

  在单方面追求规模的同时,绝大多数企业忽略了单位平效。即平均每平米的销售金额。当然,单位效率越高,卖场的效率也就越高,同等面积条件下实现的销售业绩也就越高。或者说平效反应的是购物中心的经营品质、水平、或者说效率。

  比如商业地产中有代表性的几个公司,万达、龙湖、恒隆。截止2012年底,万达持有商业面积1290万平方米,全国开业项目66个,租金收入53亿元,万达的月平效是34元/m2;龙湖持有商业面积48万平方米,全国开业项目11个,租金收入5亿元,龙湖的月平效是86元/m2;恒隆持有商业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全国开业项目5个,租金收入25亿元,恒隆的月平效160元/m2;

  也就是说,从规模上来看,万达远超龙湖和恒隆,但从租金平效来看,龙湖的平效几乎是万达的2倍,恒隆几乎是万达的3倍。原因主要是地段、开发模式不同导致的,比如万达广场因为大部分都在二、三线城市,而且一般处于新商圈,不在传统的黄金口岸,造成了项目的整体租金坪效偏低。而恒隆广场项目的地段都是非常好的,在此诚如李嘉诚说的毕生房地产开发秘诀就是“地段、地段、地段”。另外,从经营上,万达为快速扩张,采用订单式模式,大幅让利,统一租金等措施都直接影响万达的租金坪效。

  从经营平效讲,万达百货2012年40家店完整年度销售120亿元。平均每个万达百货店销售额3个亿,而成都王府井2012年单店销售额达31亿,相当于10个万达百货,“以一当十”再恰当不过。

  从资金和风险方面讲,对于一般开发企业,持有10个万达百货和一个王府井所需资金成本,融资渠道,现金周转难度绝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于,在商业地产用规模致胜,对大多数开发企业来讲,绝对是下策。然而,在各个新兴商圈,各个新杀入商业地产的企业来讲,恰恰希望规模致胜,往往把商业指标做到最大。单不说销售为主的开发模式,大体量的商业面积,对招商造成的压力十分巨大,在开业节点和资金压力之下,仓促招商只能导致商源质量难以和定位匹配,未开业已注定败局。

  业内往往热衷于谈论商业模式,但商业模式不仅仅是销售还是持有,甚至可以说,销售物业根本就没资格称为商业地产。至于加大体验类业态比例,降低传统零售,或时尚或家庭,或儿童业态,或新媒体营销,都只是流于表面,对于商业管理公司和任何一家法人来讲,用数据说话,看坪效才是判断商业地产成败的唯一标准。

  事实上,万达模式、华润模式、龙湖模式还是恒隆模式等等,说到底是追求规模和租金平效的两大模式之争。而定位、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归根结底是回答赚多少钱的问题,舍此无他。当然,万达目前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先占点位,而后通过管理要坪效,是符合万达自身资源和背景的模式。因此,在学习和借鉴成功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本质,而后一切从实际出发。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张宇良:龙湖租金平效是万达2倍 恒隆是万达3倍链接:http://www.esxun.cn/dianshang/138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